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學習理財這件事?
先來分清一件事,
我們要學習的是基礎投資者知識,還是掌握理財能力。
這是完全不同層級上的兩件事,就像你上衛生課了解基礎衛生知識和在醫科大學掌握給自己開方抓藥做手術的能力差別一樣,一個是
通用知識級
,一個是
套用能力級
。大家透過線上線下書籍學習的都是前者,而自己心中想實作的是後者。也就是透過學習A實作B,透過學習核融合物理原理直接造出氫彈。所以千萬不要用學習基礎知識來告訴自己我掌握了,我行,我來,中間相差萬裏。
再來認清一件事,
掌握理財能力這件事到底難不難
。大家普遍認為不難,為什麽呢?因為實踐門檻低,試錯成本低呀。不像學醫,看完了書自己就給自己開藥,吃死了怎麽辦?包括打官司,自學了法律,也不敢上法庭當自己的代理人,萬一輸了不是進去就是賠錢。而理財不就是買股票、買基金、買保險麽,我先少買點,買錯了再換,賠光了再賺,實在不行錢攢多了就買套房,多簡單啊。但就是這樣簡單的理財,在中國家庭財富快速膨脹的這二十年中,扮演了數不清的「壞人」:股票過山車,基金割韭菜、P2P暴雷、債券違約、理財跑路、股權投資退不出、數位貨幣都是坑、海外物業收不回、國內房產在觀望、保險理賠拿不到……更別說透過自學理財讓自己躺著掙錢,實作買車、換房、移民直至財富自由,你身邊有幾個呢?
十余年財富管理領域工作我的體會是,
理財這個事,是一個多學科混合的實踐型能力,難死了:一、知識門檻高。
經濟學或者金融學4年以上知識體系搭建;CFP和CFA等垂直專業3年以上學習訓練;地緣政治、商業透析、企業管理、前沿科技、產業投資等戰略視野整合。
二、實踐難。
理財是個實踐型能力,每個人都是人生第一次走這條路,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這個能力就像看病一樣,都需要找很多人練手的,而你理財實踐能練手的只有你自己,且只能完整練一次。如果真要練成,
按照行業內的標準為:
經歷兩輪經濟周期(10年以上)市場洗禮;管理過總計不低於5億人民幣規模;賠過2000萬美元以上;服務過兩代人以上且不低於100個家庭十年以上。之所以要這樣的標準,是因為金融市場的資產是復雜多樣的,而且不同人生階段、不同家庭的財務重心也都不同,這和從醫是一樣的:中國公募基金數量超過
6000只
,而全球公募基金數量超過
70000只
;中國有超過
20000家
私募基金管理人,美國有
3000家
私募基金管理人,
30000只
在管基金;中國有
3000多只
股票,印度有
6000多只
,美國有超過
7000只
;美國有超過
8000家
保險公司其中人壽保險公司超過
2000家
,在中國僅壽險產品就有超過
7000只
;還有
債券、REITS、貨幣、商品、衍生品、藝術品
等等。有人會說,我錢不多,不用這麽復雜。沒錯,但是為什麽你去醫院都願意掛專家號呢,就是因為雖然病不大,但是專家和普通大夫的治療水準還是有明顯的差異的,更何況自學的蒙古大夫。
三、勝己難。
投資和理財都是理性對抗感性的事,是戰勝貪婪、恐懼和欲望的事,要有極強的紀律性,自己管自己是很難克服人性的。所以,古語雲:「醫者不自醫」。
所以,透過學習理財知識,掌握理財能力,是一個想象很美好的感性期待,卻是一個幾乎無法實作的理性現實。
至於向別人取經,學習成功經驗也是很難的,首先
未必是真的
(真的都是私密),其次
未必適合你
,再者
未必真聽的懂和理解
,因為沒經歷過。
那怎麽辦呢?三個建議。
一、投資者基礎教育,最好花些時間來系統學習
。無論你是自己理財還是找別人理財,都需要了解基礎知識和原理,能做基本的判斷和選擇。主要路徑是看書和聽課。看書的話不要去看那些花裏胡哨的各種熱銷書籍,我推薦最基礎的經濟學大學教材,很多教材寫的非常好,一點不枯燥:斯提格利茨【經濟學】,米什金【貨幣金融學】,法博齊【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基礎】,克儒格曼【國際經濟學】,如果有時間可以不斷延展補充閱讀,參考:看完窮爸爸富爸爸,想系統學習理財知識,有可以推薦的入門書籍嗎? - 謝謝的回答 - 知乎
網上聽課也是一個好選擇,雖然現在各種平台上有很多課程,但我還是從專業的角度推薦兩個地方,一個是免費的,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遠端培訓系統
,相當於我們國家的投資者教育平台,註冊後就可以免費聽一些基礎的課程,也有進階付費課程。另外一個是收費的,就是財富管理行業內的專業認證-
CFP(註冊金融理財師)
,大家學習
初級水平的AFP即可
,8000多元,108課時,學習體驗會好一些。另外就是香港的投資者教育體系走的更早,也更成熟,推薦大家去香港官方的
投資者教育委員會官網
去看看,很多知識,講解,表格,小算盤,相關文章等等,很有收獲。如果大家英文或者日文好,也可以去日本的證券業協會的
教育與公共關系部官網
去學習了解,包括
美國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的投資者教育官網。
學習這個事,真能只能靠自己自覺自律了。
二、雖然可以透過上述方法學習,甚至可以在國內大學報考
財富管理專業,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多學科混合的實踐型能力來講,也僅是紙上談兵的理論基礎。所以還是要找到
專業的人或者團隊幫你
,服務你,標準就是上述我提到的。當然,每個人看病都想找最好的專家,但也要平衡一個經濟性和必要性,最低門檻是要持有類似
CFP(註冊金融理財師)
的專業資格認證,至少保證了他是有從醫資格,至於水平長期相處觀察吧。我們國家財富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專業化其實剛剛開始,符合服務標準的人才缺口太大,所以造成服務成本和價格較高以及服務圈層的上移,這也是現實情況。
三、我會不斷透過文章分享基於
目標規劃法
進行基礎家庭理財的實施步驟,包括在資產層挑選產品的基本邏輯。對於嫌麻煩的朋友,我還會開一個專欄,直接給組合,讓大家簡單復制,但還是那句話:這只是吃點藥,至於能不能治好病不敢說。
在學習理財知識之前,還是要先正心持念,推薦大家閱讀 理財即理心 - 張立園的文章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