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紙幣是個悲劇,而明紙幣的悲劇又間接導致了明朝的悲劇。
紙幣的生命力歸根結底靠的是它的實際購買力,而紙幣的實際購買力又與發行國的經濟息息相關。一般來說,貨幣發行量過多往往會導致貨幣貶值,而長期的通貨膨脹就會導致該貨幣的崩潰,這個不論是金銀銅還是紙幣都一樣。但是,由於貴金屬含量少且開采不易,因此多數時候貴金屬貨幣是比較穩定的(西班牙曾發生貴金屬通脹)。但貴金屬貨幣在人類社會活動發達時由於發行量不足會導致通縮,不利於經濟發展,因此紙幣出現。不過紙幣過於好控,在對經濟活動認識不充分的古代很容易發生通脹,而這就導致貨幣的崩潰,甚至於朝代的崩潰。
在中央集權的時代,紙幣跟當政者有關。在王朝的末期由於君主的奢侈和官員的腐敗問題,財政往往不足,因此超發貨幣是常事。南宋,元的滅亡就與此有關。
但是明朝的紙幣超發卻與眾不同地發生在王朝的早期。明紙幣的消亡直接責任人是明太祖和明成祖,這兩位君主的超發貨幣導致了明朝前期極其惡劣的通脹。朱元璋同誌超發源於他對貨幣認識的不足,他將寶鈔(即明紙幣)作為恩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