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先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穎寶
誰能想到,共享充電寶也能和國有資產流失聯系在一起。
近日,媒體實地探訪和交叉信源顯示, 共享充電寶「一哥」來電科技創始人袁冰松失聯一個月,與袁冰松一同失聯的,還有來電科技第一手接盤人韓冰,以及4名公司相關人士。 知情人士透露,原因可能是袁冰松與韓冰將公司控制權轉讓給浙江省浦江縣國資(下稱「浦江國資」)期間, 存在違規操作致國有資產遭受損失而被追責。
8月18日晚,袁冰松重現江湖,在朋友圈寫下「上天是公正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致良知,憑心做事,不做惡,天必佑之」。有接近袁冰松的人士表示,該朋友圈確為袁冰松釋出,目前已可以聯系上他。 此前,袁冰松確因配合調查失聯了一個月。
20日,袁冰松再次回應:「對於大家關心的是否有國有資產
深圳來電科技成立於2014年,是共享充電寶品牌「來電」的營運公司、在頭部梯隊「三電一獸」中占一席。創始人袁冰松擁有十余年創業經歷及電池行業經驗,被認為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定義者與第一人」。
從「行業首創者」到與上市失之交臂,再到身陷國有資產流失的爭議,來電科技的經歷,為所有共享充電寶企業敲響了警鐘。
曾經的雙向奔赴
浦江國資和來電科技的關系要從2020年說起。
當時的浦江縣雖屬於富裕的浙江省金華市,有著「中國水晶之都」「中國掛鎖之城」「中國絎縫家紡名城」之稱,但縣內卻無一家上市公司,由此向來電科技丟擲橄欖枝。
2017年起,伴隨共享經濟迎來風口。作為「行業一哥」,來電科技也順著浪潮迅速擴張。截至2021年4月,來電科技在全國超90%的城市實作業務服務落地、註冊使用者超2億人,看起來距離上市也就一步之遙。
為了把來電科技招引落地,浦江縣可謂誠意十足。縣辦文章【全縣計畫攻堅現場會提出計畫攻堅是經濟工作主戰場】提到,浦江縣開展「營商環境、計畫招引、創新發展」三大攻堅年活動, 首次用「基金+股權+計畫」的模式招引來電科技計畫——即國有出資人以LP(有限合夥人)的形式,與GP(普通合夥人)共同成立合夥企業,合夥企業之下再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將計畫公司的股權收入囊中。
另據【華夏時報】當年的報道,浦江縣為此不惜掏出了6億元,對來電科技制定的目標是上市。
2020年3月,國改基金對外公布投資來電科技,並協助後者對接省內地市招商引資、稅收優惠等系列政策。同時,浦江縣宣布後續將協助其建設充電寶工廠, 希望能借此帶動當地就業、增加稅收、最佳化產業結構。
2020年12月,浦江來電正奇科技(下稱「浦江來電」)成立,背後的主要股東便是浦江國資。同月,浦江來電成為來電科技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由此從原來的不足7%,提升至全資控股。
而在來電科技的視角裏,浦江縣發出的合作邀請,不止是橄欖枝那麽簡單,更是一個「血包」——這也是其願意從特區深圳遷至浙江省下屬縣城的原因。
2019年,共享充電寶市場迅速在兩年內從風口「卷」成了存量市場,來電科技表面看著風光,其實市場正被逐步搶占。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三電一獸」的市場占有率合計高達96.4%,其中街電占38.6%、小電科技占27.1%、怪獸充電占25.1%,而來電科技僅占15.6%。
2020年,小電科技開始接受上市輔導,謀取在創業板上市;美團第三次高調入局共享充電,並成立了專門團隊。2021年,怪獸充電登陸納斯達克,募資近10億元,成為共享充電行業第一股。
來電科技由此感到焦慮,打算於2020年1月借殼上市。當年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威電子釋出公告稱,擬向深圳來電科技法定代表人韓冰轉讓9.07%的股份,轉讓完成後,韓冰將成為將成為中威電子持股5%以上的股東。但這樁交易最終因韓冰「未能籌集足夠的資金用作受讓股權」,於2020年4月終止。
上市路走不通,來電科技只能轉移戰場、改走空間錯位發展路線。正是此時,浦江國資出現了。
2021年,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曾在采訪中,表示來電科技「逃離深圳戰略」是聰明的,「北京和深圳的存量優質企業眾多,每年又新增孵化大量優質企業,一方面這些優質企業在如此眾多‘企霸’面前顯得平庸,也沒有那麽被重視。來電科技趁‘鳳凰行動’計劃遷移總部到浦江,可以擺脫‘平庸’,也會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
但如今回看, 上述LP+GP模式其實給今天的糾紛埋下了雷。LP們透過授權GP來管理合夥企業事務,影響了實際股東權利及責任。而國有資本作為最大的出資人,也因GP/LP 模式,被限制了對計畫的把控。 2022年的時候,被記者問及來電科技一年內兩次列為被執行人一事時,浦江國投一位負責人就曾無奈回答:「我們只是LP,我們不好直接插手來電科技的具體事宜。你的問題還需要去找GP富浙投資。」
近年來,伴隨來電科技引出的訴訟和糾紛增多,浦江國投早已變現出不耐煩。同在2022年,其另一名負責人曾面向媒體表示:「我們已經雇了專門的團隊來解決這個事情。」至於是解決什麽事情,其沒有直接回應, 「這個不方便告訴你。但是可以明確告訴你的是,國有資產沒有這麽好(忽悠),我們不會讓國有資產白白流走」。
來電之困
來電科技與浦江國投之間由愛生恨,到了去年終於集中爆發了。
2023年,來電科技及浦江來電新增一則被執行人資訊,執行標的694萬余元,執行法院為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截至同年7月,來電科技存在3條被執行人資訊,被執行總金額超1億元。
媒體報道顯示,2023年上半年,來電科技已搬離辦公大樓,搬離原因未知。有現場人士稱,此前有不少無法正常歸還充電寶的使用者,來到此辦公點尋求解決辦法。
今天的來電之困,其實從多年前已顯現端倪。
比如 股權分配和管理層級混亂。
袁松冰在2014年成立來電科技,但在2017年4月之前其因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而無法擔任公司法人代表,在其缺席的時間裏這一職務系由其嶽父莊良占擔任。
2018年,袁冰松曾將其持有的公司51%股權轉讓給朋友肖風池。肖風池持股僅半年,又將這51%股權轉讓給自然人韓冰,後者是來電科技的投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曾在國有投資部工作。
浦江來電成立大半年後,即2021年8月,因為公司管理營運不善,袁炳松簽署協定放棄所有股份,被股東們踢出了局,但直至2022年9月,他才拿到離職證明。
再如 經營過程中忽略了風險預判。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充電寶市場規模約1億元,2019年規模擴張至79.1億元。資本迎著紅海快速入局,僅在2017年,行業內的融資事件就達到39起,總金額超30億元。其中,來電科技獲得了由SIG和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投和飛毛腿董事長方金個人跟投的2000萬美元A輪融資。
拿到融資後,來電科技開始「燒錢擴張」。但公司的管理組織能力沒有跟上擴張速度,當員工從800多人暴增到3000多人後,就失控了。2020年開始的疫情,給了全行業當頭一棒,也讓來電科技的營運問題變得尖銳。
來電科技也 沒有處理好與代理商的關系。
代理商的作用,是幫助公司跑馬圈地、搶占市場。【第一財經】報道顯示,當初來電科技在A輪的估值高過其他競爭對手,就是靠其代理商手上的好資源。代理商們透過與來電科技的合作獲取了不菲的營運收益,同時為其占領了頭部渠道。
但隨著生意走上正軌,來電科技開始占用代理商營運收益。2021年,來電科技的蘇州聯營方「蘇州來電文化」將前者告上法庭,案由為「來電科技拒不返還原告的營運收益339萬余元」。
同類「拒不返還」行為還發生在廣西、江西等地。2020年以來,來電科技因委托、聯營、勞動、買賣等合約糾紛,產生了49條訴訟。涉及的原告方,包括來電科技的聯合創始人、早期代理商、供應商,以及員工等,甚至有供應商向法院申請其破產。
含著金鑰匙開局的來電科技,正在一點點地,磨蝕掉合作夥伴、消費者對其的信任。
所以當下的「創始人失聯事件」,才如一聲驚雷。
行業縮影
來電科技的衰落,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縮影。
伴隨風口漸離,共享充電寶企業的日子變得難過。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雖然共享充電寶市場在2023年出現回溫趨勢,行業容量有望增至近170億元,但截至這一年8月大多企業仍處於虧損狀態。
甚至不止是虧損這麽簡單。
以另一充電寶巨頭小電科技為例,2022年其放下直營模式,宣布推行「合夥人公司」機制,僅保留二、三十個一、二線城市直營,其余都交給離職後成立新公司的地推(BD)代理。直營模式本來是小電科技的基礎,截至2020年末,由公司直營的線下共享充電寶占比高達93.6%,貢獻了超90%的營收,僅有6.4%是透過渠道合作經營。因此,這種改革被外界認為是為了節省人力成本。2022年3月,小電科技被爆裁員約200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近40%。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認為,短期內不建議新品牌進場,「頭部品牌已經燒了好幾十個億,甚至更多的資金。且在如今大廠不會入局的情況下,小公司是沒有實力燒錢的」。
燒錢,確實是共享充電寶繞不開的坎。 共享充電寶經濟十分依賴店家的配合,說白了,是否允許裝置入駐、是否願意在意外情況發生幫忙維護裝置,甚至是否願意露出裝置,都要看店家的態度。曾有餐廳老板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商家悄無聲息地挪走充電櫃,企業也沒法立刻發現。
因此,無論是直營企業還是代理商,為了搶占更多商圈,只能不斷給店家讓利。據悉,共享充電寶企業留給線下商家的租金分成普遍在60%-70%之間。入駐KTV、電影院等人流量大的商戶時,還需額外支付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的進場費。
面對高昂支出,許多企業選擇成本攤到終端消費渠道上。而在蝴蝶效應下,這又激化了消費者與企業的矛盾,轉而進一步影響後者的經營狀況。
媒體調查顯示,從2017年的1元/小時,到現在的6元/小時,在過去的7年之間,共享充電寶的租金價格已然漲了6倍。
費用貴,還充電慢。 「現在國產手機幾乎都配備了超級快充,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不僅沒有添加快充功能,甚至面對4000毫安以上容量的手機電池,有時借兩個充電寶都充不滿。」袁冰松也在2023年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采訪時坦言,「共享充電寶還存在一個最大的弊端,也是黑貓等平台上被投訴最多的問題,就是歸還充電寶後,訂單顯示歸還失敗,最後要被扣掉99元(押金),大品牌還可能做到成功率99%,很多不知名的小品牌,90%的歸還成功率都做不到」。
這一幕似曾相識。當年共享充電寶剛誕生時,王思聰曾直言「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就吃翔」,雖然事後王思聰被群嘲了,但如今無論是價格還是技術,共享充電寶行業確實需要再次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發生在來電科技身上的悲劇,除了本身過度追逐風口之外,背後資本的推波助瀾同樣值得反省。
參考資料:
科創板日報【「一哥」失聯風波背後:「充電寶」 困在租賃模式裏|調查】
華夏時報【從特區遷入浙江小縣城 共享充電寶巨頭來電科技為何「逃離」深圳?】
中國企業家雜誌【作為創始人,輸掉所有股權,我決定在舊戰場再來一次】
新消費日報【從年賺上億到龍頭掙紮調整,共享充電寶會「斷電」嗎?】
第一財經【今年已兩次成被執行人,昔日共享充電寶一哥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