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咨詢真的有用嗎?是不是另類洗腦?

2021-03-10心靈

我曾經回答了「心理咨詢是否是騙子」這類問題,收到了可能有不愉快咨詢經歷的人的攻擊。

這讓我理解了一件事,評價心理咨詢是否有用,心理咨詢是否是騙子,是否是洗腦,首先要看你的評價體系是什麽,參考座標有哪些。

簡單講,從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來評價心理咨詢是否有用,是否是騙子,評價體系中的參考座標包括如下幾點:

1.咨詢師是否按照職業要求和國際慣例受訓:包括:長程理論受訓,長期個人體驗,案例皆受到持續督導。

2.咨詢師是否按照職業咨詢框架與倫理進行咨詢,包括:遵循倫理守則,和來訪在咨詢目標上達成一致,咨詢是否穩定,咨詢師有無進行個案概念化、來訪各個心理、人格水平的評估,咨詢師在咨詢中是否已和來訪建立了工作聯盟,並推進咨詢等等。

3.咨詢師是否就個案進行持續督導

等等。

在以專業背景為參考的評價體系中,至少從從業者的角度,可以判斷咨詢師是否(至少)是朝著「有用」「不騙人」「不洗腦」的方向前進。

另外心理咨詢幾大理論體系中的治療技術,多少都透過科學研究證明是臨床有效的,洗腦不是一個科學用詞,所以從專業角度來講,想把洗腦這個概念科學化,就要先從科學的角度去定義什麽是洗腦,達到何種程度構成洗腦,並透過實驗、問卷統計等方法來證明其確實存在洗腦的可能性驗證你對洗腦的假設。也希望對相關科學發現有了解的人,給大家宣傳,也讓我學習學習。

但個人覺得,洗腦這個詞本身和心理咨詢理論和實踐屬於八竿子打不著,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這就要談一下心理咨詢是什麽了,心理咨詢工作是基於個體本身的資源進行的對當下沖突的修通,也就是說,心理咨詢中有很多是需要來訪者自己進行工作的部份,包括自由聯想,談論自己的感受,一些想象,也包括對自己感受的察覺,甚至需要持續記錄行為、想法、感受等等,所以它不是一個咨詢師在拿著心理學的知識點,坐那裏評判來訪,然後大談特談人生道理,侃暈來訪的過程,而是基於來訪本身的人格結構、認知水平,和來訪一起進行內在探索和理解的過程,在這個自我理解和修通的過程中,讓來訪發展出自我修復的能力和力量,透過自我的力量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所以,這就要說到心理咨詢中最重要的三個特質:獨立的(自願原則)、具有反思性的、誠實的。

我不知道在這三個特質上,得有多大本事的人才能把心理咨詢硬凹成洗腦。除非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在做職業的咨詢。

洗腦是有一種「操縱」他人的意味,而心理咨詢本身就是基於誠實出發的治療幹預行為,從倫理到咨詢設定,都在清晰「無操縱」的邊界。操縱對咨詢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很可能適得其反。一個經過嚴格受訓的咨詢師,可能比任何一個人都防備著自己會去操縱來訪,當然也不能排除有的人會這麽做,但這些個人行為只能是說打著心理咨詢的旗號去實作自己的目的,他做的本身就不是心理咨詢的事兒。

那麽除了科學的評價體系,還有一些不科學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主要是主觀感受、以偏概全等構成的體系。

如果用這個體系來衡量心理咨詢是否有用的話,那就是薛丁格的有用了,來訪說有用就有用,說說沒用就沒用,說是洗腦,你也沒法反駁。

所以想評價一件事情,先要有一個認知框架,如果都用「我感覺」,「我覺得」,沒多大意義。

我也尊重一切覺得心理咨詢沒用,是洗腦的觀點,但那只是一個人個人的主觀陳述,用這種陳述來衡量一個龐大的學科及科學實踐,我大概只能說,你喜歡就好。

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很多痛斥心理咨詢的人,激烈的情緒背後都有一種無力感,如果不是對這件事抱以期待,何以會如此失望因而產生巨大的憤怒?

心理咨詢確實不適合所有人,不是每個流派的效果也都是一樣的。如果過度理想化心理咨詢,理想化咨詢師,如果本身又是一個現實感缺乏、整合能力差,有著非黑即白觀念的人,就很容易感到失望、被欺騙。

所以準備去做心理咨詢的人,要有一些心理準備:

1.在一個實踐驗證有效的體系裏,有效是一個機率,而這個機率是大機率,但它也意味著對於一些人是效果一般,或者沒有的。

2.目前遇到的痛苦,絕不是現在發生的,草蛇灰線,可能現在生活的痛苦和沖突,是早多少年埋下的種子,只是現在的誘因讓它爆發了,那麽數次咨詢,怎麽可能解決一個人用前半生積累的錯綜復雜的問題呢?就像你怎麽可能不付出數年的時間去減肥保持不反彈呢?一個瘦身習慣的養成需要經年累月,一個健康心態的養成,平復早年的創傷,也是一件經年累月的事情。

3.不要盲目相信一些你接觸到的咨詢師,他們溫柔的感覺最開始是舒服的,但這不代表他們的專業素質和能提供給你幫助。還是要根據我前述的科學評價體系來進行。也不要總換咨詢師,一感受到不舒服就換,拋棄的不是咨詢師,而是重復自己被不理解的(相當於忽視、拋棄)的經歷。

4.咨詢是辛苦的,它伴隨著的是很多的情感,包括你不熟悉的,說不出的情緒,這都讓你總想放棄,如果這時候你想要放棄,要和你的咨詢師說,要理解你的放棄,也接納你的放棄,它們的發生都是有原因有功能的,如果你不去理解就放棄了,很可能你自己也會覺得咨詢沒用。

5.要對咨詢目標有現實的理解,要對一個人怎麽是心理健康的有科學的理解,不要抱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比如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希望自己沒有負面情緒,這些是人間不存在的期許,人作為一個優勝略汰前進演化出來的物種,不可能實作總是快樂的那種狀態。負面情緒對一個人是有功能的,人不可能沒有負面情緒,一個人之所以心理出問題不是他有負面情緒,而是他無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他天天快樂似神仙,而是他可以整合自己的快樂、焦慮、恐懼、遺憾等等這些情緒。

所以如果題主你有一天在咨詢師的行業實踐的時間夠了,你會發現你真正敬佩的人是你的來訪者,因為他們足夠勇敢可以堅持這麽有挑戰的事,他們足夠有生命力以致會付諸行動去擺脫困擾,他們足夠愛自己可以花時間和金錢來療愈自己,理解自己,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