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應該是常識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是
大部份社會科學類學科
都不是培養打工人的
也就是說大部份社會科學的培養目的不是以傳統意義上的就業為導向的
而是培養「被供養階級」的
比如你在社科類學科的招生那一欄經常會看到它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現代化領袖思維的一批人」,大概這種內容
這一看就不是學了用來找工作的
是用來創造工作或者為別人創造工作的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狹義的「老板」,雖然這不準確
(當然這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成是「所以普通人沒資源沒必要學這些」,然後煽風點火,這都是扯遠了,說回來)
所以如果學了社會科學學科的人最後沒有在做與近似「被供養階級」相關的事情
而是沈迷於「找工作」(即打工人)
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說是培養失敗了
(雖然這樣說不完全正確,但有一定參考價值)
因為它培養的是(能為別人)創造工作的人,而不是去找(已經被別人創造好的)工作的人
即張雪峰說的「文科都是服務業」的真正意思是
文科=為人民服務
對了,在煽風點火下,有些人對於「被供養階級」有一個誤解,他們覺得被供養階級的意思就是誰誰誰把誰誰誰安排進哪裏哪裏從此他每天什麽也不幹就可以領薪資,這純屬胡扯;被供養階級的真正意思不是字面上的它在被供養而沒有創造價值,只是它創造的價值不直接以物質體現出來而已
意思就是雖然它本身不直接創造價值,但它靠為別人創造價值而創造價值
而小農思想的無語之處就是,你要吃米飯,你就得自己下地去種,然後才可以吃到米飯。你沒下地去種,比如你是個天貓店店主,他就說你看你天天對著電腦敲敲敲什麽也沒幹/也沒有親自種地/所以你憑什麽會有米飯吃/我看你是應該送去戒網癮/。。。就這種你只要沒有親自在生產現場一線生產,他就說你什麽也沒幹,他就覺得必須是你做了一個肉眼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實體的物質出來,才叫你創造了價值,不然他就覺得你什麽也沒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