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31省「半年報」:廣東「失速」,5大省增速超5.5%

2024-07-31財經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編輯/陶立烽】隨著今天下午青海省公布上半年GDP數據,全國31省份經濟半年報全部出爐。

總量上看,經濟大省繼續領跑。廣東(65242.5億元)和江蘇(63326.3億元)依然穩坐前兩強,占全國比重超20%;山東(46677億元)、浙江(40920億元)、河南(31231.44億元)分列三到五位。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北京、河北超過2萬億。相比去年同期,山西、河南總量下滑,北京反超河北位列第十二,內蒙谷超山西擠入前二十。

增速方面,各省份數值落在1%到6.2%區間,18省份跑贏全國水平,8省份增速達到全年目標。內蒙古以6.2%的高增長領跑,西藏、重慶增長都在6%以上。但山西、黑龍江和青海增速不及2%。

30日的政治局會議也提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執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

總體來看,經濟大省普遍發揮了「挑大梁」的作用,前10大省份有7個增速超過5%,其中5個超過5.5%。廣東二季度受到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影響;河南上半年出口則較去年下滑明顯。廣西、黑龍江社零增長不及2%,海南甚至負增長,凸顯需求不足。能源大省方面,內蒙古和山西則成為轉型是否成功的兩個樣本。

廣東「失速」:固投下降,消費增幅放緩,江蘇緊咬縮小差距

上半年,總量前十的經濟大省較去年同期沒有變化,但各地的具體表現存在差異。

廣東與江蘇仍是是唯二站上6萬億的省份。其中,廣東3.9%的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不僅低於全國水平,也不及本省年初制定的年度目標(5%)。江蘇上半年增速(5.8%)超過年度目標及全國水平0.8個百分點,與「一哥」廣東的總量差距從去年同期2444.5億元縮小至1916.2億元。

可以說,工業生產的較快增長對江蘇經濟形成了重要支撐。第二產業增長勢頭強勁,增加值達到27709.7億元,同比增長7.1%,工業生產是第二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對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6.2%,充分表明裝備制造業在江蘇工業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7月29日,江蘇揚州,貨輪停靠在揚州港的貨櫃碼頭裝卸集裝。IC Photo

此外,江蘇外貿表現搶眼。今年上半年江蘇省貨物貿易進出口2.68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8.5%,增幅較全國高2.4個百分點,占同期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2.7%。

面對江蘇迅猛的勢頭,上半年廣東經濟整體增勢不如預期。工業增長和外貿出口強勁,但投資與消費表現欠佳。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萬億元,增長6.0%;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萬億元,增長1.2%,而一季度這一數位達到了3.8%。其中,廣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減少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5601.55億元,同比持平。

同時,廣東依然展現出工業和制造業強省底色。第二產業增速超全省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全省外貿表現出色,外貿進出口4.37萬億元,增長13.8%,其中出口2.85萬億元,增長12.1%,進口1.52萬億元,增長17.1%。

2024年3月13日,廣東珠海,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總裝生產線。IC Photo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認為,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有去年同期較高基數的因素。但從兩年平均增速看,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仍比一季度有所加快,經濟總體平穩。

除江蘇外,總量前十大省份中,山東、浙江、湖北、福建增速均超過了5.5%。

山東上半年增速達5.8%,和江蘇一樣。此前三季度,山東的GDP同比增速都在6%以上。具體數據來看,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超過全國2.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0.2%,占全部裝機比重46.8%。另外上半年社零增長5.5%,高於全國1.8個百分點。

浙江加入了去年由山東獨占的4萬億俱樂部,5.6%的增速也高於全國。浙江統計局數據顯示,全省工業生產平穩擴張,民營企業貢獻突出。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其中,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長9.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81.5%。

湖北上半年也增長了5.8%,第二產業增長猶為亮眼,增長6.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更是達到了7.9%,而制造業達到8.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6%。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也同比增長了5.6%。

福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7%,增幅較一季度提高0.7個百分點。全省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8.8%,比全省投資增幅高13.1個百分點,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97.7%。

河南總量負增長:手機出口同比減少超千萬台,汽車出口增近兩成

上半年,河南實作地區生產總值3.1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五,實際增速達4.9%,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但總量同比減少了94.56億元。全省外貿出口受手機出口下降影響明顯,但汽車等類別產品起勢喜人。

一季度,曾經的外貿「優等生」河南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超20%,低於同期全國增速(5%)28.4個百分點。

2023年1月以來河南外貿月度數據海關總署

從前兩季度看,河南外貿進出口3253.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8%,與全國增速(6.1%)差距19.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008.3億元,下降19.1%;進口1244.9億元,下降3.5% ;貿易順差763.4億元,收窄36.1%。

河南全省制造業支撐作用明顯。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比一季度加快0.7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增長7.0個百分點、貢獻率達90.2%。汽車、電子等主導產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在手機出口失勢後,河南汽車出口表現亮眼。據鄭州海關數據,今年前6個月,河南手機出口1395.1萬台,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1285萬台;手機出口金額565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減少約545億元,占全省出口值的28.1%(下同)。汽車出口147.3億元,增長19.6%,占7.3%。汽車、鋁材等出口增長是上半年外貿出口主要亮點,合計拉升全省外貿出口增速3.4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省汽車及零部件、電子資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6.6%、18.7%,分別高於全省規上工業增速28.8、10.9個百分點。

內蒙古新能源發電加快成長,山西總量同比下滑超500億

西部省份中,經濟執行分化較為明顯,青海僅1%,全國墊底;陜西(4.3%)、雲南(3.5%)也較為疲軟。而重慶、內蒙古、西藏增速經超過6%。

去年上半年實作6.5%高增長的青海,此次以1%的增速全國墊底,要實作5%左右的年度目標面臨挑戰。

分產業看,青海第二產業同比下滑0.9%,一、三產業分別增長4.4%和2.3%。房地產和建築業分別下滑1.6和4.5個百分點,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分別下降4.8和4.4個百分點。從全省財政收支數據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超過11%,尤其是企業所得稅暴跌40.6%,企業承壓不小。

重慶上半年錄得6.1%的增速,吻合年初設定的6%發展目標,或許也和去年基數較低有關,去年上半年增長僅4.6%。工業方面,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相比於廣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在上半年下降16.4%,重慶的汽車產業增幅達到30.3%!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了1.5倍的增長。

能源大區內蒙古不僅以6.2%的高增長領跑全國,總量也反超山西,躋身前二十。投資和能源轉型勢頭喜人。

2023年5月23日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拍攝的呼和馬場風電光伏場(無人機照片)。IC Photo

上半年,內蒙古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量和新能源裝機容量、煤制氣產能均居全國前列。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新能源發電量94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4%,增速較1-5月份加快3.4個百分點,高於火力發電量12.7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24.3%,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風力發電量同比增長18.6%,太陽能同比增長43.1%。

與此同時,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穩居全國第二位。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1%,制造業投資增長10.9%,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8%。

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局長曹思陽表示,內蒙古已經實作連續3年投資高基數上的高增長,2022年、2023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7.6%、19.8%,增速均保持在全國前兩位。

另一個能源大省山西被擠出前二十。受工業生產疲軟拖累,上半年山西總量較去年同期下滑約501億元,減量超過河南,1.9%的實際增速僅好於黑龍江與青海。

山西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山西統計局

今年一季度,山西就是全國唯一總量下滑的省份,較去年同期減少434億元。從上半年數據看,山西主要工業產品原煤、焦炭和鋼材的產量較上年同期分別減少13.5%、9%和2.5%。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下降1.2%,制造業下降1.9%,從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下降0.7%,非煤工業下降1.7%。

去年同期實作4.7%增長的黑龍江,今年以1.5%的增幅居全國倒數第二,與全國水平胡本省年度目標(5.5%左右)差距明顯。從各項數據看,全省工業增長乏力,但服務業拉動作用明顯,外貿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機電產品增幅較大。

黑龍江統計局數據顯示,全省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1.5%和3.9%,但第二產業卻下降了4%。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6%,采礦業增加值下降13.2%。相較之下,全省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1—5月,全省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9%。

哈爾濱海關統計,上半年,黑龍江省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超15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7%,高於全國同期增速3.6個百分點。出口398.8億元,增長21.5%;進口1165億元,增長6.1%。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機電產品成為出口大頭,乘用車、家用電器、音訊裝置及其零件、自動數據處理裝置分別增長70.8%、81.1%、111.2%、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