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外卡內綁」再添一員,外籍人士支付選擇更多元

2024-11-10財經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董晗萱)最佳化支付服務工作開展已過半年,各地仍在細化落實,機構也有新進展。11月7日,記者註意到,銀聯國際宣布境外發行的銀聯卡已全面支持繫結支付寶。同時在工商銀行的支持下,微信支付也已開通支持該服務。

這一創新支付模式將為外籍人員來華旅遊、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支付便利。具體來看,輸入卡號、有效期等銀行卡資訊,透過發卡行校驗後即可快速完成銀聯卡的繫結;「食、住、行、遊、購、娛、醫、學」等線上線下全場景覆蓋,主掃、被掃、In-App支付均開通支持;推廣期內,持卡人在境內支付全程零手續費。

「此舉可以看作是從綁卡的根源上方便外籍來華人士,也更符合外籍人士的卡基礎類別支付使用習慣。」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評價道,這將極大地提高外籍來華人士支付的便利性,進一步拉動消費和經濟增長。

事實上,境外銀行卡與國內支付平台的對接正是中國支付行業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從移動支付側便利外籍來華人士的核心路徑。對於初次訪華的境外人士來說,註冊國內手機號、開通境內銀行卡流程煩瑣,不敢用、不會用、怕麻煩是他們面對的主要難題。而自最佳化支付服務工作開展以來,支付寶、微信等即推出了「外卡內綁」的業務模式,支持境外居民將Visa、萬事達卡等境外銀行卡繫結至境內錢包,實作境外銀行卡與境內條碼支付的無縫銜接。

目前在境外,83個國家和地區已廣泛發行超過2.5億張銀聯卡,這些卡片可在183個國家和地區跨境通用。如今,「外卡內綁」再添一員,外籍人士的支付選擇更加多元化。

而圍繞「外卡內綁」,當前在簡化業務流程、提升交易限額等方面,支付機構均取得實質性進展。外籍來華「支付鴻溝」漸漸彌合,支付從「效率」更加走向「包容」。在王蓬博看來,下一步還應繼續加大對中國支付方式的海外宣傳力度,技術上持續最佳化銀行卡和移動支付系統,確保外卡支付、移動支付等各種支付方式的穩定性。

機構端發力,政策端體系也正在不斷完善。自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最佳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人民銀行主導七部委通力合作,構建了以【意見】為基礎、聯合發文為補充的「1+n」政策體系,推動商業、文旅、交通等領域最佳化支付服務工作落實落細。

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最佳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其中提出,圍繞「食、住、行、遊、購、娛、醫」等重點場景,根據市場需求,研究劃定重點商圈場所和重點商戶名錄,鼓勵受理境外銀行卡等。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年內已有約30省市出台了最佳化支付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在方案中,現金、銀行卡、移動支付三方面便利性提升「齊頭並進」,聚焦商圈、景區、交通等重點場景均有細致安排。

各省市推出的特色支付便利舉措,也講求「因地制宜」。例如,廣東省的【措施】就面向大灣區民生支付服務提出,擴充套件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戶繫結境內移動支付套用、港澳地區跨境電子錢包套用的規模,探索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新街坊」雙幣種收單業務試點。此前,湖南省在入境遊客最多的張家界創新推出「匯錢包」服務,實作「外幣現鈔兌換」與「本幣零錢配備」的便利化整合。

「最佳化支付服務已經步入了構建永續發展常態化機制的階段。」王蓬博表示,由於支付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的雙層內容,最佳化支付服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因此下一個階段重點要研究的應是如何繼續聯動多個相關部委,提升市場的自發性,構建永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