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今年正是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的第30個年頭,也是「半甲子」的重要節點。
短短30年的發展歷程,大潮激蕩、風卷雲湧,有太多「物」值得銘記。這三十年,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誕生了許多物件、套用或平台。上述物件或套用等價值不只在商業,它更是一種情懷,凝聚著人們生活與情感的長久記憶。
為此,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推出了【互聯網30年30物】專題。希望透過講述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意義的物件、套用或平台的故事,勾勒中國互聯網三十年的演進歷程,透視其未來將走向何方。
30年前的一根網線,讓中國連通世界。如今,互聯網半甲子,中國繼「網」開來,方興未AI。
遠遠地聽到撥浪鼓的聲音,村裏的孩子便知道可以「雞毛換糖」了。
雞毛換糖是指在那個物資匱缺的年代,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紅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浙江省義烏地區。撥浪鼓是義烏第一代商人的「身份證」。
從手搖撥浪鼓走街串巷的雞毛換糖,很多義烏企業家從這裏淘到了第一桶金。如今這裏已是萬商雲集的國際性小商品集散中心。
經過三十年沈澱,如何讓奇跡延續,是電子商務(下稱電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奔向未來。
從線下到線上,從「雞毛換糖」到「全球電商」,義烏的改革之路只是中國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
19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的雛形開始顯現。蘇寧易購、卓越亞馬遜、8848等網站,作為最早的電商探索者,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後來者的道路。
從最初的雛型到如今的巨擘,電商平台如阿裏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記載著時代的變遷與創新的腳步。
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
點燃 無數 創業的 希望
進入新世紀,阿裏巴巴、淘寶等平台的崛起,正式拉開了中國電商發展的序幕。
馬雲的阿裏巴巴以B2B(商家對商家)模式起家,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之一。而淘寶網的C2C(消費者對消費者)模式,更是讓無數小賣家看到了創業的希望,也讓購物變得更加便捷和多樣。
京東的出現,則是對傳統電商模式的一次創新。它憑借自營模式和快速物流,改變了消費者習慣,也推動了電商行業的進一步變革。拼多多則以社交電商的新模式,打破了下沈市場的壁壘,讓更多人享受到了電商帶來的紅利。
唯品會、當當等垂直電商的崛起,也體現了電商行業的多元化趨勢。它們專註於某一領域,透過精細化營運,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和普及,電商行業在數十年內崛起。一如「雞毛換糖」,中國電商企業以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靈活的經營方式,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透過不斷創新和最佳化商業模式,共建了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之一。
商品經濟不再是傳統的以物換物,而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的商業流轉。在數位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電商平台已經如空氣般無處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億萬百姓的日常生活。它們不僅僅是購物渠道,更是生活方式的變革者,以便捷、高效、多元的特點,重塑著我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
起伏與變遷 塑造獨特魅 力
助推 實體經濟 數位化 轉型
回望歷史,電商平台的崛起仿佛就在昨日。
從最初的疑慮和試探,到如今的依賴和信賴,電商平台用實力證明了其在百姓生活中的不可或缺。阿裏巴巴、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名字,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它們的每一次創新,都引領著消費潮流。
但電商行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技術的叠代更新……每一個因素都可能成為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蘇寧易購的衰落、卓越亞馬遜的結束、8848的沈寂……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名字,如今只能在歷史的記憶中尋覓它們的身影。
但正是這些起伏與變遷,塑造了電商行業的獨特魅力。過去,購物意味著要走出家門,去實體店鋪采購。而現在,只需一部手機或電腦,就能隨時隨地瀏覽全球商品,下單即享送貨上門的便捷服務。這種全新的購物體驗,不僅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更讓購物變得隨心所欲。
電商平台還推動了實體經濟的數位化轉型。許多傳統企業借助電商平台拓展銷售渠道,實作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與此同時,電商平台在助力農村電商和扶貧工作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透過搭建農村電商平台,幫助農民將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寬了銷路。同時,電商平台還為貧困地區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商業機會,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從線上到線下,從城市到農村,電商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創造無限可能。
三十年厚積薄發,電商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無數風雨考驗。但無論如何變遷,創新、進取的精神始終如一。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拓展,電商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時代裏,電商將繼續書寫屬於它的傳奇篇章。
本次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子姣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