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松果財經
11月8日,和寧德時代深深繫結的壹連科技開始申購。
2023年,壹連科技營收30.75億元,其中70.87%來自向寧德時代銷售產品。 這給它帶上了濃厚的「寧王」概念。
過去一個月,A股「新人」上市的前三日上漲彈性極高。收盤漲幅最大的強邦新材首日漲幅高達17.4倍;漲幅最小的拓普拉斯首日漲幅也有近3倍。
壹連科技背景不俗,雖然繫結寧德時代是把雙刃劍,但也難說市場會不會把這看成一種潛力。這裏,會誕生一個新的神話嗎?
電氣「主流」時代,抓住重點賽道成正果資料顯示,2011年成立的壹連科技,是一家專註於電連線元件產品研產銷的供應商。
所謂電連線元件,主要作用於實作電力訊號或數據訊號在各類電氣裝置之間、裝置內部各功能模組之間的連線和分離,是構成完整電氣系統中必備的核心基礎器件。
按照這一定義, 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工業裝置、醫療裝置、消費電子等眾多需要用到電氣系統的制造業,都是電連線元件的套用範疇。
例如動力電池組中,電芯連線元件將眾多電芯組合並實作電力傳輸,保證電池組正常工作;再比如,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中,低壓訊號傳輸元件負責將傳感器采集的訊號傳輸到控制單元,實作對車輛執行狀態監測和控制。
而這些也是近幾年國內發展勢頭最為強勁的「主流」制造產業。在蓬勃的市場需求驅動下,有目共睹的是,相關產業鏈以及企業都實作了加速爆發。
根據Bishop&Associate數據,2017年—2023年,全球連結器市場以年均8%的增速從601億美元擴張至960億美元規模,並預計2024年將繼續擴容至1,050億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長9.4%。
同一時間,得益於連結器市場需求的爆發,壹連科技逐漸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為發展主軸,醫療裝置、消費電子等為輔的產業格局,並加速增收創利。
財報顯示,2021—2023年壹連科技總營收規模由14.3億元增長至30.7億元,其間復合增長率高達46.43%;其中,核心主營業務收入貢獻主要增長動能,同期年均復合增長率46.72%。
相比之下,其盈利增速慢一些,但總體依舊可觀。同期其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35.55%,由2021年的1.43元提升至2023年的2.60億元。
並且,這一積極擴張態勢依舊在持續。
在招股意向書中,壹連科技預計其2024全年的營業收入將達36.63億-40.33億元,同比增長19.14%~31.17%;預計同期歸母凈利潤為2.62億-2.89億元,同比增長0.89%-11.09%。
而截至上半年,壹連科技已經實作了16.92億元的營收、1.15億元的凈利潤。
寧王概念+新股熱度+短期積極的業績預期,這是一個不小的混合「BUFF」。
十年合作耕耘,晉級為「寧王」禦用供應商「寧王」助威的價值,對供應商來說是無法忽視的。
實際上,壹連科技的業績增速可能不是市場獨一份,即便它在其領域有不小的競爭力,市場對這種存在於產業鏈幕後的公司也很難看得透徹。
這種時候,只有一個好的故事,能充分展示一家公司的魅力——壹連科技背後長達十多年的「寧德故事」,就是不容忽視的亮點。
同為福建民營企業,同在2011年成立,壹連科技與寧德時代的淵源始於2014年。「兩小無猜」,此時未來的「寧王」也還處在微弱之勢中。
隨後幾年,寧德時代開始加速起跑,但壹連科技與其合作的還停留在小批試產新能源低壓訊號傳輸元件、新能源動力傳輸元件的開發等方面。
直到2016年,雙方合作成立寧德壹連後,壹連科技才向寧德時代等客戶批次供應電芯連線元件。
事實上,在此之前,電連線元件行業更多的由美國安費諾、莫仕,瑞士的泰科、南韓的KET等海外知名企業掌控;相較而言,國內對電連線元件的研、產都明顯晚於外企,市場內的產品品質、供應能力、技術水準等更是參差不齊。
因此,可以說壹連科技與寧德時代的合作,其實也是對自主產品技術上的一種長期部署。從這個角度來說,評定壹連科技是寧德時代在電連線元件領域的「禦用」供應商也一點也不為過。
也得益於這樣性質的合作,自2018年成功研發了新一代柔性電路板采樣電芯連線元件,並大批次供應寧德時代後,壹連科技就正式開始從「寧德經濟」中規模獲利。
尤其是,兩者的合作已進一步深化到股權層面後,壹連科技獲利更加明顯了。2021年,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合夥參股的投資公司長江晨道,領投了壹連科技。截至今年10月底,長江晨道持有壹連科技9.01%的股份,為第四大股東。
據天眼查中可查詢的企業資料,壹連科技目前有四大主營產品,即電芯連線元件、低壓訊號傳輸元件、動力傳輸元件、其他FPC元件。
其中,新能源用電芯連線元件占到其2023年總營收的近六成,而這部份收入大多來源於寧德時代訂單。
財報顯示,2023年壹連科技來自第一大客戶寧德時代的營收占比進一步提升至71.13%,而2021年為67.98%。可見,其過去四年間強勁的增長動能大多源於此。
壹連科技成為了典型的寧德系企業。
壹連科技的隱憂:自主研發的前景與「寧王」數十年的牽絆讓壹連科技擁有了不斐的成績,也成功走進更廣闊的資本舞台。
不過,過高的牽絆在某種意義下也會變成牽制。
在資本市場中,「寧王」概念的加持短期內或許確實能讓投資者迅速記住壹連科技,但投資者對其長期風險與成長性的評估終歸還是會回到它的基本面上。
因此,過度依賴寧德時代,也是壹連科技上市後需首要最佳化的風險點。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5月,壹連科技及其子公司獲取的9項發明專利中,有2項是收購寧德壹連獲取的,另有5項則是透過受讓獲得,僅有2項是壹連科技自研成果。
自主研發技術含量過低,決定了這些年來壹連科技在甲乙方桌上話語權很低。
據壹連科技透露,鑒於寧德時代對於電連線元件產品品質、供應和成本管控的需求,其供應商也是由寧德時代指定,且只能采納已協商好的采購價格。
而這一切都體現在其走低的盈利能力上。2021—2023年間,壹連科技的綜合毛利率由21.69%逐年下滑2022年19.54%、2023年的18.94%,並開始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其可比公司行業均值的綜合毛利率為19.75%、19.57%、20.58%,是逐年提升的。
經營到一定規模後,當前壹連科技的大客戶困境一目了然。
因此,走上更多元化的資本舞台後,壹連科技需要精心思考,如何用好其目前所擁有的客戶牌面。
好訊息是,截至目前,除去寧德時代外,壹連科技已拓展了小鵬汽車、威睿電動、欣旺達等企業成為其另外幾大核心客戶。
同時,包括沃爾沃、大眾、日產、吉利汽車、零跑汽車、長安汽車等知名新舊勢力車企,以及威睿電動、欣旺達、阿特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新能源重要供應商企業也都是壹連科技日漸豐富的客戶網中一員。
那麽如何利用好這樣的手牌呢?按照規劃,壹連科技此次IPO計劃募集資金的11.93億元,其中有5%用於研發中心建設計畫,1/4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剩余其他則都用於產能擴建。
顯然,擴大規模化生產,提高供應能力與效率,成為壹連科技借助資本力量化解這一困境的首選。
不過,想要長期在這個行業站穩,壹連科技還需要持續加大其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在新能源洶湧的浪潮裏,能抓住一葉扁舟的機會,也足夠一家企業在生命周期裏,產生彌足珍貴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