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27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 李思桐)28年前,卓武只身前往非洲國家肯亞,他抓住非洲經濟發展與中非貿易擴大的紅利,在離家萬裏的國度闖出了一片天地。
目前,卓武是中肯集團董事長、肯亞中華總商會會長。他對中新經緯說:「我明顯感覺到,肯亞及東非已經吸引了較多先知先覺的中國投資者,肯亞正在成為中國投資者的一片樂土。」
「零基礎」赴非
中肯集團董事長、肯亞中華總商會會長卓武。受訪者供圖
卓武是安徽省靈璧人,1996年從河北工程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後,在河南省一家國企工作,並在不久後被公司派駐肯亞,負責當地的貿易工作。
談到前往肯亞公幹時的心情,卓武回憶道:「接到派駐肯亞工作時很激動,一方面是可以走出國門看到更大的世界,當時出國工作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常駐國外工作,薪資會高出很多,這對於一個從農村走出來、急於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我來說,還是很有吸重力的。」
在上大學前,卓武幾乎沒走出過安徽,加之當時的資訊很不充分,在前往非洲之前,他對於肯亞的了解,僅限於中學地理課本及報紙上零星了解到的一些資訊。
就是在這樣「零基礎」的情況下,他來到了非洲。誰也沒料到,這一待就是28個年頭。
1999年,卓武接到公司升職並調離回國的調令,讓他糾結了好久。「幾年的工作業績,以及這邊的生活方式,讓我很享受這樣的工作狀態及生活氛圍,對這方水土多了一些特別的感覺,我感到自己可以在這裏做出更多、更大不一樣的事情。」卓武說,他最終選擇辭職,並留在非洲創業。
紮根非洲尋覓商機
對於非洲市場,卓武稱,與中國市場最大的不同是非洲各國幾乎都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經濟普遍以農業、旅遊業及服務業為主。因此,非洲絕大部份日常所需的工業制成品及生活消費品都依靠進口。他還說:「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只要能抓住這一機會,就可以獲得很好的發展。」
創業初期,卓武銷售河南生產的輕工業產品、山東煙台的蘋果等鮮果產品,當時,他加入了聯合國駐烏幹丹瑞和部隊的水果供應商名單,每個月有2萬-3萬美元的利潤。但在一次運輸蘋果的過程中,因為物流出了問題,蘋果全部爛掉了,因為此次違約,卓武失去維和部隊水果供應商的資格。
之後,他開過飯店、工廠,後來看到建材行業的機會,最終進入到建材領域。在開展建材、辦公家具等貿易業務過程中,基於業務協同及產業鏈延伸,他先後涉足了物流、旅遊等輕資產的服務業。但隨著服務業產業的發展,以及肯亞政府鼓勵發展制造業的政策陸續出台,卓武逐漸意識到業務轉型的問題,「低技術含量的傳統貿易空間將會被逐步壓縮,特別是貿易業務一度完全中斷時,讓我更加堅定要結束傳統的貿易業務。」
在這一時期,逐漸擴大的中非經貿合作也給卓武帶來很大助益。「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特別‘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後續的中非經貿合作論壇機制的確立,非洲國家對中國的認同度越來越高,政府層面也特別歡迎中國企業的投資。」
基於這種國際背景以及此前的資源積累,卓武的業務重心發生轉變,主要包括農業、新能源汽車業務、工業園區以及法律、人力、財務領域的相關服務,目前他已經完全結束傳統的貿易領域。
回顧過去的創業經歷,他說道:「創業伊始,真談不上看到了多大機會,更多是憑著些許經驗乃至自以為是的‘小聰明’,覺得好多業務都能賺到錢,後來,這一階段也被大家總結為非洲經商的鉆石期。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透過不斷地摸索與成長,逐步加深了對這個市場的認識,才慢慢進入到不同行業與領域,打造出目前的中肯集團。」
卓武領悟到:「不管發生什麽都不要放棄,堅持走下去就會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也許不是你本來想走的路,但另一條路也有另一道的風景,不同的山頂也會有美麗的日出。」
中非合作帶動經貿發展
卓武稱,肯亞與全球接軌後,當地的營商環境變得更加透明、開放,也更加包容、多元化。
「目前的營商政策及環境,對於中國的投資者來說比較友好,因此也帶來很多商業機會。我明顯感覺到,肯亞及東非已經吸引了較多先知先覺的中國投資者,肯亞正在成為中國投資者的一片樂土。」他說。
2017年,卓武與在肯華商共同籌建肯亞中華總商會。他介紹道,商會在中肯民間交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在此過程中,商會成員企業透過促進中肯雙向交流,基於中國的市場資源,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同時也從中獲得了中國境內合作夥伴的關註,進而實作雙贏。肯亞中華總商會透過與肯亞各級政府的交流互動,加強對肯亞的投資政策及法律法規的了解,幫助在肯華商合法依規經營、規避風險。
對於中非合作給肯亞帶來的變化,卓武說:「中資企業的進入為肯亞民眾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在提高收入的同時,也提升了其技術及管理能力,進而促進其迸發出更大的社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