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拋棄你時,連個招呼都不打。
在之前寫新能源汽車的文章中,我強調過,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打死也不會信,傳統的汽車強城廣州、重慶、武漢,會被如今的深圳、上海、西安替代。然而時代就是這麽奇妙。
燃油車時代的霸主,如今除了重慶、上海仍活躍在一線,其余城市紛紛陸沈。廣州雖然依舊是汽車產量第二城,但今年廣汽陷入困境,讓整個廣州的經濟陷入了水逆。
武漢後知後覺,目前才開始追趕新能源汽車。而至於擁有奧迪的長春,擁有寶馬的沈陽,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看不到身影。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面對這種問題,長春和沈陽其實也在努力。
比如去年寶馬就在5月份宣布:
將於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純電動BMW新世代車型;同時,與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動力電池計畫全面動工,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規劃面積24萬平方米,是現有動力電池生產面積的5倍,並將創造2000個新的工作崗位;此外,寶馬沈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計畫正式啟用。
將沈陽拉入了新能源汽車賽道。
但我們知道,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外資車、合資車都不香了,新能源汽車時代是國產車的天下,所以,沈陽想要依靠寶馬實作汽車地位回歸,很難。
於是,沈陽決定切換賽道,轉向甲醇汽車。
內容包括加快甲醇汽車制造體系建設、推進車用甲醇燃料生產及加註體系建設、加快技術創新及標準體系建設、鼓勵甲醇汽車在重點領域推廣套用四個部份10條具體措施。
在鼓勵甲醇汽車在重點領域推廣套用方面,主要包括推動甲醇汽車在公共領域推廣套用,在符合政府采購政策的前提下,甲醇汽車平等參與政府及公共領域用車采購活動。促進甲醇汽車生產和消費,完善甲醇汽車購銷渠道,給予甲醇汽車生產企業一次性補貼,最佳化甲醇汽車使用環境,支持甲醇汽車享有新能源汽車同等路權。
制圖:城市財經;資料來源:沈陽市工信局
新華社對此進行的報道,使用的標題是「打通全產業鏈,沈陽爭做‘甲醇汽車第一城’」。
沈陽選擇甲醇汽車這個賽道,並非心血來潮,其實是有備而來。
一方面,從全球目前的三種新能源汽車,也即新能源電車、氫能源車、甲醇汽車綜合優劣勢來看,甲醇汽車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中的電動車,本身並不生產電,仍需要傳統能源來給電池充電,然後驅動汽車行駛。
而且,新能源電車充電時間過長,這是關鍵短板。
新能源汽車中理想的能源是氫能,最清潔環保,氫氣燃燒後的排出的是水,而且地球上水資源非常豐富,理論上根本不擔心能源問題。
但氫氣的儲存和運輸存在一定技術挑戰。氫氣分子非常小,因此高壓儲存和液態儲存技術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特殊的儲存裝置。氫氣加註站的建設、氫氣運輸和儲存的安全性也需要嚴格的技術標準和管理,這使得氫能源汽車的商業化套用面臨較高的成本和技術挑戰。
而且,氫燃料電池的制造成本相對較高,尤其是燃料電池中使用的鉑金催化劑成本昂貴。盡管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燃料電池的成本有所下降,但目前依然難以與傳統內燃機或電動汽車電池的成本競爭。高昂的成本是氫能源汽車普及的一個主要障礙。
而甲醇,雖然較傳統燃油車更環保,沒有有毒氣排出,但相較於氫能源車來說,甲醇燃燒排出的是二氧化碳,對全球氣候變暖有影響。
但甲醇汽車相比於新能源電車、氫能源車有兩個明顯優勢:
甲醇燃料汽車的技術相對成熟。與氫能源車相比,甲醇汽車的發動機技術和燃料系統較為接近傳統內燃機汽車,這意味著傳統汽車制造商可以較容易地將現有的生產體系套用於甲醇汽車,從而降低技術研發和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較低:相比氫燃料電池和電動汽車的電池,甲醇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甲醇汽車的制造過程、燃料采購和供應鏈成本都相對較為經濟,且不需要依賴昂貴的鉑金等稀有金屬。
能源供應穩定性:甲醇作為液體燃料,便於儲存和運輸,供應相對穩定,尤其是在一些電力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區,甲醇可以透過現有的燃料供應網路進行流通。
所以,如果甲醇汽車推出,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夠讓中國的汽車技術繼續彎道超車。
甲醇作為替代燃料,在能源安全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考慮到中國能源的多元化需求,甲醇可以作為石油進口依賴度較高的國家的一個有力補充。沈陽透過加快甲醇汽車的推廣,有助於推動本地甲醇資源的消化和市場化。
另一方面,沈陽押註甲醇汽車,有天然優勢。
沈陽是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城市,擁有強大的汽車制造和機械制造基礎。甲醇汽車的推廣不僅是環境保護的需要,也是沈陽市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透過加快甲醇汽車生產和技術創新,沈陽可以推動現有汽車產業的轉型,特別是提升當地汽車制造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沈陽擁有如沈陽機床、沈陽汽車集團等大型汽車和裝備制造企業,可以為甲醇汽車的生產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
在甲醇汽車的核心技術——甲醇燃料發動機和燃料系統方面,沈陽可以借助本地已有的制造技術積累,加速研發投入,推動甲醇汽車產業鏈的完善,打造一個完整的甲醇汽車產業生態。
沈陽的優勢之一在於甲醇資源的生產與供應。中國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和消費國,甲醇的生產技術相對成熟,尤其是煤制甲醇、天然氣制甲醇等生產方式較為普及。沈陽作為東北地區的重要化學工業基地,擁有一定的甲醇生產能力和相關技術,能夠在甲醇的供應鏈上形成較好的配套優勢。
同時,由於東北氣溫低,新能源汽車在山海關內的冬天很難適應,這也給了沈陽推廣甲醇汽車契機。
除了沈陽,目前山西的晉中市也在押註甲醇汽車,晉中已經與吉利牽手,在建設甲醇商用車計畫。
無論結果如何,沈陽主動求變的行動,值得肯定。
如果沈陽能夠如願以償,那沈陽的城運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在之前分析汽車產業的文章中,我反復強調過,汽車產業是一個足以改變城市命運的產業。
當年的一汽改變了長春的城運,讓長春在東北到處都是直轄市的年代裏,也獲得了直轄市的頭銜。後來由於國家發展戰略調整,東北所有的直轄市都撤了。
二汽誕生於中蘇關系破裂開啟三線建設時代,落戶在大山深處的湖北十堰。十堰當時還只是一個近百戶居民的小鎮,如今七普時期擁有320.9萬人口。
因為二汽的到來,十堰與其原本所屬的鄖陽地區換了身份,1973年十堰升格為地級市,1994年鄖陽地區和十堰市合並,仍稱十堰市,鄖陽地區則降級為十堰的鄖陽區。
1980年三線建設結束,十堰由於交通不便,二汽決定遷出,先是遷到了襄樊(現在的襄陽)成就了襄陽的湖北第二城的身份。1992年二汽改名東風汽車,2003年遷到武漢,成就了武漢的汽車工業,且是武漢如今的當家工業。
隨著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新興汽車工業,依舊在改變著城市命運。
深圳、西安、重慶、合肥、鄭州、長沙都走上了前台。
沈陽一旦能夠實作甲醇汽車產業的蝶變,不僅會迎來自己的第二春,還會大力帶動東北復興,作為東北綜合實力第一城,這也是其應有的義務。
在之前多篇分析東北的文章中,我反復強調過,東北這些年人口不斷流失、經濟疲軟的核心,一方面是思維跟不上,另一方面則是產業老舊。
過去二十年,遼寧從全國第8掉落至2022年的第17位,倒退了9個位次。黑龍江從全國第15位掉落至第25位,倒退了10個位次。吉林從全國第24位元掉落至第26位,倒退2個位次。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人口方面,七普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20年十年間,人口合計減少了1099萬人,其中黑龍江減少了646萬,吉林減少了338萬,遼寧減少了115萬。
過去三年(2021年至2023年),黑龍江減少了109萬人、遼寧減少了73萬人,吉林減少了60.07萬人。
東北想要改變,需要從三點上做出改變:
第一,思維轉變是首要任務。
唯有解放思想,打破制度依賴,提升創新能力,升級產業,增加收入,留住人口,才能逐步讓東北經濟復蘇,才能實作東北地區的復興。
第二,產業升級。
東北是最早進入計劃經濟的地區,也是最後走出的地區。截止到如今,東北仍是國有經濟主導發展。
數據顯示,遼寧省的國有經濟占比超過30%,吉林省超過40%,黑龍江省甚至過半,都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長期的國企央企主導經濟發展,讓東北人躺在舒適的體制內,不願跳出,長此以往,形成了固化思維。
東北振興,需要從企業結構、產業結構上做出根本改變,改變國(企)重民(企)輕的局面,改變產業過度依賴老舊重工的局面,去發達地區拿出誠意招商引資,吸引新興產業到東北,讓這些產業提供更多高收入的就業崗位,才能形成良性迴圈。
第三,東北更需要擺脫各自為政的局面,合力打造一個強中心。
作為一個擁有1億人口規模的地區,東北缺少一個超大能階的城市帶動發展。
強者恒強法則之下,沒有一個超級中心帶動,東北就無法統籌發展,力量無法集中,效果會大打折扣。
君不見,長三角有上海,更有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等高手。粵港澳大灣區有香港、深圳、廣州三大巨擘。成渝地區有重慶、成都兩大高手帶動。中部地區,有武漢坐鎮,還有長沙、鄭州、合肥三個大拿。
而東北,沒有一個城市經濟實力在前20。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針對強省會還是均衡發展的模式,進行了分析,提出的觀點一句話概括便是: 窮則核心,富則兼顧。
高層想要振興東北,得選定一個東北城市,不斷給予賦能,壯大其能量場,如此才能留住人口。
試想一下,如果東北有一座北上廣深一樣的超大能量場的城市,能夠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誰會逃離家鄉,跋山涉水跨越幾千公裏南下。
所以,東北亟需全力打造一座超大能量場的城市,來穩住東北的局面。
從綜合實力、工業實力、戰略重要性,以及批復沈陽都市圈為東北第一個國家級都市圈的舉動來看,沈陽無疑是最佳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