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多地暴雨肆虐,巨災保險加速增厚災害「緩沖墊」

2024-07-18財經

當前正值主汛期,中國南方多地持續出現強降雨,廣東、廣西、安徽、福建、湖南等地發生淹水和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自然災害頻發,也讓保險的關註度提高。

在本輪暴雨淹水中,巨災保險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7月16日,金融監管總局重慶監管局透露,目前墊江強降雨死亡人員已由巨災保險賠付每人10萬元,並將繼續加強對財產損失情況開展理賠工作。雖然「出鏡率」有所提高,但巨災保險仍面臨保障水平低、配套規則不完善等問題。如何讓巨災保險從小範圍、地區性嘗試到全面撐起「保護傘」,是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區域試點加速落地

中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地震、台風、洪水等巨災風險影響範圍廣、影響程度大。自然災害頻發,保險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逐漸被放大。完善的巨災保險制度是提高應對自然災害能力,防控各類風險的重要工具。

從頂層設計來看,今年3月末,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範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將推出八年的全國巨災保險制度進行升級完善。

近兩年,安徽、河北、深圳等多個省市根據當地災害特點和保障需要,也在嘗試建立地方性巨災保障制度。綜合來看,地方性巨災保險試點主要由當地政府主導,當地的財險公司組成共保體,根據不同的地理、自然環境等制定保險方案。

如6月9日,金融監管總局安徽監管局表示,綜合推進民生保險和政府巨災保險,政府巨災保險選取10市進行試點,涵蓋農業基礎設施、園區財產損失和城市生命線保障三類品種,保障覆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應急響應、重建的間接費用。2月末,河北省為全省城鄉居民投保綜合巨災保險,標誌著全國首單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的綜合巨災保險落地河北。

在本輪汛期期間,巨災保險也多次發揮作用。梅州蕉嶺「6·16」特大暴雨觸發巨災保險理賠,人保財險向蕉嶺縣財政局支付巨災保險900萬元用於搶險救災。近期,重慶遭受強降雨天氣,6月以來,重慶已完成巨災保險賠付82件,其中,墊江強降雨死亡人員由巨災保險賠付每人10萬元。

「這些嘗試不僅體現了政府對民生安全的重視,也是完善災害救助體系、提升災害應對能力的重要舉措。」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透過實踐,這些地區逐步探索出適合本地災害特點的巨災保險模式,為受災群眾提供了更加全面、及時的經濟補償,有效減輕了災害帶來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江瀚進一步分析,這些地方計畫有助於積累寶貴的經驗和數據。不同地區在災害型別、發生頻率、損失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透過地方性的巨災保險試點,可以收集到豐富的數據,為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提供依據。同時,試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也為後續的政策制定和制度最佳化提供了參考。

如何再完善

雖然巨災保險規模越來越大,損失賠款不斷增加,但中國巨災保險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尚存在覆蓋面不足、配置比例偏低、功能未能充分發揮等問題。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從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災害事故的損失中,40%左右由保險業承擔,而中國這一比例僅在10%左右。

對於巨災保險發展現狀,業內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主要是由於巨災保險體系還不健全,國家層面目前僅有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制度,保險標的單一,保險責任範圍也還比較窄。此外,巨災保險立法缺失,發展巨災保險缺乏國家層面統一的法律依據和制度規範,也缺少相應的配套支持制度建設。

在全球氣候變遷頻繁,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造成的損害越來越難以估量的當下,巨災保險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完善巨災保險制度」也被寫進了2024年中央一號檔。

新形勢、新需求下,巨災保險如何再完善?江瀚表示,在頂層設計層面,需要完善巨災保險制度框架。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明確巨災保險的定位、目標、原則等,為巨災保險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應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巨災保險的發展。此外,還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透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降低巨災保險的保費負擔,推動巨災保險的普及。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