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怎麽看2023年宏觀經濟執行

2024-01-18財經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國民經濟執行情況。數據顯示, 2023年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5.8%。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毛額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5.2%。

分項來看,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4.3、1.5、-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82.5%、28.9%、-11.4%。

對於過去一年宏觀經濟形勢,CF40研究部即將釋出的2023年第四季度CF40宏觀政策報告提出, 2023年中國經濟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速目標,但需求不足仍是經濟執行的主要挑戰,未來經濟增長潛力的充分釋放有賴於擴大總需求。

報告分三個方面總結了2023全年宏觀經濟執行特征:

第一,經濟執行的主要挑戰仍是需求不足。

一方面,城鎮失業率總體回落,但勞動力市場需求仍偏弱,景氣程度依然偏低。2023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失業情況總體而言較2022年好轉,但高於疫情前水平。從PMI分項指標看,中國制造業、非制造業的PMI從業人員指標分別為48.4%和47.5%,處於榮枯線以下。

另一方面,與勞動力市場缺口對應的是通脹水平仍然處於低位。2023年中國CPI同比上漲0.2%,相比2022年下降了1.8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較2022年回落0.2個百分點。PPI增速也始終處於負值區間,四季度PPI環比增速由平轉降,累計同比降幅擴大到-3.0%。2023年全年GDP平減指數-0.5%,遠低於上年的1.8%。

整體而言,2023年經濟執行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面回升向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份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迴圈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這些困難和挑戰中,擺在首位的是需求不足。

透過提高有效需求,把通貨膨脹率提升到2%左右的合理水平 ,有利於提升企業收入和居民收入,有利於化解產能過剩,有利於提升社會預期,有利於化解各種風險隱患,有利於暢通國內經濟大迴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對於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也是最好的準備。

第二,消費復蘇不及預期,政府支出增速下降。

從經濟三大需求的結構來看,2023年前三個季度累計,最終消費帶來了4.3個百分點的GDP增長,資本形成1.6個百分點,凈出口-0.7個百分點。2023年GDP中消費、投資、凈出口的占比分別為53.7%、43.1%、3.1%, 消費支出占比有所提高,投資和凈出口占比下降。

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商品零售和餐飲收入分別增長5.8%和20.4%,相比2022年有明顯提升。而 與趨勢水平相比,居民消費增長的改善仍然不夠充分。

把總支出區分為政府主導的支出、私人部門主導的支出和凈出口三個部份來看,政府主導的支出增速明顯低於GDP增速,政府主導的支出增速下降對需求不足有重要影響。

第三,制造業「新三樣」領跑出口,服務業升級放緩。

一是制造業投資保持韌性,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 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下行,同比增長3.0%,較2022年下降了2.1個百分點。投資中主要的拖累因素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探底,同比下降9.6%。受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回落影響,基建投資較2022年下降了3.5個百分點,同比增速為5.9%。

制造業投資穩中有升,同比增長6.5%,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儀器儀表、汽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投資增速分別為32.2%、21.5%、19.4%和13.4%,以汽車、電氣電子為代表的制造業新動能明顯加速,相關投資大幅增加。

二是出口產品結構最佳化。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出口累計增速為-4.6%,但占全球出口份額略有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也基本保持穩定。

隨著2022年高基數效應逐漸消退,11月和12月的出口增速轉正,結束了前6個月的下跌趨勢;出口金額的量價特征出現分化,三季度以來出口數量對出口增長的拉動呈現持續上升態勢,與價格對出口增長的拖累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從服裝、家電、家具等「老三樣」到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中國的貿易結構保持最佳化,出口新動能高速增長。

三是服務業轉型加速,亮點與難點並存。 2023年中國服務業企業生產經營整體恢復,服務業生產指數累計同比增長8.0%,1-11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累計同比增長8.5%。

服務業新業態快速發展,2023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7.6%,較2022年上升0.4個百分點;行動網際網路流量迅速增長,累計增速高達14.6%;快遞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業務量突破千億件。需要註意的是,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家庭資產增速放緩,消費者信心與消費升級能力受限。

報告認為, 2023年中國經濟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速目標,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充分釋放有賴於擴大總需求。 解決了有效需求不足,其他很多困難和挑戰也會大大緩解甚至消失。

擴大總需求,無論是擴大消費還是投資需求,都要落實在信貸增長上面。報告表示, 現階段擴大信貸主要還是三個依托:一是財政政策發力,政府舉債;二是貨幣政策發力,降低政策利率;三是穩住房地產市場。

與此對應,本期CF40宏觀經濟執行檢驗報告單的建議是:

❶ 確定2%左右的核心CPI目標,利率每次下調25個bp,直到實作核心CPI目標為止。用好PSL支持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和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

❷ 在目前基礎上額外增加政府債務2.5萬億,實作不低於名義GDP增速的政府支出增速。

❸ 透過政府信用背書,阻斷銀行等金融系統對房地產企業的「擠兌」,幫助房地產企業恢復正常融資渠道。透過取消限購,降低房貸利率、對首套房購房者采取優惠貸款利率,幫助開發商化解商住樓、車位等沈澱資產等措施,改善房地產企業現金流。

CF40宏觀醫生2023年12月報告單

文 |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張斌

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於飛

宏觀經濟執行

經濟景氣程度維持在收縮區間。 12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9.0,較11月回落0.4個百分點。大型企業制造業PMI為50.0,較11月回落0.5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制造業PMI為48.7,較11月回落0.1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制造業PMI為47.3,較11月回落0.5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平穩。 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較11月回升0.2個百分點。分大類看,制造業同比增長7.1%,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7.3%。通用裝置制造業同比增長4.6%,專用裝置制造業同比增長3.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4%。

◆ 出口同比增速回升,進口增速轉正。 12月美元計價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3%,較11月回升1.8個百分點。進口金額同比增長0.2%,較11月回升0.8個百分點。12月貿易順差753.4億美元,較11月增加69.4 億美元。

◆ 消費增速回落。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4%,較11月回落2.7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長4.8%,較11月回落3.2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0.0%,較11月多增4.2個百分點。汽車類銷售同比增長4.0%,較11月回落10.7個百分點。1-1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11.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7.6%。

◆ 固定資產投資維持穩定,房地產投資繼續下行。 1-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3.0%,較11月回升0.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0.4%,較11月少降0.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中的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同比增長5.9%;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下降9.6%,較1-11月多降0.2個百分點。1-12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下降8.5%,較1-11月多降0.5個百分點;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下降-20.4 %,較1-11月少降0.8個百分點。

◆ 核心CPI仍處低位,PPI同比負增長。 12月CPI同比下降0.3%,較11月少降0.2個百分點。其中,非食品價格同比增長0.5%,較11月多增0.1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同比下降3.7%,較11月少降0.5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長0.6%,與11月持平。12月PPI同比增速為-2.7%,較11月少降0.3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增速為-3.3%,較11月少降0.1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增速為-1.2%,與11月持平。

宏觀經濟執行環境

外部經濟景氣度低迷。 12月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為51.0,較11月回升0.5個百分點;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為49.0,較11月回落0.3個百分點。12月美國制造業PMI為47.4,較11月回升0.7個百分點,歐元區制造業PMI從11月44.2回升至12月44.4,日本制造業PMI從 月的48.3回落至12月47.9。CRB大宗商品現貨價格環比下降3.16%。

新增社融維持穩定。 12月M1同比增速為1.3%,與11月持平;M2同比增速為9.7%,較11月回落0.3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為9.5%,較11月回升0.1個百分點。12月,新增社融2.0萬億,較11月回落0.5萬億。其中,政府新增債務(國債+地方債+專項債)1.0萬億,較11月回落0.2萬億;企業新增債務0.7萬億(包括地方融資平台企業新增債務),較11月回落0.2萬億;居民新增債務0.2萬億,較11月回落0.07萬億。

◆ 7天回購利率回升。 7天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11月均值為2.5%,較11月回升15個基點。3個月SHIBOR與3個月國債收益率之差來代表的短期流動性利差較11月回升20個基點至0.33%;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1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來代表的期限利差較11月回落9個基點至0.33%;10年期AAA級債券收益率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來代表的信用利差較11月回落1個基點至0.51%。

近期展望和風險提示

內需不足仍是當前經濟恢復的主要掣肘。

◆ 真實利率過高拖累全社會信用擴張,市場自發需求不足。

◆ 財政支出增速下降加劇總需求放緩。

◆ 大型房地產企業爆發債務風險引發進一步的信用緊縮。

◆ 外部下行對出口帶來壓力。

診斷建議

◆ 確定2%左右的核心CPI目標,利率每次下調25個bp,直到實作核心CPI目標為止。用好PSL支持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和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

◆ 在目前基礎上額外增加政府債務2.5萬億,實作不低於名義GDP增速的政府支出增速。

◆ 透過政府信用背書,阻斷銀行等金融系統對房地產企業的「擠兌」,幫助房地產企業恢復正常融資渠道。透過取消限購,降低房貸利率、對首套房購房者采取優惠貸款利率,幫助開發商化解商住樓、車位等沈澱資產等措施,改善房地產企業現金流。

宏觀經濟執行檢驗報告單

宏觀經濟環境檢驗報告單

CF40宏觀經濟醫生研究系列(China Macro Doctor, CMD)是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張斌牽頭開展的宏觀經濟研究計畫。該計畫主要是持續以完善的資料庫和細致的數據處理為基礎,形成簡明扼要的宏觀經濟執行體檢報告;結合宏觀經濟執行體檢和恰當的宏觀經濟分析框架,發現宏觀經濟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借助恰當的宏觀經濟分析框架和量化研究,提出解決當期宏觀經濟執行主要問題的對策建議;並針對某些宏觀經濟執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展開專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