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利潤達到10%的時候,他們將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他們將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們敢於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於冒絞刑的危險。」馬克思的這句話用在醫美貸上一點也不為過。
在存貸款利率不斷下降的當下,還有什麽貸款能謀求高收益?醫美貸當之無愧,動輒24%以上的年化利率使得醫美貸屢禁不止。
近年來,醫美成為重要的消費賽道,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4934億元,到2025年將超過8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4.37%。伴隨著醫美成長起來的還有各式各樣的「醫美貸」、「醫美分期」「美容貸」等以醫美為消費場景的消費貸。
從2016年,互聯網金融平台興起後,醫美貸亂象一直是消費者關註的焦點,即使到了現在低利率時代,醫美貸款依舊存在高利率現象。其實早在2019年至2021年,監管層面先後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多個方案和倡議整治和規範醫美行業相關活動,然而時至今日,醫美貸依然有著年化利率超24%的違法利率水平,為了謀求高收益,甚至有醫美機構鋌而走險,擦邊「傳銷」。
「醫美貸」的「傳銷」內容目前,醫美貸本身不違法,但作為消費貸的一種,它受到消費貸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管,年化24%利率作為消費貸上限,自然也是醫美貸的上限。
消費貸款利率在不同的申請渠道貸款利率有差異,據鈦媒體APP統計,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月利率一般在0.5%-1.5%之間;正規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月利率一般在1.5%以下,再高也不會超過2%;網貸平台提供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年化利率普遍在10%以上,一般不會超過24%,也就是月利率1.5%到3.5%之間,而大部份「醫美貸款」會選擇與網貸平台合作。但其實向銀行申請消費貸,也可以用於醫美範疇,因此銀行並不會過問貸款後錢的用途,他們更多會關心這筆錢能不能按時還上,這麽看來那些借了年化20%甚至30%的人是否開始後悔了?
在電視劇【新生】中,男主角的初戀張萱為了更好融入社會,刷信用卡整容變美,信用卡透支後借網貸進行整容、修復,每次動刀都需要十幾萬,這哪裏是一個大學生能夠承受的,最終只能透過其他非法手段抵債。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故事並不少,有前醫美機構員工向鈦媒體APP透露,在比較不正規的「黑」醫美店中,5%月利率以上的貸款是很常見的,透過年化後利率超24%,已屬於違法範疇。
醫美店「引誘」客戶簽貸款單主要有以下幾步,首先,面診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並不直接報價,給客戶制造緊張和焦慮,然後開始推薦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方案,如果客戶接受了這些產品和方案,就進入到了支付環節,這時,多個有職位的經理一擁而上,開始給客戶挨個算賬,一般是先算產品和服務的原價,然後再輔以眼花繚亂的打折,在客戶還在「蒙圈」的時候,最終價格他們就算好了,最低也有小幾萬的價格,正好卡在客戶預先消費的承受能力範圍邊際,從而引誘他們簽下貸款單。
醫美貸主要分兩種,第一種類似「高利貸」,下手的物件就是那些涉世未深但愛美心切的小年輕,他們滿足「沒錢、不敢讓家裏人知道、單純好騙」的人設,因此一入醫美,就很容易遭到欺騙。
第二種是招工醫美貸,這型別的醫美貸則分成多種情況,有「真做真貸」,也有「不做也貸」等。
「真做真貸」是指醫美機構會推出招聘資訊說要高薪招人,並且招聘的崗位範圍很廣,上至總助、經理,下至美容護士,加入公司後,公司會以「作為醫美員工,形象和行業存在出入,可能會導致客戶不信任」等說辭,要求讓新員工做計畫,並保證給他們內部員工價格,遠低於市面價格,更加實惠,從而引誘他們簽約分期貸款。
其實,在國際社群網站上可以看到不少這樣的騙局,醫美機構要求加入該機構的員工必須接受整形手術,並且有著清晰的客群定位,即涉世未深,單純易騙,即網路上常說的「小白」。
據某醫美員工向鈦媒體APP透露,她在業內聽說過「真做真貸」這類情況,一位初入社會的「小白」去了貴州某美容醫療機構應聘總助崗位,雖然招聘時候考官表示自己是正規機構,篩選條件很嚴格,但「小白」表示,面試問的問題並沒有很「專業」,中間會穿插很多涉及「個人私密」的問題,例如,家庭情況,在當地是否有親戚等,以及會做一些性格測試。「小白」入職後發現同期面試的女生大多數都進來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文弱弱,膽小內向。入職後,她們先後被以「更好向客戶展示公司技術能力」為由,並以「內部員工的超低價」為誘,在公司體驗醫美計畫,沒有錢的員工則會被硬性要求和公司要求的平台簽訂醫美貸,公司表示這是入職轉正的一個必備條件之一。
此外,該「小白」說,為了讓條件更具吸重力,公司表示,他們進行醫美後的恢復期,可以讓他們帶薪休假。他們做的計畫大多是割雙眼皮、墊鼻子、削骨等小型計畫,大部份員工第一次做完整形並度過了恢復期後表現還不錯,因此有些員工會選擇繼續簽訂醫美貸「讓自己變美」。
然而,在該「小白」的記憶裏,公司會以試用期為幌子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約,而公司會每個月扣除那些簽醫美貸同事的薪資,有一部份薪資不夠還貸的同事會被老板要求加強業績賺錢,並繼續簽下新的貸款合約,可能一開始是月利率3.5%,但一次還不上月利率就會加到4%,並按沒歸還的部份重新計算,周而復始,這就導致貸款年化利率越滾越大,甚至達到年化50-60%的情況。
圖片來源@X
「不做也貸」是指沒有醫美相關消費,但是卻可以貸出「醫美貸」。據鈦媒體APP了解,醫美公司會在員工入職之後進行培訓,並表示培訓屬於有償授課,沒有錢的員工需要和美容院簽訂醫美貸從而支付這部份學費,此外,公司會給學員「畫餅」,等培訓結束入職後賺一兩個月就能把這部份錢填上。
因此會出現很多平台產品套現和貸款套現的情況,公司會要求員工去公司的電商平台用「醫美貸」購買商品,產品的發貨是公司自己說了算,一般公司會選擇不發貨,而直接將這部份貸款套現。
圖片來源@X
其實醫美圈子資訊互動很頻繁,當有一部份「受害者」意識到被騙後,訊息會很快傳開,然而他們並不能做到立即止損,為什麽這些「受害者」上當後會像入「傳銷」一樣為醫美貸賣命,進而成為「施暴者」呢?
首先,正如上文所說,整容是會「上癮」的,見識到自己不斷變美後,「小白們」會說服自己以「內部員工」價格繼續貸款保持自己的「美麗」,也正因此他們的月供越來越多,這使得他們以同樣的方式發展「下線」,拉越多人來醫美,並透過醫美貸獲取更多的「提成」,這是這部份人樂不思蜀的原因。另外一些人是為了賺取「拉新」入夥的「手續費」,據鈦媒體APP了解,醫美銷售人員如果成功「拉」入一名「下線」就可以獲取10%-20%的手續費提成,並且每個月梯型增加,一旦達到「入夥」特定人數,提成會上升至20%-30%,並按考核指標依次上升。
網貸平台是「醫美貸」的溫床根據鈦媒體APP了解,以下24種渠道都是可以獲取「醫美貸」的,其實許多我們常用的APP都可以看到「醫美貸」的身影。例如各種「XX秒到」「XX分期」等網貸平台,表面看起來他們做的都是合法的分期貸款、消費貸款的業務,然而據醫美貸的「受害者」所言,醫美公司會和這些平台另外簽訂合約,可以理解為分期平台只是幌子,利用知名平台騙取消費者的安心,實際上背後的出借人是醫美公司。
圖片來源@X
醫美貸套路多,想從醫美貸脫身更是不易,因此,消費者在選擇醫美貸或者別的消費貸的時候,應充分了解貸款的風險和後果,不僅僅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實際需求做出決策,也需要在進行貸款的時候審查發放貸款機構是否具備發放貸款資質以及貸款利率是否超過了法定的24%年化利率的標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面對「變美」誘惑被套路也情有可原,但還是呼籲年輕人遇到不明白的事物,多向親友求助,提高防騙意識,切勿讓套路滿滿的「醫美貸」成為變美道路上的「攔路虎」。 (本文先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李婧瀅,編輯|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