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做「武裝」?合肥賭贏了!

2024-09-03心靈

城市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是實作區域經濟發展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近年來,「合肥模式」憑借著科創的專業度在中國廣為人知。得益於科技創新和產業集聚的「磁場效應」,合肥助力學界與業界強強聯手,吸引越來越多企業相互賦能,共同推動合肥經濟高品質發展。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8月22日到24日,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主辦、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專業學位教育中心承辦、【每日經濟新聞】提供媒體支持的「未來產業」系列落地合肥。

三天時間,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學系副教授、求是科創星辰班學術主任金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實踐教授陳雨田與校友一行,共同走進來自數位地球、核融合等多行業的研究院與領軍企業,了解學習合肥未來產業布局方向,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新趨勢,蓄積產業新動能。

低空經濟如何振翅高飛?

在數位化轉型和綠色發展的浪潮中,低空經濟正逐漸崛起為促進區域協同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引擎。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為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空之城,合肥市出台【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20條專項支持政策,依托深空探測實驗室,以「天上套用」賦能「地上場景」,已初步形成了航天產品「設計-制造-整合-測試-試驗-資訊服務」全線能力。

可以說,空天資訊科技以其強大的資訊收集、處理、傳輸和套用能力,為低空經濟提供了底層邏輯。

為進一步了解商業衛星星座、數位地球套用場景等,在企業參訪的第一站,浙大管院師生一行走進中科星圖,在GEOVIS數位地球展廳,學習空天資訊科技在特種領域、智慧政府、氣象生態等領域的運用。

作為一家不斷做大做強商業航天與空天資訊全鏈條創新體系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科星圖透過「天臨空地海」多圈層對地觀測體系覆蓋、一體化商業測控中心建設和空天資訊AI大模型建設,不斷為數位經濟和低空經濟等產業的發展提供底座支撐。

中科星圖數位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孫耀暉提到,中科星圖從下遊套用做起,從產業套用過程中了解產業鏈上遊需要什麽樣的數據。「從需求反推供給,是打通商業轉化路徑,串聯產業全鏈條的關鍵。」

而談及衛星星座等所收集的數據的套用方式,陳雨田教授與孫耀暉達成一致。他們認為,生態孵化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份,如何賦能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出更有利於發展的套用,實作商業閉環,如何與生態夥伴一起抱團「走出去」等,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如果說中科星圖為低空經濟所提供的,是地基,那麽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套用,就是上層建築。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在零重力的參訪中,同學們了解了飛行器的發展歷史,從竹蜻蜓和風箏,到20世紀初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到現代先進的噴射式、超音速戰鬥機,再到當下的eVTOL。

作為以電為動力、能夠垂直起降的飛行器,eVTOL不依賴跑道,可以在空間有限的城內、城際範圍內開展空中載人載貨作業。其套用場景主要包括低空旅遊、日常通勤、空中物流、消防救援、醫療救助等中短途(20-300km)、低空(300m)套用。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40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5萬億美元。

零重力行銷總監丁蕊倩介紹說,雖然當前整個低空行業在全球布局約有430多家企業,1000多款原型機,但只有不到5%的飛機完成了原型機的首飛。其中,中國的企業能夠基於中國自身的供應鏈來完成整機的設計制造,並且有配套的法規和基礎設施建設套用場景,擁有足夠的實力與歐美並駕齊驅,甚至有機會能夠先發制人。

「零重力作為一家專註於新能源航空器研制的企業,在主動推動航空綠色化發展的同時,也希望為市場提供一些更為親民的消費場景,讓大眾能夠慢慢接觸並了解到這個行業。」丁蕊倩說。

而零重力聯合創始人、營運長、銳恩飛機工業董事長石紅則向大家科普,作為新能源飛機,其維修保養的「套路」與電動汽車十分類似,經過專業培訓的新能源汽車維修者,也能夠將電動飛機的維修和保養做好。

談及eVTOL的未來,石紅表示,隨著地方經濟規模的增加,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巡查、地理數據資訊收集、甚至空中指揮系統、通訊系統等需求也會逐步增加,eVTOL的套用場景將延伸到教學旅遊、國防事業等多個方面。

量子纏結如何編織未來?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和主要陣地。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近年來,合肥市積極開辟量子資訊「未來賽道」,聚力打造「量子科技」與「量子產業」雙高地,實作以量子通訊、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為代表的量子資訊科技套用和量子資訊工業發展,與世界領先水平處於整體並跑、部份領跑態勢。

當前,合肥就已集聚量子產業鏈上下遊企業66家,居全國城市首位。在合肥高新區,短短幾百米的雲飛路,聚集著國盾量子等諸多以「量子」命名的科技企業,被稱為中國的「量子大道」。

國盾量子於今年4月,收到了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交付的504位元超導量子計算芯片「驍鴻」,此款芯片重新整理了國內超導量子芯片位元數量的紀錄,將用於驗證國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位元測控系統。「量子科技 產業報國」的國盾量子,是國內率先從事量子資訊科技產業化的企業。

在國盾量子展廳,隨處可見量子成像雷達、量子金鑰分發裝置、自由執行單光子探測器、量子安全SIM卡等一系列量子科技產品,令浙大師生眼前一亮。

此外,在展廳的一個角落裏,一只從天花板上垂下來的白色大圓罐引發了大家的好奇。

國盾量子相關負責人表示,用金屬支架固定的「大白罐」與多台機箱以及顯示裝置相連,就組成了聞名遐邇的「祖沖之二號」同款超導量子電腦。大圓罐學名為稀釋制冷機,罐內溫度可接近絕對零度。因超導量子芯片需要在極低溫的環境下才能呈現超導狀態,故必須依靠這個大圓罐提供執行環境。而神秘的量子芯片,則位於圓罐的底部。而十台機箱則是超導量子電腦的測控系統,是用來控制和讀取訊號的重要外部電子裝置,相當於經典電腦中的主機板。

在交流環節,國盾量子副總裁周雷表示,從理論來看,量子電腦具備超越當前矽半導體的計算的潛力,在解決某些特定問題上,量子電腦比當前的超算要快億倍或者百倍。但業界普遍認為目前量子電腦離實用化仍有很長距離,「超量融合」可能是接下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人造太陽」如何精準放電?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能量。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當前,全域能源需求不斷攀升,然而隨著化石能源的消耗殆盡,人們對一種潛在的無限能源——核融合能的興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核融合能利用的燃料是氘和氚,反應產物是α粒子(氦核)和一個高能中子。20%的能量被α粒子吸收並被送回背景電漿。這樣,α粒子就可以補償損失,使反應自我維持。

氘在海水中大量存在,氚可以由鋰制造。雖然地球上鋰的儲量雖比氘少得多,但也有兩千多億噸,因此,理論上,核融合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在融合能源領域,合肥市依托融合系列大科學裝置,實施融合能商業套用行動計劃,加速推動融合能「實驗研究—工程示範—商業套用」行程,聚力點亮融合發電的「第一盞燈」。

參觀的最後一站,浙大師生來到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從理論到實踐,逐步學習核融合能的相關知識。「此前,有研究表示,未來人類的終極能源,應該是80%的核融合能加20%的再生能源。當前,核融合技術的設計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科技開發處負責人、融合產業套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德峰向大家介紹道。

在交流環節,多個校友提出疑問——當前核融合技術發展的最大挑戰在哪裏?孔德峰分析說,當前中國的實驗數據鏈和工程制造能力已經追趕上來了,但是公眾對核融合的觀念仍沒有與技術發展同步。而作為一名紮根一線的技術人員,孔德峰也表示,希望在核融合發展之路上能夠有更多指導性的政策和思路。

8月24日下午,「2024未來產業論壇」在合肥天鵝湖畔成功落下帷幕。來自能源、類腦智慧、量子科技及無人駕駛等行業的頂尖專家和企業家共聚一堂,分析關於未來產業的深刻見解和前沿技術。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科技開發處處長、融合產業套用研究中心副主任、融合能工程設計院副院長孔德峰、國盾量子解決方案總監張如通、安徽中科星馳自動駕駛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智靈、中科類腦智慧算力事業部業務總監谷家磊,以及浙江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杜健老師從不同角度分享了他們對科技發展的見解和分析。

創新如舵,引領時代發展航向。正如杜健老師在致辭中所說:「未來產業論壇是浙大管院‘BEST’戰略下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想要關註並聚焦於國家重點的產業,和業界專家攜手,為未來產業探索出一條發展道路。」

可以說,「合肥模式」經住了時間與實踐的雙重考驗,成為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典範。而這也告訴我們,如何將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及產業規劃等齒輪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是驅動未來產業加速發展的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