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綠會專家:對海南恒大海花島39棟樓被責令10日內拆除事件的四建議

2022-01-05財經

2022年元旦前夕、2021年12月31日,海南省儋州市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在網路熱傳。該決定書稱海花島39棟樓被確定為違法建築,要求相關公司限期拆除。據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顯示,海花島2號島2-14-1地塊的三(六)期計畫的39棟樓,總建築面積434941.46平方米,因該計畫違法取得的規劃授權證已被撤銷,相關單位被責令在10日內自行拆除上述違法建(構)築物。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今後這類事件恐怕不在寡數。筆者認為這類事件在通常處理原則上,建議要考慮以下幾點:


1,支持處罰;


2,支持研究現狀,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避免第二次形成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在拆除的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塵土、噪音、垃圾等等,包括用油、用電都是新的環境代價。那麽這裏頭就涉及到如何施工,才能最低的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所以所有像這樣的重大施工,都應該做生物多樣性的評估,評估之後,再根據評估來做出決定。



3,不支持拆除。因為在木已成舟的情況下,拆除導致大批建材、環境的浪費、破壞,導致大量無價值碳排放。如果按照一切「拆掉」的思維模式,幾乎全部的建材被拆毀,就破壞了其使用價值,並且在一建一拆之間,帶來大量的碳排放、破壞公共環境利益,卻沒有任何受益者。我們知道,建材的生產其實是具有巨大環境代價的(暫稱之為生產的環境代價)。通常來說,為什麽有環境代價還要生產?因為生產出來的產品能貢獻它的價值;假如它貢獻價值遠大於它對環境的影響,這就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些樓一拆了之了,那麽生產環節的環境代價,就全部變成了無謂的犧牲。

專家討論

4,支持認真追究環評、審批等相關部門及人員責任。企業雖然有很大責任,但一個巴掌拍不響,造成的不良後果還涉及到當初環評、審批等方方面面的責任。對於環評檔編制過程中不負責任、粗制濫造和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應深入追究,落實責任。


(以上代表專家意見)


文/小田 編輯/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