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來訪者脫落時,咨詢師應做那些工作?

2020-06-20心靈

有兩類工作可以做,一類是針對當事來訪者的,一類是針對咨詢師自己的。

一、針對當事來訪者

① 來訪者明確表達了終止咨詢的理由的時候

一般此類情況較少見的,無論國內國外,當我們對一個不熟悉的人有意見時,很少會直接溝通。因此若來訪者能直接提出咨詢工作中自己感到不滿意、不舒服的地方,其實是件好事,這會幫助咨詢師思考: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以及自身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幫助這位來訪。

  1. 如果是做得不夠好 → 向來訪者道歉,「抱歉我在咨詢中...讓你感受到了不舒服」,然後詢問來訪是否願意再給一次機會。
  2. 如果來訪願意,那麽繼續咨詢;如不願意,則詢問是否需要幫忙轉介。
  3. 如果是能力不夠 → 向來訪說明情況,致以歉意,詢問來訪是否需要幫忙轉介。

② 來訪沒有明說,咨詢師自己有合理猜測的時候

比如說脫落之前的咨詢中有不愉快的互動,或者咨詢裏來訪者明顯感到不適。此時可以先致以歉意,詢問對方的感受,再邀請對方做一次repair session。

比如「很遺憾你決定要終止咨詢,不知道是不是上一次咨詢中...讓你感到了不舒服?如果是的話,我很抱歉。那時候是因為...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們在咨詢中聊一聊這件事?」

③ 來訪沒有說,咨詢師也毫無頭緒的時候

可以試著詢問對方原因,邀請對方做一次告別咨詢。但無論來訪說或不說,來或不來,都尊重對方的決定。如果這類情況多次發生,則需要在督導中重點提出,從督導處獲得幫助。

切忌:不要野蠻分析,不要PUA來訪,不要認為對方一定要做心理咨詢或者一定要和你做心理咨詢。甩掉爹味,從你我做起。

二、針對咨詢師自身

脫落率的數值會隨著定義的不同而變化(Wierzbicki & Pekarik, 1993),同樣一個群體,不同定義下的脫落率可以從從17.6%到53.1%不等(Hatchett & Park, 2003)。一般而言,平均脫落率在20%-60%之間,新手咨詢師的脫落率高於成熟咨詢師(26.6% vs 17.2%,Roos & Werbart, 2013)。

除去雙方不匹配這個玄學因素外,來訪者在咨詢早期脫落的原因裏咨詢師可以透過提高自身水平而改善的主要有以下三類:

  1. 工作同盟沒建立好
  2. 沒能及時幫助來訪者適應心理咨詢的工作模式
  3. 專業勝任力不足

其他諸如來訪者經濟能力不允許、未成年人需要父母同意、來訪對咨詢師有特定偏好等情況就不討論了。

① 工作同盟的建立

可以說是基礎,也可以說是難點。雖然在初入行的時候每位咨詢師都會被告知建立關系的能力很重要,但和舞蹈/運動的基本功一樣,練一年、五年還是十年區別是非常大的。更遑論說國內大量從業者從考證培訓入門,基礎的共情、傾聽和澄清技能並不過關。

對於新手咨詢師來說,如果本身偏向為他人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則容易陷入「專家」角色而忽略感受,尤其是來訪者顯得非常困擾時。如何練習基本功並非是一篇回答能解決的,我這裏就不好為人師了。高階玩家的話可以讀讀下面這本書,可謂跨流派必備工作指南之一:

想指出的一點是國內非常欠缺一門「多元文化課」,甚至是當我提到這件事時,多數人的反應是「國內來訪沒有那麽多元」 。如果是抱持著這種心態,可能說明你還沒有關註到少數群體的存在;那當這些來訪者來做咨詢時,脫落的機率是比較高的。

年齡、性別、民族、宗教、社會階層、教育水平、身體殘障等等內容都會影響我們的生命體驗。比如說最基本的性別,一個女生和一個男生,他們青春期的體驗怎麽會是一樣的呢?至於走上社會後工作、結婚、生子三座大山,對兩個群體的影響更是完全不同的。當你認真去思考這些的時候,會發現原來自己生活在如此多元的一個世界裏。

② 幫助來訪者適應心理咨詢

專業人士往往容易陷入「知識的詛咒」,即忘記很多自己習以為常的概念外行人是不了解的,這同樣適用於心理咨詢師。

在心理咨詢並不普及的國內,大部份人對於什麽是咨詢、咨詢需要花多長時間、咨詢價格一般是多少、咨詢中會做些什麽、咨詢有哪些幫助 這些問題一無所知。因此在咨詢開始前或者開始後的2~3小節裏,咨詢師有必要幫助來訪者理解一些基本問題,這叫做角色引導(role induction)。

如果是咨詢前,可以

  • 寫科普文章,介紹關於咨詢的基本知識
  • 拍攝科普小視訊,目的同上
  • 在知情同意書中標出重要的內容
  • 盡量在自我介紹中告知對方自己的工作方式
  • 比如我自己在知乎上就寫了一些:

    如果咨詢已經開始了,可以

  • 和來訪者一起討論知情同意書
  • 詢問來訪者的偏好
  • 詢問來訪者對咨詢的期待
  • 詢問來訪者對咨詢的態度
  • 詢問來訪者此前的咨詢及就醫經歷
  • 告知來訪者自己工作的基本風格
  • 告知來訪者這段咨詢的大致框架
  • 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是:心理咨詢需要做多久才有效? 不同的綜述結果不同,根據我看到的兩篇比較新(近三年)的文獻綜述顯示,大部份來訪在 6-24次咨詢之間就能達到臨床意義上的顯著改善(Robinson, Kellett & Delgadillo,2020,a&b)。有興趣的同行如果能把這兩篇文章簡單地轉譯出來的話,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學習資源。

    大多數時候,來訪者都會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既想改變,又害怕改變。此時可以嘗試另一個跨流派神器:動機訪談。

    最後,記得要在前幾節咨詢結束的時候向來訪者尋求反饋。咨詢師有意識地、持續地嘗試獲得正式的咨詢反饋可以幫助咨詢師及時覺察咨訪關系的變化和來訪者的狀態,降低脫落率 (Miller, Hubble, Chow & Seidel, 2013)。 對方不一定和你說真話,但只要你問了,就能讓對方意識到這不是個禁忌(taboo) ,這個舉動本身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具有療愈性了。

    ③ 提升專業勝任力

    第三點很直白,不過還是聊一聊。如果清楚知道自己勝任力不足,我相信大部份人應該不會故意硬著頭皮上陣(不包括某些「大師」、「磚家」及「特級咨詢師」);對新手來說,很大的一個難題是不知道來訪處於什麽水平,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麽。

    和建立關系一樣,臨床評估是另一項心理咨詢師需要不斷提升的基本能力。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增加,評估的熟練度、準確度和多樣性都會上升,這裏簡單提一下通常來說需要一些專業知識/經驗的情況。

  • 進食障礙
  • 物質成癮/濫用
  • 各類人格障礙
  • 高自殺風險
  • 性少數人群
  • 性侵受害者
  • 重度OCD
  • ASD及ADHD
  • 孕產期前後的媽媽
  • 寄宿家庭的未成年人
  • 長期反復發作的抑郁
  • 這個單子只是根據我個人經驗寫的,未必準確且肯定不完整,大家參考一下就好。

    相關回答:

    參考資料:

    Hatchett, G., & Park, H. (2003). Comparison of Four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of Premature Termination.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40(3), 226-231. doi: 10.1037/0033-3204.40.3.226
    Miller, S., Hubble, M., Chow, D., & Seidel, J. (2013). The outcome of psychotherapy: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Psychotherapy, 50(1), 88-97. doi: 10.1037/a0031097
    Robinson, L., Kellett, S., & Delgadillo, J. (2020)a. The dose-response effect in routinely delivered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otherapy Research, 30:1, 79-96, DOI: 10.1080/10503307.2019.1566676
    Robinson, L., Kellett, S., & Delgadillo, J. (2020)b. Dose-response patterns in low and high intensit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37(3), 285–294. https:// doi.org/10.1002/da.2299 9
    Wierzbicki, M., & Pekarik, G. (1993). A 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dropout.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4 (2), 190–195. https:// doi.org/10.1037/0735-70 28.24.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