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現象可以用兩個理論進行解釋。
第一個是親密關系中的 自我擴張理論 (Aron, A. & Aron, E.N, 1986)
Aron認為我們作為人之所以要發展和維持關系,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擴張的傾向,我們透過將他人納入自我來增強自我效能感,以更好地實作目標,而親密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體現的最為明顯,因其是自我擴張的最重要途徑。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在親密關系中會把對方當作自己的一部份,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共有關系」,與之對應的是交換關系,所謂交換關系不難理解,就是我們和大多數人之間的關系,互相幫助,交換彼此的資源以求雙贏。
但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容易觀察到,我們在分配資源的時候對親密者和自己的區別很小,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會和他們產生共有的記憶——關系親密的人在編碼、儲存和提取資訊時有一個共通的記憶系統。這些跡象都表明,親密關系中存在的擴張使得你將你的伴侶當成了自己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個單詞的獨立客體。
同時根據神經經濟學的結論:人在面臨損失的時候傾向於規避風險,而在面臨獎賞的時候喜歡承擔風險。這一點就是框架效應的底層邏輯。
因此當你和他人建立好了親密關系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你擴張後的一部份,但你無時不刻不處在面臨失去伴侶(同時也是失去自身的一部份)的風險當中,因此你對這種風險擔驚受怕,企圖回避,因此你的內心非常焦慮,患得患失。
而當你分開之後,僅建立在親密關系上的擴充套件理論便失效了,你和前女/男友之間又重新變成了交換關系,彼此都變成了獨立的客體,你也拜托了一直以來擔驚受怕的風險,因此感到非常輕松。
希望這樣的解釋對你有所幫助。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