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過於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如何「自救」?

2024-01-18財經

這年頭寫東西都要比手速了,上午寫了兩行字然後去開小差了,回來一看開篇詞都被我督導搶走了哈哈哈哈……可咋整,硬著頭皮繼續寫吧。反正我倆側重點不一樣。

取決於你有多「過於缺乏」。根據缺乏安全感的程度(逐步減輕)、自救也需要逐步改變策略。

諷刺的是,真正最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是不知道自己缺乏安全感的。這並不是什麽好事。最嚴重的一般是人格障礙和精神病患者,嚴重的需要住院治療。

略輕一點點的輕度人格障礙可以自救,但要看具體情況和個人稟賦。

許多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往往遭受過巨大的創傷事件,處於PTSD和CPTSD疊加的狀態、有施受虐傾向。她們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癥、焦慮癥以及各種軀體化癥狀(如失眠、過度呼吸、進食障礙)、各種成癮行為、強迫癥、自虐自殺傾向甚至行為。

她們尚不知安全感為何物(因為從沒得到過保護)、個人邊界為何物(因為一直在替他人承受),逃生全依靠本能。通常是尚未從惡劣的原生虐待環境下脫離、已經頻繁卷入新的虐待關系、並被多位剝削者纏結(包括但不限於父母、男女朋友以及陌生人)。

她們對自己極低的自我價值感毫無覺察,潛意識認為自己罪孽深重、連呼吸都是錯的、只有犧牲自己的一切奉獻他人才有資格活下去。這是從小原生環境給她們灌輸的錯誤觀念。

在這種狀態下,安全感和自我保護意識處於她們的「視野盲區」,但卻恰恰是她們最需要的。她們既缺乏心理安全感(更有效的生存策略)、生理安全感(更強健穩定的神經系統)、也缺乏人際安全感(更有效的人際策略和社交資源網路)。

往往在越險惡的環境下、人需要更清晰的大局觀和更強的自我保護能力,但此時的她們可以說是「什麽都沒有」。

好在有一部份安全感可以先靠自己建立,補足那一部份以後、其他的屬於錦上添花。這也就避免了在最脆弱的時候被別有用心(熱衷於底層互害)的人操控剝削。

這也是首先建立獨立人格的意義——明確的個人邊界(即便僵硬)可以篩選出不尊重你的人,幫助你遠離致命的侵略操控者(包括黑暗三角人格)。

但這是一種 trade off,拒絕的人越多、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將越少。所以逐漸磨練出識人的能力後、學會寬容社交中他人的失誤和缺點幾乎是必須的。(但這一步絕對不能發生在獨立人格建立之前,否則縱容盤剝者幾乎是必然的。)

在經歷重大的現實挫折後,她們中的一部份會意識到自己的核心信念必須改變。這就是開始,是自主意識的萌芽。

她們急需弄清「人為什麽要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別人活著」。

弄清這一點後,才會有足夠內驅力執行接下來的事情。

使用加入冥想成分的「改良版CBT」穩定自己的精神狀態(ACT Commitment and Acceptance Therapy 是目前自救較為有效的、DBT更適合外界團隊幹預)。

以上這些、結合運動、以及其他能夠讓個人產生心流的愛好(包括學習心理學),能夠在一段時間後強化她們的自體感。她們會逐漸地意識到:

自己「似乎」喜歡什麽,討厭什麽。

這在自私自利的人看來是如此理所應當,但在她們卻是如此可貴,是生命力的萌芽。為了保護這種萌芽,遠離剝削有毒環境、是必須的。

透過觸碰自己的內心深處,她們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此時她們身邊有咨詢師幫助她們、見證這一切,那咨詢師必然會為她們感動和自豪。這和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的心情別無二致。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清世界觀、人生觀,包括但不限於社會環境格局、人際關系、經濟活動規律、法律法規、人性等等一系列重大課題。

那麽一個人基本的安全感來源已經有了,這能夠保障她在當代社會有一個基礎穩定的生活。

然後再談重建人際關系資源網。

因為,自身人格越健康,社會關系才會越健康。用病態人格重建起來的關系網也可能會不健康,並且自己難以辨識。

從自身出發才是正解,能量同頻的人總是會互相吸引。而有些「隊友」(例如婚姻)一旦繫結,不是你想換就換的。

集齊以上這些,或可解。

這是個「大工程」,自己完成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處於人格障礙狀態(以毫無個人邊界意識、有較明顯的PTSD和CPTSD癥狀為標準)依舊能夠探究錯誤認知根源、辨識有毒關系、自學ACT、僅靠自己逐步走出低谷的自救者,很少。

能走出來的,哪怕是在咨詢師的幫助下,那都是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