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怎樣生活才會更幸福?

2021-10-08心靈

推薦大家看看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的【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積極心理學不是改變人,而是去發現人的優點;不是去控制人,而是去幫助人;不是去改變缺點,而是去弘揚優點。

——彭凱平

幾年前讀過一本彭凱平教授的書【澎湃的福流】,書很厚,還是精裝版。【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是彭教授的新書,簡版不厚,看過後反而印象更深。徐崢、黃渤有部關於愛情、關於療愈的喜劇電影叫【心花怒放】。這本書裏更多的是關於科學,關於積極心理學。

彭教授從加州柏克萊回國復建清華心理學系,便不余遺力地推廣積極心理學。聽他的演講,看他的書,都是一種享受,旁征博引,融會中西,對心理學家如數家珍,諸多我們所熟悉的心理學家都與他或多或少有過交集。

作者講述了,兩次差點離開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有機會去經商或者從政,都因為老師的引導,最終成為今天廣受歡迎的心理學家。

本書為很多大家所關註的點,比如積極心理學是否是阿Q精神,是否是「心靈雞湯」等,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如何過有效率的人生,如何經營愛情及如何養育孩子等,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解答。

01幸福的陷阱

每個人都希望過得幸福,現實生活中首先需要學會正確的社會比較。

研究人員發現,銅牌選手普遍幸福指數比較高,而銀牌選手往往因沒有得到金牌而心生遺憾懊惱等。銅牌選手卻會因能獲獎而心生幸運之感,因為如果再差一點,得到的是第4名,就不能登上領獎台獲得獎牌了。

適當的上行比較給到我們壓力與動力,反之只會給到我們焦慮與恐懼。同樣,適當的下行比較,給到我們的是幸運與滿足,反之帶給到我們懈怠與慵懶。

清華大學「大數據行為研究所」研究發現,金錢與幸福的相關,但是不是顯性的正相關,當人均GDP小於5萬元時,GDP的每一點增長都能增加市民的幸福感。但是,當人均GDP突破5萬元時,其他因素,如環境、教育、自主權、治安、官員的道德水平胡管理能力等,對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變得顯著相關。

對於我們個體來說,可以透過花錢買時間——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花錢買體驗——花錢買物品不如買體驗讓人來得更愉悅,花錢建立友好的社會關系——家人和社會的支持是我們獲得安全感的源泉。

02積極的力量

馬丁·塞利格曼以發現「習得性無助」而成名,後來他轉身研究「習得性樂觀」。心理學家發現,樂觀的人通常更健康、更長壽,樂觀的人免疫系統更強健,更加容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多地獲得社會的支持,離好事更近。

積極樂觀的態度,往往被誤解為阿Q精神,但是兩者實際有本質的區別。

阿Q精神只是滿足當下的自我安慰,其本質是自欺欺人,是消極的。而積極樂觀是在基於事實基礎上的面向未來的自我覺察和行動,旨在透過自己的覺察和行動來獲得更好的結果。

積極心理學不是「雞湯」,不是簡單的美好文字,而是基於科學實證的基礎,具有規律性、可重復性。

焦慮時,不妨停一停。心理學家艾伯特·伊利斯的情緒ABC理論是實用的理論,碰到不好的事件時,不妨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一下,從正面的角度思考,我們便會采取積極的行動,從而避免負面情緒的「多米諾效應」。

消極情緒自有消極情緒的意義,沒有必要否定消極情緒。可以透過覺知、互惠、同理心、接納、管理來管控情緒。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可以透過分離、補償、昇華、幽默和利他的公益行為來形成。

03職場幸福

人生每天都必須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而人生職業的選擇無疑是人生的重大選擇,需要明確選擇標準,並積極付諸行動。以終為始,審視現在的選擇,聆聽自己心靈的召喚。

如何找到心靈的召喚,首先,發現熱情,找到讓自己激動和興奮的事情;其次,創造價值,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最後,找到歸屬,回饋社會以幸福。

不管你現在從事什麽樣的工作,必須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因為「也許有人正花錢請你做自己」。

培養希望感,可以讓你熬過那些艱難的歲月,可以讓你重新燃起奮鬥的勇氣。如何培養希望感:第一步,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第二步,找到成功的方法;第三步,落實行為的改變。

不要「一心多用」,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保持專念,專註地感受當下,用心體會工作中的福流。

善用閑暇時間: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其次,給心靈打造一處靜謐之地;再次,親近自然;最後,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當你在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時,不妨停止手頭的工作休息片刻,或者透過改變工作內容、背景、環境等可以快速恢復精力。

現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對工作環境越來越講究,看似增加了成本,其實是讓員工在愉悅的工作環境提升工作效率。

04人際關系

人是社會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哈佛大學一項歷時75年的追蹤研究表明:孤單有害,活躍社交有益健康;朋友不在於數量多寡,而在於關系深淺;良好的關系不只保護身體,還保護大腦。

如何突破內心的屏障,用愛、善意與溫暖攻克他人的防線?微笑,是釋放真誠的訊號;分享,你的快樂超乎想象;付出,別讓理性壓倒了天性。

有五個因素增加自己在人際關系中的受歡迎程度,讓你成為「萬人迷」:

1. 臨近性: 首先,多去接觸別人,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其次,把自己變成大家都離不開的、經常要和你打交道的人;最後,拓寬社交範圍。

2. 熟悉性: 對於任何事物來說,只要我們見得多了,我們就都會對它們產生好感,我們的確更喜歡自己比較熟悉的事物。 「簡單曝光效應」可以解釋「日久生情」。

埃菲爾鐵塔剛建成時也有很多人反感,看多了後反而越來越喜歡。再優秀的人如果藏得很深,躲得很遠,宅得太久,不和人交往,別人也會因為陌生而對他產生距離感。如果想討人喜歡,那你一定要經常出現在你想要與之交往的物件面前,哪怕你們難以交流,也至少要「混個臉熟」。

3. 相似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總是喜歡那些和我們在社會文化、經濟實力、財富、地位、階層、教育背景等方面相似的人,以及那些和我們在性格、品德、格局、思維方式、智商、情商等方面相似的人交往。首先,人口學意義上的相似性;其次,態度和價值觀念的相似性;最後,態度的一致性。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夫妻相處久了,還會生出「夫妻相」。

4. 外貌: 亞里斯多德說:「美貌比任何推薦信都管用。」不論男女,長得漂亮都更討人喜歡。如果你外貌出眾,那麽你在利用好這一先天優勢的同時,還要註意培養其他方面的技能,這會給你的人際關系加分。如果你長相一般,那麽你更要註重儀容儀表,以整潔、得體的形象出現在社交場合,內在方面則要提升氣質涵養。

5. 互惠性: 首先,學會贊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其次,讓別人感到快樂。費孝通先生做人做事「十六字訣」: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一切盡在不言中。在面對面互動時,一則資訊的情感意義有55%是透過表情、姿勢和手勢來傳達的,38%來自聲音的語調,只有7%來自語言。

德魯克說:「溝通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聆聽那些未說出口的話。」

四招提升溝通技巧:第一,在誇獎別人的時候,不妨拍拍他們的肩膀和後背;第二,在合作前輕輕接觸對方;第三,增加握手的時長;第四,特別親近的人之間互相按摩。

召喚人心,要動之以情。一般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標,比如高收入、高學歷、美滿的婚姻、年輕、美貌,甚至日照時間等,對我們幸福感的貢獻實際上都比較小,真正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起作用的是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至愛親朋的關懷體貼、溫暖的社會支持,以及適當的溝通技巧。

人際交往的核心是真誠,發自內心地渴望交流、分享,相信讓自己受益的東西也能幫助別人。

什麽是溝通的「道」:

1. 信任: 維護我們的社會資本。信任他人是一種理性、善良、有效的選擇。相信人性的光明,懷抱善意與人交往,試著多給他人一些理解、體諒,我們自己也能從這段關系中得到正面的回饋與成長。

2. 感恩: 回饋比報酬更重要。感恩是對自己曾經或現在擁有的事物的一種欣賞,它建立在擁有感而非稀缺感的基礎之上。

如何培養我們的感恩之心呢?第一,經常記錄值得感恩的事情。第二,使用正確的語言表達。第三,回憶。第四,寫一封感謝信,或者是打一通表達感恩的電話。第五,和擁有積極心態的人待在一起。第六,養成回饋社會的習慣。

3. 仁愛: 從「適者生存」到「仁者生存」。「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若具備了仁善之心、豁達的胸懷,那麽在面對血雨腥風、刀霜劍雨時就都能淡然處之。 於內而不愧,於外則坦然。

4. 寬恕: 抱持「如他人之心」。仇恨是生活中最主要的毒化劑之一,而寬恕則是能讓這種毒化劑逐漸稀釋的因素。真正的寬恕是記得。寬恕並不是姑息錯誤或者是弱者的被迫反應,而是一種智慧的方法,它提醒我們避免下一次痛苦和不公正的類似行為。寬恕的真正受益者是我們自己,寬恕展示的是愛心和堅強,它代表著積極、主動、善良和偉大。

05尋找真愛

前幾年韓劇很火,但是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韓劇看多了可能影響人的幸福指數。劇中十全十美的「小鮮肉」在現實中可能很少見,不適當的對比只能是徒添煩惱。

我們知道中國現在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其實還有一個數據也值得關註,2018年,中國的結婚率創歷史新低。

米爾格拉姆的六度分離理論」: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相隔的人數不會超過5個,也就是說最多透過5個人,你就能夠與任何一個陌生人建立聯系。

我們現在的社群網路這麽發達,為什麽反而出現這樣的社會問題?

「愛」比「喜歡」更強烈的情感,「愛」比「喜歡」還要多三種新的體驗:

1. 依戀, 即我們願意和另外一個人長期待在一起,得到關愛、親近和身體上的接觸。

2. 關心, 我們希望像照顧自己一樣地照顧另外一個人,滿足對方的需求,唯願對方幸福。

3. 親密, 也就是我們願意和另外一個人(伴侶)共同分享自己的感情、欲望、思想及各種身心體驗和感受。

婚姻伴侶怎麽選?嫁一個好人!金錢並非婚姻的「特效藥」。

人的5種人格特質:外傾性、神經質/情緒穩定性、開放性、親和性/宜人性、盡責性。 與婚姻關系、幸福感有密切聯系的特質是「親和性」。 「親和性」得分高的人通常善解人意、熱情周到、友好大方、樂於助人,他們對人性往往有較為樂觀的看法,並且相信人是誠實、正直、值得信賴的——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擁有積極的心態」。具備「親和性」的人喜歡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他人,對別人的需求和看法也比較敏感,因而通常比較討人喜歡,容易被社會接受。「神經質」是婚姻關系中最大的性格殺手。

你是關系高手,還是關系禍害:關系高手會對配偶的任何話題(包括無聊的話題)都表現出一種感興趣、關心、支持和迎合的態度。而那些禍害關系的人總是對配偶的請求漠不關心,他們要麽繼續看電視、看報紙,要麽敷衍了事,甚至完全沒有回應,更為惡劣的還會表露批評、挑剔,甚至憤怒的負面情緒。

幸福是一種選擇:對於維持幸福的婚姻關系來說,最重要的既不是金錢、地位、美貌、權勢,也不是孩子的學習、幸福、成功,更不是輕視、挑剔、敵意,而是夫妻雙方的情感交流,是體貼、寬容、同情、支持。是以積極、感恩的心態來尊重、欣賞對方 。那些總是輕視、挑剔伴侶,忽視伴侶的優點、價值和情感需求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的婚姻埋下失敗的種子。

愛的三要素:親密、激情和承諾。

「親密」是以情感為主的兩性關系。它是伴侶之間的一種心靈相近、互相融合、互相歸屬、互相熱愛的關系體驗,包含對彼此的熱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點。

「激情」是和哈特菲爾德所說的「激情之愛」相同的以動機為主的兩性關系。它是伴侶在關系變得浪漫之後,強烈渴望與對方有身體上的結合的一種狀態,源自外在身體的吸重力和內在性驅力的驅動。

「承諾」是以認知為主的兩性關系。它是指當事人對關系維持的一種認知,決定去愛一個人和對親密關系擔責。據此又可以分為對短期關系和長期關系的認知:對短期關系的認知是自己投入一份感情,決定去愛一個人;對長期關系的認知是決定為維持兩人之間的感情而做出一種持續的努力。

增加親密關系技巧:放慢腳步,增加與配偶傾心交流的時間;註意用非語言資訊表達、傳遞愛意;用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分歧;增加肢體接觸;增加彼此的相似性;做一些簡單但讓人覺得快樂的小事情;分享彼此的欲望、誌向和夢想;培養對婚姻堅定的責任感和信念。

06積極養育

哈裏·哈洛的恒河猴實驗說明,孩子不僅需要奶水,同樣或者更需要愛撫。

母愛的本質不是簡單地滿足孩子的饑餓等生理需求而已,它還應該包括與孩子的接觸、對孩子的愛撫和心理上的關懷,這些才是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

盡量堅持母乳餵養,增加「愛的擁抱」。

做孩子的「心理治療師」:關註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幫助孩子解決或舒緩成長過程中心理上的困惑、憂慮、煩躁、痛苦和失落。

培養孩子成長型的思維模式,相信透過努力、良好的策略、其他人的反饋和幫助,自己的能力可以被提高。

表揚孩子的正確方式:

首先,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 比起「聰明」「美麗」(與生俱來,無法改變),家長要多表揚孩子「努力」「用心」(後天可以改變)。

其次,樂觀面對失敗。 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孩子偶然的失敗,把自己作為孩子在其需要幫助時可以依賴的資源,而不是時刻拿著成績這個單一標尺去衡量孩子。

最後,在孩子面前適當「示弱」。 讓他們明白,再學識淵博、再強大的人也會出錯,坦然接受、及時改正錯誤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培養和增強孩子的自控力呢?

第一,立誌。王陽明講,「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第二,及時休整,為身心蓄能。對孩子來說,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第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第四,挑戰自己,做不擅長的事。

第五,遠離誘惑,弱化情緒反應。遠離讓我們分心、分神、受幹擾的事情。

感受知識之樂,在體驗中學習知識,把學習知識和環境記憶聯系起來。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巧用聯想、誇張、簡單的聯合、典型化等方式,用耐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激勵,需要因「時」、因地制宜。

首先,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 決定孩子對世界感到樂觀或悲觀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三點:第一、孩子每天從父母(尤其是母親)身上學到的對各種事件的因果分析。第二、孩子聽到的批評方式。第三、孩子早期生活經驗中的生離死別和巨大變故。

其次,根據任務的復雜性與個體的熟練程度,改變環境背景。在學校或自習室裏完成作業和溫習功課,因為跟其他同學一起易產生社會促進效應,它有助於提高效率並鞏固所學知識;當孩子需要學習新知識、做有挑戰性的習題時,最好讓他們獨自安靜地在家裏完成。

教育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幸福。

積極教育教的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能力,在人工智慧時代,人需要擁有機器做不到的六種能力:

第一,要有設計感、美感、欣賞之心,看著湖水就能想到水天一色的美;第二,要有快樂感,讓自己身心愉悅、健康的同時,也要讓別人身心愉悅、健康;第三,要有意義感,知道如何在煩瑣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義;第四,要有形象思維的能力,善於講故事,有具體化抽象概念;第五,要有產生共鳴的能力,善於感染和激勵他人;第六,要有同理心,能夠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覺和感受。

積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高級腦細胞的活動,ACE(王牌):

A是Aesthetic(審美感): 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夠領悟別人領悟不到的東西,能夠欣賞自然、社會和人的真、善、美;

C是Creative(創造力): 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憧憬、計劃未來;

E是Empathic(同理能力): 這種能力特別重要,要能夠敏銳地感受並影響其他人的感情,了解並理解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善待他人,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