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吉始終沒有搞清楚的一點是:它屬於可替代型「輕奢品」。
所謂輕奢品,顧名思義就是其產品實用價值也就和普通商品差不多,但因為擅長搞行銷,善於做各種品牌故事的關系,加之願意大量運用青少年喜愛的球星代言,所以在經濟環境較好的情況下,有一部份的消費者樂意去多花點溢價買單。
可正因為其除了品牌光環之外,跟普通商品沒有實質性差異,那麽當大環境不好、疊加平替商品產業鏈日趨成熟之後——
不好意思,一旦因為某些傲慢的緣故騎在消費者頭頂,那麽大家就沒有理由繼續買單。
畢竟國產體育品牌都崛起了,大家在實用性方面沒有差別,價格還更便宜劃算,又沒有什麽所謂不把中國消費者感情當回事的作死舉動。
所以,耐吉在中國市場遇冷就是情理之中。
而且不光是耐吉,很多前些年故事吹得震天響、但產品本身與同行沒有明顯差異的品牌,都不同程度遭遇到了下滑。
比如說星巴克,等等。
我們國家自己的很多所謂網紅品牌、明星創立連鎖餐飲店等等,也都現了原形。
但與此同時,也能發現諸如蘋果手機以及更高端的「奢侈品」似乎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甚至銷量還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