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能在中國推廣開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人太好管了,以至於面對學校這種非行政機關的無理要求都只能順從,生怕惹到老師不高興給孩子穿小鞋。很多家長已經習慣了家長群的存在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其實如果我們跳出中國的框架,會發現老師把所有家長的私人社交帳號都集中在一個群裏才是件反常的事。
比方說,你是一位澳洲的小學教師,你想建一個家長群方便日常釋出資訊,那麽家長們會有無數種理由拒絕配合你:
1.基礎型:「我憑什麽要進家長群?」
2.挑剔型:「為什麽要註冊你們指定的這個app?這個wechat看起來又蠢又臃腫,註冊還要手機號,我不想讓它收集我的個人資訊,學校不是有我的e-mail地址嗎?」
3.孤僻型:「有事在學校說讓孩子轉達給我就好了,有什麽直接跟我說的必要?除了班會我不想跟老師有什麽接觸。」
4.下班後失聯型:「進群可以,但是不可以在非工作時間發訊息騷擾我,否則我就退群。」
5.私密型:「wechat是我的私人社交帳號,既然學校提出建家長群那就應該給每位家長配發一個專屬帳號,而不是索要我們的私人帳號,這太不專業了,我可不想讓我的私人社交帳號被陌生人窺視。」
6.自由型:「一學期一次家長會還不夠,還要天天給我發訊息?老師是控制狂嗎?」
7.沒有智慧型手機型:「我不用智慧型手機,加不了群,讓我加群也可以,給我們家長發一台智慧機專門用來收訊息就好。什麽你讓我自己買?你瘋了吧?」(歐美不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還挺多的,主要是些個性比較強的中年人,理由也是五花八門,諾基亞隔三岔五就會生產一批十幾年前的老機型拿出來賣,這類人就是目標客戶。前面這種算好說話的,有的人就算你真送他一台智慧機他也不用,識趣的話別問他為什麽,問就是你管不著。)
8.傳統型:「我們上學的時候沒智慧型手機也沒有家長群,老師一樣能教好學生。不建家長群老師難道就不能正常授課了嗎?那就說明教學能力有問題,等投訴吧。」
9.本質型:「如果老師覺得教學任務壓力大那就應該去找教師工會組織罷工遊行,讓教育部給老師漲薪資讓學校招聘更多的老師,而不是建個群來騷擾我們家長。下次你們罷工遊行的時候可以叫上我一起,但是進群的事就免了,那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10.站隊型:「我可以花費自己的時間精力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但是既然有其他家長不同意,那我認為家長群也不是特別有必要,比起學校我更願意和家長們的利益站在一起。」
11.不解釋型:「我不想進群,也沒必要向你們解釋原因,你們沒權利這麽做。」
以上大概就是一些比較主流的反對聲音,當然不是所有家長都這麽「事兒」,只要學校能保證不在非工作時間段發訊息和發訊息頻率別太頻繁,一般家長還是願意配合的,但一個班裏只要存在一兩位上面那樣不願配合的家長這個群就建不成了,因為學校要確保資訊能夠無差別地傳達給每一位家長,有的人不在群裏就意味著學校最終還是要靠學生們自己回家把訊息轉達給家長,建家長群也就多此一舉了。
如果老師之後因此區別對待了學生,那當初拒絕配合進群這件事就可以算作老師施行報復的動機,這位老師的職業生涯就危險了,至少不可能留下來繼續為該學生授課。像很多中國家長遇到的退群後發現自己孩子不知道老師布置了什麽作業的情況是不可想象的,這種明目張膽的區別對待是學校不可忽視的教學事故。
其實中國人自己也講了兩千多年的「有教無類」,但這個聽上去很美好的教育理念之所以一直僅存在於書面宣傳,而無法真正貫徹到教育上,根本原因還是法治缺失,無權無勢的普通人家長面對學校老師無力維權,沒有任何談判資本,因此只能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