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外貿火爆!深圳何以再次領跑全國?

2024-06-19財經

文 | 華商韜略 母澤良

廣東帶頭跑,深圳撐起半邊天。

【無懼風浪,逆勢增長】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提高關稅提上日程、美國以【通脹削減法案】對中國電池企業施壓……基於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逆全球化」趨勢,正在全球貿易語境下肆虐。

重壓之下,世界望向中國,中國聚焦廣東。

作為「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外貿進出口連續38年居全國第一,占全國比重約兩成。從改革開放之初「三來一補」起步,到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工廠」,廣東在中國對外開放行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今暗流湧動之下,領頭羊廣東省再次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今年前5個月,廣東外貿進出口3.5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6%,遠超全國平均增速6.3%。

其中,尤以深圳的增長最為迅猛。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前5月,深圳進出口1.81萬億元,同比增長34.3%。其中,出口1.16萬億元,增長37.2%;進口6525.4億元,增長29.4%。

其總額占全國進出口總值10.4%、占廣東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0.5%,獨占鰲頭。

壓力越大,動能越大;風浪越猛,漲勢越猛。廣東與深圳的強勁勢頭,無疑為中國各省市進出口貿易註入了強心劑。

進一步來看,這份增長的背後,還藏著一件更令人驚喜的事。

在出口數據中,被稱為「老三樣」的手機、電腦、家用電器商品合計1422.9億元,增長20%;而以光、電、鋰為基礎的「新三樣」也成為了外貿增長的強勁動力,其中電動汽車出口95.8億元,增長30.7%。

從進口數據來看,前5個月,深圳進口積體電路2668.5億元,增長21.1%;電腦零部件734.5億元,增長135.2%;半導體制造裝置193億元,增長250%。

不難發現,深圳進、出口兩端的產品結構都在持續最佳化。出口產品中高技術內容、高品牌溢價的科技產品占比持續提高;而進口產品中積體電路等高精尖電子元件占比猛增,則直接反映了深圳近年來大力布局積體電路等產業鏈的強勁勢能。

此外,在媒體的調查中,從深圳出口的液晶顯視器、掃拖機器人、彩色都卜勒超聲系統等各型別產品,大多出口至歐盟、美國等發達市場,並進一步放射線一帶一路沿線地區。

數據顯示,前5個月,深圳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6600.6億元,增長45.8%;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5222億元,增長48.5%。

發達市場、傳統貿易夥伴市場、新興市場三面開花。深圳進出口貿易正從「良性迴圈」逐步邁入「優性迴圈」。

整體來看,深圳進出口貿易的高速增長,背後最根本的仍是產品力的持續攀升,而在產品力的背後,則是深圳企業整體綜合實力、創新活力的快速成長。

【匯流生長,反哺遮陰】

在深圳這棵大樹上,民營企業已經長成了那顆最飽滿的果實。

前5個月,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1.3萬億元,增長51.7%,占同期深圳進出口總值的71.6%,成為了深圳進出口貿易增長的絕對主力。

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反過來帶動深圳向上捅破天花板,並在生長的過程中與深圳越綁越紮實。

拿本次出口增長的生力軍電動汽車為例,2021年8月,比亞迪首次投資50億元,建設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計畫。隔年1月,比亞迪再次投資200億元打造二期計畫。

此後兩年,在深圳政府與比亞迪等多方合力下,該工業園再次跑出「深圳速度」,2023年底,一期實作全面投產,2024年初,二期計畫加快產能爬坡,並於日前達產,每天產量達750輛。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軍者之一的比亞迪,已成為深圳汽車出口的堅實後盾,也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便捷出海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不只是比亞迪這樣的巨頭,如雨後春筍般誕生的各型別中小型企業,也逐漸在深圳這片土地上連湖成海。

截止2023年年底,深圳商事主體數量和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全市新設商事主體56.2萬戶,同比上升26.4%。其中,新設企業30.6萬戶,同比上升14.6%;新設個體工商戶25.7萬戶,同比上升44.0%。

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穩步增長,占GDP比重超四成,逐漸成為了深圳進出口貿易增長的重要引擎。

深圳一以貫之的創新創業氛圍,讓一批又一批的民營企業迅速成長,而這批成長起來的企業,又逐漸在新的時代浪潮中成為主角。

無論是騰訊、華為、比亞迪這些巨頭,還是無數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的中小型民營企業,都在此過程中逐漸融入進了深圳血脈之中,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部份。

最終,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透過反哺深圳整體的創新環境,從而增強產品競爭力,為外貿迴圈註入活水,生生不息。

也正是在此模式下,深圳進出口貿易的增長才能呈現十足的持久動力,保障深圳這艘巨輪行穩致遠。

【創造沃土,向下紮根】

民營企業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讓更多人註意到了站在它們背後不斷創造沃土的深圳。

拿本次進出口貿易的逆勢增長來說,深圳首先便是為貿易場景創造便利條件,例如建立出口通道暢通便捷的海空港立體物流網路,使航線覆蓋全球,改善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外貿結構,為深圳外貿實作高速增長提供了最基本的「硬體條件」。

在「軟體方面」,深圳更是一卷再卷。

今年2月20日,深圳市商務局釋出【深圳市推動外貿穩規模穩份額穩增長工作措施】(簡稱「【措施】」)。

這個在全國範圍內引起熱議的「穩外貿24條」,最關鍵的就一個詞和一句話:

支持,並將這些支持落在實處。

對重點產業集群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其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限額支持力度,幫助它拓展海外市場;對加工貿易企業及其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企業,在用地、用電、用工、產業政策、進出口通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深圳的神奇之處,就是能在戰局最焦灼的時刻即時甚至是超前性地進行戰略部署,並以超高的執行力,迅速貫徹落實這些指令。

就拿最近的6月份來說,在進口積體電路、半導體制造裝置暴漲的同時,深圳市福田區科技創新局於6月6日印發【深圳市福田區支持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和軟體與資訊科技服務產業集群發展若幹措施】,為相關企業發展掃清障礙。

在新能源汽車出口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6月13日印發【深圳市支持虛擬電廠加快發展的若幹措施】,鼓勵虛擬電廠關鍵裝置規模化量產,支持相關企業探索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產業的研發與實踐。

而在伺服端的執行能力,也同樣是深圳模式的關鍵組成部份。

為了提升進出口貿易的便利化水平,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深圳推行了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模式,實作了深港無縫清關、船舶出口無紙化、備案單證及出口退稅協同等服務功能,盡可能地讓進出口貿易聚焦於貿易本身,而不是被繁瑣的條件所束縛。

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用一句在深圳創業者中流傳較廣話來總結就是: 「創業者現在需要的,深圳都想到了,創業者未來需要的,深圳也想到了」。

企業聚焦於創新與市場,政府聚焦於引導與服務,這樣一片沃土,想不要活力四射都難。

進出口貿易的高速增長也是如此,深圳政府與企業間多年沈澱下來的默契,讓雙方在面臨風浪時能更快地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上下同欲者,如何不勝?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貿易結構的持續最佳化,深圳在進出口貿易方面仍有著極高的上限與想象空間。其獨特的深圳模式,也在這場變局中,被更多人拆解、分析。

——END——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