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品牌行銷是戰略,還是戰術行為?

2011-06-29財經

現在的媒體平台上,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戰略:戰略合作,戰略投資,戰略布局,戰略結束,戰略進入,平台戰略,生態圈戰略……

每個話題都和戰略有關,看上去分析地熱火朝天,鞭辟入裏。

但是,有一些最關鍵的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

– 戰略到底是什麽?

– 戰略有什麽用?

– 戰略如何規劃?

– 戰略如何實施?

一、戰略是「目標」,但不僅僅是目標

「目標」是大眾對戰略的最直觀印象。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企業將發展目標作為企業的戰略。比如,有的公司把「年收入超過100億元」作為發展戰略,有的公司把「進入世界500強」作為戰略。

目標是戰略的重要組成,但目標並不是戰略的全部。企業僅有目標還不夠,還需要實作目標的方法。戰略不僅是終點的裏程碑,而且還是引路的導航。

「戰略」主要解決的應該是三大問題:

– 目標是什麽?

企業必須有明確的目標,目標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階段。

短期目標較為清晰具體;中期目標則指明了一些關鍵裏程碑;而長期目標則更多是指引了模糊的方向。

– 透過什麽樣的方式可以實作這個目標?

實作目標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驟。

– 需要多久、經過哪些階段可以實作這個目標?

企業必須有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規劃,明確了不同階段目標的時間節點,以及不同步驟的先後次序。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的是,戰略不僅僅針對企業整體,而是個涵蓋很廣的概念。

上到整個企業,下到企業中的某個具體的部門,都有相對應層級的戰略。

二、戰略的意義在於幫助企業建立優勢

我曾服務的很多客戶高層,都不太相信戰略,特別是一些草根出身的民營企業。

從他們自身成功的經驗來看,企業即使毫無戰略也發展得非常好。

事實上,這得歸功於過去30多年中國國內市場的爆炸式發展。絕大部份行業基本上保持了50%以上的年增長率,企業基本只要能做到行業平均水平的發展,就能成就一些事業。

但是,這樣的野蠻生長一旦遇到市場放緩,戰略缺失的弊端就開始顯現。

曾經有個客戶,是煤老板。

和其他躺著數錢的煤老板不同,這個老板極有戰略眼光,很早就開始進行跨產業鏈進行布局。還特意把集團總部從煤產地遷到一線城市,便於運作。

過去幾年國內經濟起伏,但這家公司一直平穩度過。

這就是戰略的最根本的作用,規劃企業發展方向,幫助企業建立有利競爭。

而在企業內部,戰略的意義在於明確發展方向,確立統一的行事原則,指導企業從上到下地營運。

在過去的咨詢經歷中,我常常會發現,企業裏很多的問題,追根溯源就是戰略規劃或執行出了偏差,導致企業出現問題。

有家國內領先的白色家電公司,在進入廚衛領域時,業務推進不是特別順利。

在深入了解後我們發現,業務的問題根源來自集團戰略的搖擺不定。

家電行業非常依賴於渠道,而傳統的白電渠道和廚衛家電渠道完全不同,銷售模式差異極大,如果重建渠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源的投入。

集團戰略一直沒有確定是否要進行投入,因此該事業部絕大部份員工,包括研發、采購、銷售等,都是從別的部門借調過來的,很多員工甚至還身兼原有部門的大量工作。

大概兩三年後,這塊業務就因為經營不善而被砍掉了。

此外,戰略還為企業管控提供了依據和抓手。

一方面,戰略指導了組織架構(即管控架構)的設計;另一方面,戰略是管理指標與績效考核的出發點。缺乏戰略,則管控無從談起。

三、戰略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完整的體系

很多企業管理者覺得戰略太虛太玄,除了因為自身經驗的偏差之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對戰略缺乏系統的認識。

一套完整的戰略體系應該包含以下幾個層級:

– 使命/目標/願景 Mission/Target/Vision

– 公司戰略 Corporate Strategy

– 業務單元戰略 Business Unit Strategy

– 職能戰略 Function Strategy

– 營運戰略 Operation Strategy

戰略體系從上到下,從企業的最高管理層到一線員工,每一個層級的員工都有對應需要負責的戰略。

1) 使命/目標/願景 Mission/Target/Vision

很多企業管理者對使命/目標/願景(以下簡稱使命)不屑一顧,認為這只是虛無的口號。

因此,國內絕大部份企業在制定使命時都非常敷衍。制造型企業的目標是打造一流的中國制造產品,銀行就是打造世界一流的銀行。

比如,建設銀行的願景和使命就很糟糕,缺乏針對性和方向性:

——任何一家企業都應該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為股東創造價值,為員工搭建平台,並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這些都是企業的基本要求。

這樣的使命,有還不如沒有。

事實上,企業使命是企業總體戰略的高度提煉,在成熟企業中,使命也是戰略規劃與實施的出發點。

好的使命應該有詳細的「使命陳述」,論述清楚企業提供的主要業務、經營理念和有利競爭。

順豐的使命就算得上是極好的範例:成為最值得信賴、基於物流的商業夥伴。

「物流」是順豐的主要業務;「商業夥伴」是順豐的理念;「值得信賴」是順豐的優勢。

順豐還配了詳細的使命陳述(詳見順豐官網):

– 順豐提供您需要迅捷安心、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務;

– 順豐不僅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客製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更成為行業客戶生態管理的服務者

– 順豐將客戶的問題視為自己的問題,幫助企業更專註自己所長,幫助個人更便利地生活

清晰的使命陳述一方面有利於客戶迅速了解企業,建立認同感;更關鍵的是,它能確保企業內部對企業有統一的認知,幫助員工更好地了解與執行公司戰略。

2)公司戰略 Corporate Strategy

大多數使命陳述都是高度抽象概括的,因為使命陳述意在激勵而不是束縛企業,它給出指導企業的方向、形象、基調和理念,而不是為了表述具體結果。

公司戰略是最直接的企業使命的具象化表現。使命往往是一個遠景,而企業戰略則規劃出了為實作這一遠景而必須經過的中間過程。

公司戰略主要包含兩個話題:

一個是戰略目標,包括短期(1-3年)目標和中長期(3-5年及以上)目標;

另一個是為了實作目標而實行的戰略,一般常見的戰略主要包括:

一體化(產業鏈整合)、多元化、市場滲透、進入新市場、新業務/新產品開發、收購兼並、收縮剝離、管控模式等。

公司戰略制定的參與者主要是公司的最高管理層,一般包括董事會(負責決策),CXO(負責制定和決策)以及各事業部的VP(參與制定)。

很多客戶對戰略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公司或集團層面的戰略上,並且把單純的戰略目標作為戰略的全部。因此才會覺得戰略「太空」、「不落地」、「沒用」。

3)業務單元戰略 Business Unit Strategy

公司的下一層是業務單元(BU),在國內一些公司的組織架構中,一般都會把BU稱為事業部。

各BU是公司創造收入的主力,因此其戰略在公司內部顯得尤為重要,而且與公司戰略聯系非常緊密。

大部份時候,業務單元戰略規劃是和公司戰略規劃同步進行的,並成為公司戰略規劃的一部份。

甚至在一些公司內部,集團總體戰略就是各業務單元戰略的組合(當然,在集團層面肯定還有重新組合與權衡)。
和公司戰略類似,各業務單元戰略也需要回答戰略目標與手段兩個問題。

BU層面的戰略一般也包括:一體化(產業鏈整合)、市場滲透、進入新市場、新業務/新產品開發、收購兼並、收縮剝離等。

4) 職能戰略(Function Strategy)

職能主要指企業的一些基礎能力。

典型的後台職能的如人力資源、財務、IT;中台一般包括生產、研發、供應鏈;而市場行銷、銷售則一般是前台部門。
不同企業的組織架構有所不同,而且差異較大:

很多大公司會將HR、Finance、IT等職能收歸總部,由各BU共享,在層級上和各BU齊平;而BU內僅保留研發、銷售等差異性較大的職能。

而有些企業的BU比較強勢,各BU內部均有完整的職能部門(如HR、財務、生產制造、供應鏈等)。

無論哪種組織架構,職能戰略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單獨規劃,而是承接BU和公司戰略的,職能戰略是公司戰略和業務單元戰略的分解。

職能戰略的目標就是為了實作公司/業務單元戰略。

以市場行銷職能為例。

企業在市場行銷中的采取的戰略與公司層面的產品戰略密不可分。行銷部門必須了解產品的定位、功能和目標客戶,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行銷方案。

除此之外,職能戰略本身自有一套完整的體系,而且不同職能直接差異較大。只有明確了這些職能本身涵蓋的細節,才能更好地分解與承接來自公司和業務單元層面的戰略。

以人力資源職能為例。

人力資源的戰略一般包括:人力資源規劃、招聘管理戰略、培訓管理戰略、績效管理戰略、薪酬激勵戰略等。

而這些戰略,和公司、業務單元都是緊密結合的。

假設,公司進入了新的業務領域,那HR在規劃戰略時,則需要考慮組織架構和編制、要制定招聘計劃、要設計與新業務相匹配的薪酬結構與績效管理方法等等。

理清每一個細項與業務的關系,職能才能配合新業務戰略的實作。

5) 營運戰略(Operation Strategy)

營運戰略是各業務部門、職能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采取的一系列策略。

與以上其他各層級的戰略相比,營運戰略更註重實際操作層面,因而更落地、有更多細節,也因此沒有固定的形態。

同時,營運戰略也往往是企業戰略體系最容易忽視的一環,也常常成為最薄弱的一環。

營運戰略一般是由各部門的高層與中層制定的,雖然包含了大量的細節,但與實際工作的繁雜程度相比,還是顯得過於簡化了。

這些戰略在由中層領導傳遞給基層領導者時,往往會出現失真的現象,而基層領導者傳達給一線員時,又會進一步失真。
成功的營運戰略的落地,離不開長時間的摸索與訓練。

營運戰略常見的誤區是將營運戰略當成了業務戰略(公司戰略或業務單元戰略),從而導致企業在競爭中失去優勢。
國內有大量的企業將營運戰略當做公司戰略。

最典型的,很多管理者都有一個極為錯誤的認知,就是將「價格優勢」作為唯一的有利競爭,將「壓縮成本」當成公司戰略。

雖然緊縮成本可以在短期內贏得客戶,但從長期來看,公司無法塑造差異,造成嚴重的同質化,不僅對公司本身有害,對行業整體也是有害的。

四、題外話

很多文章都提到,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過去關於戰略的那一套都已經過時了;很多新的概念被提出來,諸如平台/生態圈戰略、去中心化戰略、O2O戰略等。

確實,傳統戰略中套用的一些方法和工具逐漸不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了。

但是,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企業的本質仍然是管理員工、服務客戶、創造價值。因此,企業戰略的規劃與落地的基本原則還是不會改變的。

原文連線: 戰略是什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你講透

延伸閱讀:
數位化轉型與創新秘籍延伸閱讀:
顛覆傳統行銷的革命

精華|做難而正確的事:李善友剖析左暉

商業長期趨勢:凱文凱利分析未來20年的技術走向

如何用商業模式畫布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

從數位化創新到商業模式創新,如何把錢花在點上

七大維度打造韌性供應鏈

「數位化供應鏈的下半場」:從平台戰略到生態戰略

住範兒如何抓住流量和供應鏈,私域營運實作1.5億營收?

出擊私域,構建供應鏈一體化,三只松鼠全渠道零售的藍圖

寵糧品牌的超速增長秘訣:行銷及供應鏈數位化

300+精品課程,為你的求職、學習持續賦能。 熱門課程推薦:
【設計思維】 【精益創新】 【增長黑客】【設計沖刺】

更多精彩案例與方案可以存取Runwise創新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