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盡千帆依然東方紅——21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書去年6月出版後,立刻引發國際社會討論,【環球時報】記者當時對本書作者、英國「拒絕新冷戰」運動聯合創始人、「社會主義中國之友」網站聯合編輯卡洛斯·馬丁妮茲進行了專訪。一年多之後,這本書的中文版即將問世。這本書能夠為中國讀者提供哪些新視角?新中國成立75周年對於全球支持建設社會主義的人們又有哪些意義?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再次與馬丁妮茲展開對談。
圖片:馬丁妮茲和他的作品【歷盡千帆依然東方紅——21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共同富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西方進步派中有著強關聯性和廣泛共鳴
環球時報:去年我們采訪您時,您的書【歷盡千帆依然東方紅】剛剛出版。今年這本書的中文版即將問世,您希望中國讀者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麽?
馬丁妮茲:【歷盡千帆依然東方紅】以中文出版,我感到非常興奮和榮幸。雖然這本書最初主要是為西方讀者寫的,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現代中國,但我希望這本書也能對一些中國讀者有所幫助,讓他們了解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如何看待中國的,以及中國社會主義是如何激勵全球社會主義運動的。
我認為,這本書中對西方惡性反華宣傳的分析對中國讀者來說會很有趣,他們可能很難理解西方在中國新疆、西藏、香港等問題上的誹謗運動背後的原因。此外,我還希望中國讀者能受到鼓舞,因為無論在英國、歐盟還是美國,都有人反對新冷戰、反對圍堵中國,都有人呼籲和平與多極化。在我看來,「共同富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西方進步派中有著強關聯性和廣泛共鳴。
環球時報: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國哪些方面的發展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您如何看待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馬丁妮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人民在經歷了數千年的封建主義和一個世紀的侵略、不平等條約、極度貧困後的重要轉折點。自1949年以來,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期壽命從35歲左右上升到了78歲,人類發展指數(HDI)從「低」級別躍升至「高」級別,並即將進入「非常高」級別行列。中國消除了極端貧困,並從一個技術落後的國家發展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先者。中國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作出巨大貢獻,還在建設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縱觀全球,中國為民族解放運動和「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持續為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之間的關系提供框架。透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計畫,中國正在分享其基礎設施發展專業知識,為非洲、中亞、東南亞、拉美、中東、太平洋國家擺脫欠發達提供解決方案。中國還是和平的力量,堅持透過談判解決問題、追求和平互利和全球友誼,這是對世界非常重要的貢獻。
「不要將中國社會主義的經驗塞進歐洲經驗的束縛中」
環球時報:英國反戰活動家安德魯·默裏在一篇文章中敦促讀者,「不要將中國社會主義的經驗塞進歐洲經驗的束縛中」。您是否贊同這一觀點?
馬丁妮茲:這一點對西方左派來說至關重要。歐洲和北美的一些馬克思主義者之所以不了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原因之一是他們是從歐洲工人運動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的。他們生活在已經現代化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要矛盾是勞動和資本之間的矛盾,是生產的社會性和積累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
但中國的革命是從農村真正開始的。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曾是一個貧窮、技術落後的國家,面臨帝國主義世界的孤立和軍事壓力。這些情況與西歐和北美左翼面臨的情況截然不同。因此,人們必須摒棄教條、實事求是,根據中國國情、歷史和傳統來理解中國。
環球時報:您最近刊文稱:「西方左翼可以從中國學到很多東西,並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可否請您就此展開講講?
馬丁妮茲:中國正在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道建設社會主義,世界各地支持建設社會主義的人們都應該向中國學習。正如毛澤東在【實踐論】一文中所說的:「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中國人民正在「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他們是全球左派的拓荒者,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在我看來,中國在扶貧、可再生能源、促進世界多極化、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的成功是全球社會主義運動的成功,西方左派當然應該從中汲取靈感,並利用它們來展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1989年,鄧小平曾指出:「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35年過去了,社會主義仍然在世界上站穩腳跟,而且還在不斷壯大,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
「行動勝於言語,中國最應該做的就是將自己一直以來所做的事情堅持做下去」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美國等西方國家炒作「中國威脅論」的做法?
馬丁妮茲:將中國視為對西方人民「威脅」的想法顯然是荒謬的。與北約國家不同,中國始終向往和平,幾十年來沒有打過仗,沒有建設任何全球霸權基礎設施,不像美國除了在世界各地部署部隊和武器外,還有8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沒有發動戰爭或代理人戰爭,沒有參與破壞穩定、政權更叠行動、單方面制裁、強制性經濟措施等。在所有核大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始終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國家,並承諾永遠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被指控在南海進行所謂「侵略行為」,但迄今為止沒有一起中國阻止正常非軍事航行的事件。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幾十年來致力於和平統一的立場沒有改變,一個中國原則得到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在國際舞台上,中國堅定支持和平,比如為烏克蘭和加薩地區的沖突解決提出詳細可行的建議等。
那麽,威脅在哪裏呢?中國的崛起無疑正在削弱西方霸權,並為世界各國擺脫不發達狀態、探索自己獨特的現代化道路提供機會。這種「威脅」似乎是那些致力於「新美國世紀計劃」(上世紀90年代,在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和美元地位受到威脅的背景下,美國尋求維護和強化其全球領導地位所推出的戰略舉措)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他們誹謗中國,並對其發動宣傳戰。
環球時報:您多年來堅持向西方民眾介紹真實的中國。您認為怎樣講述中國故事才是更有效的?
馬丁妮茲:在我看來,行動勝於言語。中國如今成為世界上的可再生能源大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資源管理方面開辟了道路,這些進展對於世界各地關心氣候變遷的人們來說都非常鼓舞人心。中國在扶貧方面的成功也令人欽佩。中國的和平取向以及在國際關系中的原則立場也讓人們大開眼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拒絕他們所接受的持續不斷的反華宣傳。所以我認為中國最應該做的,就是將自己一直以來所做的事情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