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研人員在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境內發現一只烏桕(jiù)大蠶蛾。它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蛾類,被稱為「帝王蛾」。
雲南省境內發現的烏桕大蠶蛾 圖源:雲南日報
在長期的環境前進演化中
烏桕大蠶蛾為保護自己
翅膀兩端長成蛇頭形狀
膀尖上一對黑色圓斑宛如蛇
因此,人們又把這種美麗而驚悚的
蛾稱為「蛇頭蛾」
0
1
鱗翅之蟲 辨識有法
在絢爛多彩的昆蟲王國裏,鱗翅目昆蟲以其無與倫比的美態傲視群芳,堪稱自然界的美學典範。這一名稱恰如其分地源自它們翅膀上覆蓋著的無數細膩微光的鱗片。這些鱗片不僅賦予它們斑斕的色彩,更增添幾分神秘。
全球範圍內,鱗翅目昆蟲的種類繁多。總數超過二十萬種,僅次於龐大的鞘翅目家族。中國棲息著約八千種此類昆蟲,展現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鱗翅目昆蟲的家族主要分為兩大分支,即蛾與蝶。
其中,蛾類以其龐大的數量和多樣的種類占據整個家族約九成的席位。相比之下,蝶類雖數量與種類較為有限,卻以其輕盈的體態、鮮明的色彩和優雅的飛行姿態,贏得世人的喜愛與贊美,成為美的代名詞。
部份鱗翅目昆蟲 圖源:昆蟲網
蛾與蝶,在自然界中常因形貌相近而令人難以一眼辨識,實則它們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差異。
首先,在觸角的形態上,蝶類展現出一種優雅,其觸角末端略呈棒狀膨大,顯得精致而高貴;蛾類的觸角則變化多端,如絲狀般細膩柔長,或羽狀般繁復華麗,為它們平添幾分神秘。
其次,活動習性是區分二者的又一關鍵。
大多數蛾類傾向於夜間活動,於是才衍生出「飛蛾撲火」的生動描述,象征著它們對光明的執著追求與不顧一切的勇氣,而蝶類,則更傾向於在陽光明媚的日間穿梭於花叢之間,以它們斑斕的色彩裝點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角落。
在公眾的印象中,蝶類常被賦予美麗與可愛的象征,而蛾類則更多地扮演著平凡甚至略帶負面的角色。
尤其是那些以栽培植物為食的蠶蛾幼蟲,它們或以龐大的身軀吞噬葉片,或悄無聲息地鉆蛀枝幹,對農業造成不小的影響。
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也不乏令人驚嘆的蛾類存在。
0
2
霸氣之蛾 美麗驚悚
作為鱗翅目大蠶蛾科的一員,大蠶蛾是蛾類的佼佼者。它們不僅種類繁多,如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烏桕大蠶蛾等,而且主要棲息於中國壯麗的秦嶺山脈及周邊地區,展現了大自然的無限魅力。
大蠶蛾以其非凡的體型與絢麗的色彩脫穎而出,即便是與蝴蝶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長尾大蠶蛾 圖源:華商網
其中,烏桕大蠶蛾無疑是大蠶蛾家族的璀璨明珠。它不僅因其幼蟲與烏桕樹之間深厚的生態依存關系而得名,更因其非凡的體態——翅展寬度超越25厘米
,直逼成人手掌,而榮獲「帝王蛾」這一威嚴且充滿霸氣的稱號。
烏桕大蠶蛾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其翅膀兩側精妙絕倫地模仿蛇頭的形態,尤其是翅膀尖端的兩點黑色圓斑,宛如蛇眼般深邃犀利,使得整只蛾仿佛化身為兩條蓄勢待發的巨蟒,正以冷峻的目光審視周遭,這份集美麗與驚悚於一體的獨特氣質,令人過目難忘,它也因此被賦予「蛇頭蛾」這一形象生動的別名。
烏桕大蠶蛾與人類的手掌對比 圖源:Maghdp
值得註意的是,在蛾類多樣性的舞台上,並非只有烏桕大蠶蛾才稱「蛇頭蛾」。冬青大蠶蛾,這一同樣擁有非凡魅力的生物,也因其翅膀末端展現出的蛇頭狀圖案,而被賦予了相同的稱呼。
兩者在外形上的驚人相似,時常讓觀察者在贊嘆之余也不免產生混淆,它們共同構成令人著迷的自然謎題。
0
3
蛇頭之紋擬態保護
在動物界,生存的本能驅使著每一種生物不斷探索自我保護的策略,即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昆蟲亦不例外。
透過生物演化論的透鏡,我們得以窺見昆蟲們精妙的生存智慧,其中偽裝藝術尤為引人註目。它涵蓋宣告色的警示、隱蔽的遁形以及擬態的巧妙模仿等。擬態方面,昆蟲們或以兇惡姿態震懾對手,或化身平凡物體隱匿身形,烏桕大蠶蛾就是采用前者,即擬蛇頭形態的經典案例。
深入探究烏桕大蠶蛾的前進演化歷程,我們發現其選擇蛇頭花紋作為偽裝,是自然選擇與基因最佳化的結晶。
作為鱗翅目的一員,烏桕大蠶蛾的翅膀由數百萬枚精細排列、色彩斑斕的鱗片構成,這些鱗片不僅是特化的剛毛,更是自然賦予的華麗外衣。正是這些鱗片上的圖案,由基因精心編排,成為烏桕大蠶蛾抵禦天敵的利器。
鱗翅 圖源:Microsculpture
面對來自鳥類、蜥蜴及蛙類等天敵的威脅,烏桕大蠶蛾的翅膀上曾演化出模仿鷹、隼等猛禽的圖案。
但最終,它們選擇更為高效且震撼的偽裝——蛇頭花紋。
或許是在無數次生死較量中,烏桕大蠶蛾見證毒蛇對獵物的震懾力,或是目睹小蟒捕食的驚心動魄,於是它們巧妙地利用基因的可塑性,將蛇頭圖案鐫刻於翅膀之上,以此作為抵禦天敵的終極武器。
實拍烏桕大蠶蛾 圖源:Microsculpture
這一過程生動詮釋了達爾文【物種起源】的「自然選擇」理論:在生存競爭中,那些更適應環境、更有利於生存的變異被保留下來,並透過遺傳逐漸固定為族群的共同特征。烏桕大蠶蛾的蛇頭花紋正是這一理論在自然界中的精彩演繹。
因此,當我們凝視美麗而又而驚悚的烏桕大蠶蛾時,不禁感慨:它之所以能夠穿越億萬年的時光,成為蛾中王者,既歸功於個體不懈的適應與努力,更離不開自然選擇那雙無形之手的精妙塑造。
END
策劃:張超
作者:魏德勇
廣東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
稽核:劉鯤 李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