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有中東「十字路口」之稱,如今國內政局突變,帶來的強烈沖擊波被認為將會影響到周邊國家乃至整個中東地區。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8日進入首都大馬士革,後在電視講話中稱已「解放大馬士革並推翻阿薩德政權」。另據新華社報道, 巴沙爾·阿薩德及家人已經抵達俄首都莫斯科,俄羅斯為其提供了庇護。
在敘利亞執政50多年的阿薩德家族在12天之內快速「土崩瓦解」。後阿薩德時代,敘利亞國記憶體在著多股勢力,它們將如何賽局?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敘利亞內部各賽局方和外部影響方,能否在權力交接等重大議題上形成統一有效的意見,這將是最大的挑戰,否則將給敘利亞自身以及周邊地區帶來較大危機。
新一輪賽局
此次攻擊政府軍的主力「解放敘利亞」聯盟(又譯「沙姆解放組織」),此前是長期盤踞於阿勒頗省和伊德利蔔省的宗教極端勢力,前身是「基地」組織在敘利亞的分支「努斯拉陣線」。2016年,「努斯拉陣線」斷絕與「基地」的聯系並以新身份登台,目前被聯合國和美國等列為恐怖組織。
與此同時,敘利亞國內還有得到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敘利亞國民軍」,以及得到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他們與「解放敘利亞」聯盟,共同構成了敘利亞國內三股主要勢力。
王晉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阿薩德政權崩潰得太快了,導致各方都來不及作出相應的反應,因此來自於各方的各種不確定性都在增加。」
原先控制敘大部份領土的阿薩德政府解體後,一些觀察人士分析,該國政治版圖將更加碎片化,各勢力為爭奪地盤而爆發沖突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不僅會加劇敘利亞的動蕩,還可能為外部勢力進一步幹預提供機會,從而引發更大範圍的地區不穩定。
美國總統拜登8日表示,美國政府將與敘利亞各派別接觸,參與由聯合國主導的敘利亞過渡行程。以確保敘利亞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制定新憲法並組建新政府。未來幾日,他將與該地區相關國家領導人通電話討論敘局勢,並將派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存取該地區。美國政府在敘利亞政府過渡階段支持約旦、黎巴嫩、伊拉克和以色列等敘鄰國抵禦潛在安全威脅,並將持續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防止其復蘇。他說,美軍8日針對敘境內「伊斯蘭國」目標發動了十余次「精確打擊」。
盟友
事實上從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多方一直在敘利亞領土上展開賽局,如美國和俄羅斯,阿拉伯國家和伊朗以及以色列和伊朗等。
此前敘利亞軍隊力量薄弱,主要是依靠俄羅斯提供空中力量、黎巴嫩真主黨提供地面部隊、伊朗提供後勤和指揮支持。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8日遭武裝人員襲擊,不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伊斯梅爾·巴加埃說,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外交人員已於當地時間8日上午離開使館。敘利亞是伊朗主導的「抵抗軸心」的一員,阿薩德政權瓦解被認為將導致伊朗的地區影響力被削弱。
「抵抗軸心」是中東地區重要的反美、反以力量,伊朗為其核心,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民兵、葉門胡塞武裝和哈馬斯為主要成員,此前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在阿以沖突中被以色列重創。
除為阿薩德及家人提供了庇護外,凱瑞姆林宮訊息人士還表示,俄方正與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代表保持聯系,後者承諾將保障俄在敘軍事基地和外交機構安全。
據央視新聞,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人員8日已經控制了俄羅斯赫邁米姆空軍基地所在的賈布萊鎮。赫邁米姆空軍基地是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最主要空軍基地,基地部署了俄空軍的戰鬥機、戰鬥轟炸機、攻擊機和運輸機等戰機,是俄羅斯向中東和地中海地區投射力量的關鍵設施。
以色列怎麽動
11月27日,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停火協定終於生效。但也在同一天,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及極端組織人員在敘西北部等地區持續發生大規模交火,另一場改變中東局勢的沖突由此展開。
在阿薩德政權12月8日倒台後,以色列空軍當天對敘利亞進行了「非常密集」空襲。數十架以色列空軍飛機襲擊了敘利亞境內多個目標,重點是摧毀阿薩德政權垮台後可能落入以色列敵對勢力手中的「戰略武器」。訊息人士稱,襲擊還針對了武器庫、防空系統以及生產工廠。
同時,以色列國防軍在當天迅速控制了位於戈倫高地赫爾蒙山的敘利亞哨所,其間「未遇抵抗」,這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50年來以軍首次控制這些哨所。
以軍8日早些時候說,鑒於近期敘利亞局勢發展以及以敘軍事緩沖區已有武裝人員進入的情況,以軍已在戈倫高地的以敘邊境軍事緩沖區內部署軍隊,以軍不會幹涉敘利亞「內部事務」。
據新華社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同日視察以色列控制的戈倫高地時說,1974年以色列同敘利亞簽訂的脫離接觸協定已經「崩潰」,他命令以軍進入軍事緩沖區,以防止「敵對勢力」占領。
根據脫離接觸協定,以敘雙方在戈倫高地東側設立軍事緩沖區,聯合國脫離接觸觀察員部隊在緩沖區內行動,持續監督以敘停火。緩沖區內禁止部署重型武器,以敘雙方軍隊不得進入。
戈倫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部一塊狹長地帶。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占領戈倫高地部份地區,並於1981年將這一被占領土正式兼並。國際社會不承認以色列對這一地區的主權。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