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行的單純直接性,導致nt的討厭。
什麽叫單純直接性呢?就是在行為之前缺少步驟、過程、儀式、等等吧。因為這些東西,其實就是思維,那麽心中「想要」到「行為」之間,由於缺少思維,是為單純。在外人來看,你怎麽這麽直接。
而我們nt講究有根據的言行。包括語法規定作為根據、語音音量等規定作為根據、禮儀作為根據、比賽規則作為根據。
你一個沒有儀容儀表作為自我規定的,每天單純靠饅頭存活的,一張口語調就怪異的,在教室裏大聲說話還不自知的,排隊非要不走直線反復講了不聽的,喜歡別的老師就上手去摸的,沒有禮貌的怪小孩。。。對吧。。。
2.言行的不可預測性
根據不同,就會導致無法鏡相,他人就沒有鏡相感。當我們看到印度人的行為時,我們很吃驚,認為他們根本不是人類。就是因為這沒有「相同規定」作為言行的根據,導致沒有鏡相感。
外人不能預測你,但是家人可以。因為家人熟悉了,家人早就知道了你的行為外在規律。但是家人依然和你不同根據,絕大多數人是搞不清楚你的內在根據的。包括醫生也不清楚,他們最多是一幫研究「動機」的人,也就是第一段說的「想要」,他們不懂動機之後是依照根據辦事。
3.對於形容詞所對應的性質的不理解
「親愛的,明天一周年了,我要買個包。」「好的親愛的,給你100塊。」對吧,笑話,這不分手誰分手啊。
你要知道,我們在聽話的時候,對每一個名詞都要進行「定性」的思維過程。也就是說,「包」具有無數性質,在康德那裏叫作雜多性。我們普通人已經練到了,一聽女朋友說包的時候,就是在說「奢侈性」。好像完全不要大腦思考一般。在康德那裏,這一步好像是「天賦」。那麽很多理論就會說自閉癥人這一部份「天賦」缺失。然後呢,又發展為維生素缺失、腦神經異常、基因異常,以後基因騙不過去了,你看著吧,以後還會有量子疊加態之類的怪力亂神。就是解決不了,相當於把這個問題丟給了上帝,天註定的。
那麽,我們nt已經練到一...就...的地步的,對某個詞定性的這個練法是什麽呢?
首先,要增加形容詞的詞匯量。其次,在生活和工作當中,要堅持名詞必指向某性質。最後,回去刷小學的閱讀理解。在大量的對比反思中,眼前的這個人物,就與過去的某個人物相關聯,就認識到他們共同具有某一種精神、品質、品德、心情。
而這個對how的堆疊,就是how to。比如說:按從下往上排,按顏色排,按大小排。
無論是how,還是how to,均規定了我們自己的言行舉止。
我們把根據外化為言行舉止,就是我們的腔調。
人得要有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