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中國的低端制造業產業轉移方向是向中西部地區還是東南亞地區?

2019-12-06財經

謝邀。

東南亞。

五十年代,美帝把鋼鐵、紡織轉給日本,自己幹汽車、航天、電子。中間日本艱難地用舉國之力產業上攻到了汽車和電子,在美帝幾輪貿易戰壓力下守住了一部份,發展為自身的核心產業;

六七十年代,日本把服裝、玩具轉給亞洲四小龍,自己留下來汽車、電子、儀器和一部份裝備制造,到今天還守住了大半塊江山;

九十年代,亞洲四小龍們紛紛把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給中國大陸。新加坡跑去搞煉油和制藥,台灣留了個台積電,南韓留了個三星;

現在,我們在美帝壓力和自身意願下把大量「低端」產業轉移至東南亞。要不要轉、怎麽轉、能留下什麽,才是當前要謹慎思考的。

有個老調不必提,就是「東南亞基建差、勞動力素質差、產業結構落後」,所以不會大規模轉滴,不用太擔心滴。

這話我15年前就在天涯論壇上看到過。

當時的主流結論是:東南亞連裁塊布都不會,讓他們組裝個電子產品那是做夢。

08年全球金融海嘯,國內同步出現了一波勞動法大躍進,大量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開始轉移東南亞。

折戟沈沙一大票,敲詐勒索、示威罷工、良品率低、運輸基建差、上下遊配套嚴重缺失,總之負面新聞雪花般飛來,國內媒體又是熱鬧了一波。

12年左右,有票「公知」吹越南,越吹。但當時越南的工業水平還是差,一輪打臉後,更是加深了輿論對東南亞「工業無能」的印象。

仿佛我們天命就是世界工廠。

然後到今年,越南已經生產了全球一半的Nike鞋。

只要工業轉移到了某地,並保持訂單持續,加上一個腦子不要太亂的地方政府,勞動力、基建甚至產業上下遊配套的問題一定能逐步解決。

15年前我們無法想象孟加拉能夠生產服裝,現在孟加拉是全球第二大服裝生產基地,18年服裝出口額340億美元,21年目標出口額是500億美元。

我們18年也就是1570億美元服裝出口額。

孟加拉服裝增長值是11%,比孟加拉還猛的是越南,服裝增長值13.5%,年出口產值到了315億美元。

大人,時代會變的。

沒有特定的人種和文化會在工業上有優勢,相反,工業作為現代化的核心要素,是來專門掃蕩人種和文化的差距的。

東南亞在物流基建、工藝熟練度、上下遊配套、原材料及元器件上都還有嚴重缺失,但是三來一補已經被他們幹到了這個規模,再輕視他們,有點自大了。

我們是不希望這些「低端」產業去東南亞的。

中紡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算是當年紡織部的遺產組織,年年發聲,年年都是一個態度:

希望中國東南沿海的「低端」產業往中西部轉移。畢竟從賺外匯的角度,服裝這個「低端」產業,每年還能為中國賺來三分之一的美元歐元。

而且中國總體依然是個勞動力過剩的國家,不管這些產業被某些リカ醬系經濟學家定性得如何「低端」,都是可以消化過剩勞動力的重要出口,並且為地方帶來良性的產業資本迴圈。

而且真不用低薪資競爭。越南工人的月薪已經到1500元人民幣水平了,孟加拉工業也從月薪600月漲到了800元,今年馬上過1000元大關。

我們依靠國內的產業集群優勢,完全可以靠供應鏈上下遊的高效率來攤平工人薪資差距。東部沿海的許多服裝廠,工人薪資都到5000元每月了,單子還不是照做,老板還不是照樣賺錢?

反正來10萬個月薪3000元的就業崗位,我老家河南一定歡迎。

當下的問題,是有心無力。

確實上下都有人認同要保留這些「低端」產業,並在中國境內實作波浪式的產業轉移,加速中西部人口密集地區的工業化進度。

但是虛擬經濟形成了巨大的收益剪刀差。

假如在河南,炒房賣地也比開工廠賺錢,那土地政策為什麽要向工業傾斜呢?為什麽不往各種「產業園區」計畫上靠呢?

這裏要感謝一下河南地方,土地指標這麽緊,這幾年還是上馬了不少工業計畫。畢竟一億人,不能靠一線城市的互聯網也不能指望貴州的旅遊。爹不親娘不愛的,只能老老實實幹工業。

不過工業雖然能帶動就業、增加稅收、促進產學研的內生迴圈,但是工業用地不值錢啊。

住宅和商業用地才值錢,房地產才值錢。

越南柬埔寨孟加拉靠什麽起來的?國家免費出讓土地收益,前面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這塊地國家不收錢。

東南亞但凡有點工業化念頭的,都在出讓本國的各種國家資產使用成本,因為這塊是工業的大頭。

而在中國,你要是沒點手段,你是搞不到廉價的土地使用權的。這不是地方有多黑,而是在土地財政的大環境下,但凡有點基建和物流的地,都帶著相當高的金融溢價。

我批塊地給你搞產業,一年能收幾個錢?一百萬?一千萬?杭州上半年賣地就賣了1700億吧?我幹這事不是更開心?

產業資本一看:要麽我直接去搞房地產,要麽我跑路。

所以,從檔上看,國家還在鼓勵「低端」工業往中西部轉移。況且今年經濟形勢不好,六穩六保,這類檔下得更頻繁了。

但從現實來看,都在往東南亞跑。尤其是從孟加拉、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的FDI來看,中國是他們國際投資的大頭,加上香港往往能到第一。我們在主動向他們轉移我們自己的「低端」產業。

脫實向虛一直在持續,並沒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