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尊重孩子虐貓愛好」,這家長當得不合格!|新京報快評

2024-09-13心靈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護動物而不是傷害動物,是起碼的生命教育。
▲小學五年級學生手持弓弩自曝虐貓,引發輿論關註。圖/社交平台視訊截圖
文 | 熊丙奇
「我準備在網上買貓籠或自動殺貓機。」近日,江蘇省蘇州市一小區內,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手持弓弩自曝虐貓,引發關註。
據北京廣播電視台科教頻道法治進行時報道,這名小孩還說以殺貓為傲,而孩子母親竟然表示尊重其「愛好」。該小孩還表示,(虐貓組織)少部份是初中的,還有一部份是六年級的,最小是四年級的,分散在各個學校。
對此,蘇州市金雞湖街道辦事處通報稱,經核查,發現兒童陳某某曾有過打貓行為,但不存在其所述「小團體」「打貓小分隊」等情況。經批評教育,該名兒童已認識到行為不妥,並主動上交了打貓所用工具,「我們將聯合學校教育引導孩子要有愛心、善待動物」。
大學生虐貓被開除、考研被拒錄取,對於虐待貓狗等行為,社會已有共識,認為是不尊重生命、違反社會公德的殘忍行為。而這名小學生自曝虐貓、以殺貓為傲,其家長還將其當成孩子的「愛好」給予尊重,折射出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多重缺失。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護動物而不是傷害動物,是起碼的生命教育。家長也要履行監護責任,培養孩子正確、健康的愛好和興趣,不能把惡趣味、扭曲行為當成「愛好」,這會讓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這樣的家長也是嚴重不合格的。
在網上公開炫耀自己虐待貓狗的行為,並不知其錯,顯然是基本認知出了問題,必須及時指出這一行為的危害性並加以矯正。
在大學生虐貓行為被媒體頻頻曝光、被社會輿論譴責,當事人受到嚴肅處罰的背景下,還有小學生「大大方方」談虐貓、殺貓,這表明這麽多虐貓事件,也沒能喚醒部份學校、家長重視對學生的相關教育。
當前,中國還沒有【反虐待動物法】等動物保護法律,但不能虐待、虐殺小動物,已是基本共識。輿論也一再呼籲,學校教育要重視生命教育,要教育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動物的關系,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針對中小學對生命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部份學生的生命意識薄弱、虐待動物的事件時有發生,且愈發呈現低齡化傾向等這些現實情況,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就建議,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
調研發現,有虐待小動物行為的學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也和他們接受的家庭教育有關。
比如,家庭教育缺乏愛,孩子也對動物沒有愛;家長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動物;孩子在家裏遭受欺淩,就會對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動物實施欺淩,有暴力行為傾向等。
這也提醒家長,發現孩子有虐待貓狗的行為,要及時制止、教育,並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不是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虐待動物的行為,甚至將其認為是孩子的「愛好」。
把虐貓行為視為孩子「愛好」的家長,其價值觀念也是扭曲的,這樣的家長也難以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生命教育。因此,在對虐貓孩子進行教育、矯正的同時,也有必要審視其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對其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如此,才能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防止虐待小動物事件一再發生。
撰稿 / 熊丙奇(律師)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信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姓名標示、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帳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資訊,如用筆名,則需要備註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