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一直是被神化的。
1,題目中說的張靜初老師,她表達的自律也只是一部份人設,在某些未被報道和看到的領域,從業內傳言來看,恐怕不那麽自律。
2,之前我寫過一個自律不可能三角形。
人不可能全面自律,因而在準備考試的時候,即使要全力以赴,也要給自己留出休息和娛樂的時間用以喘息。
比如準備考研費腦子,那就找不費腦子的事情進行休息和娛樂,比如打球或者其他運動,要註意的是費腦子的自律,堅持過程中就不要用費腦子的娛樂,要避免同種類的消耗。
比如吃點好吃的、偷懶看看b站小姐姐跳舞可以,但不要去看費腦子的紀錄片或者電視劇。
這樣的話,你聚焦的自律方向才有可能堅持下來形成正反饋。
3,在當下社會氛圍中,自律大多數情況下,其實是「他律」,即由於社會共識規訓、人設需求以及潛意識討好受眾而「律己」,因而有極強的表演性質。
4,真正的自律應該是在某一方面「自驅」的,即不是由於外部規訓或者社交需求而律己,是由於興趣、信仰、愛好和超越自己而律己。
5,對自律的實施,更多應該關心心理建設、引導自驅力、長期積累,而非要求全面。
6,迷信自律可以改變人,是有很大問題的,就跟迷信受苦可以有幸福,迷信努力可以發財一樣,都忽略了最本質的問題——路線(可以視為戰略)、策略、機遇、生態席位與認知能力的互動,才是改變命運的核心問題。
以上。
關於心理建設、自驅力引導等等我以前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其他回答。
(本文有一小部份,參照了筆者知識星球【蒼離的賽局與成長】中,對讀者問題的解答)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