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歐洲似乎可以看作是兩個平行宇宙。
——他們分別位於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緯度相似,都在北半球,面積差不多(1016萬平方公裏VS960萬平方公裏)。面積雖然如此廣袤,但是實際的文明核心區其實並不大,都只有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
——最北方是苦寒的蠻族聚居地,塞外草原的匈奴-鮮卑-蒙古人,北歐的日耳曼-維京人,數千年來在寒冷和饑荒的壓力下不斷南遷,成為文明核心區遭受攻擊的輸出源頭。
——大陸之外有一個孤懸海外的群島,日本和英國,都曾經在近代文明史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力,但在古典文明時代,則無關大局。
——文明核心區的北方,都是一望無垠的大平原,華北平原和中歐平原,南方則是崇山峻嶺分隔開的小塊農業區。
文明的火種,從三千到五千年前開始先後被點燃。
東方落在了黃河流域,人們在甲骨上篆刻的象形文字,成為文明記憶的符號;西方落在了兩河流域,人們在泥板上刻寫的楔形文字,則成為了後世廣泛流行的字母文字的起源。文字一經出現,思想就有了載體,薪火相傳。
在東方,他們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用儒家、道家、墨家來註解心中的困惑;在西方,他們進入了希臘城邦時代,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來填充空虛的靈魂。
接著,出現了短暫的征服者,將整個文明統一起來。在東方,這個人的名字叫秦始皇,在西方,這個人的名字叫亞歷山大大帝。然後很快的,帝國崩潰,一個更偉大的時代開啟。在東方,這個時代叫「漢」,在西方,這個時代叫「羅馬」,他們搭起了兩個文明的基本框架。
這個框架包括四根支柱:文字的統一,法律的統一,歷史記憶的統一,信仰的統一。
文字:東方將篆體文字在全國推廣開來,西方將拉丁文字在整個西方世界推廣開來,那些說因為中國書同文,所以中國更認同統一的說法是有問題的,雖然亞歷山大沒有秦始皇的遠見,但是羅馬做到了這一點,在整個中世紀,西方各國雖然有不同的方言,但是拉丁文卻是知識階層的通行語言,就像今天的英文一樣普及。
法律:東方采納了法家的思想,西方則有羅馬的法典,構成了整個帝國的執行秩序。
歷史:東方有司馬遷的「史記」,西方有赫洛多德的「歷史」,這些偉大的著作構築了一個文明的共同記憶。赫洛多德雖然是希臘時代的人物,但他的作品在羅馬時代得到了廣泛的流傳,比如羅馬的執政官西塞羅就賦予其「史學之父」的頭銜。
信仰:東方獨尊儒術,西方定基督教為國教,信仰也被統一了。
語言、行為、記憶、信仰,在一個統一的帝國內,就這樣被鑄造,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沒有什麽力量能夠將這個文明打散的了吧?
公元三到六世紀,全球性的寒冷氣候將北方的蠻族往南驅趕,兩個文明同時進入黑暗的中世紀。
東方有五胡亂華,西方有日耳曼入侵,他們摧毀了古典時代的帝國,建立起了一個新的混血文明——
在東方,這是隋唐第二帝國時代,在西方,這是法蘭克-查理曼帝國時代。那些說羅馬之後,歐洲就再沒有統一的說法同樣是有問題的,查理曼帝國的疆域基本上覆蓋了整個歐洲文明核心區,其國土面積和隋唐的漢人聚居區相比差不了太多。並且該帝國起源於荷蘭,首都先後設在巴黎和今天的德國阿亨,曾經接受羅馬教皇的加冕,繼承了羅馬以來的文化和信仰,這是一個大歐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