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章來源於網易研究局 ,作者網易研究局。PO線上 2022-06-28 00:00 發表於北京
黃奇帆(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60s要點速讀:
1、今後二三十年,能夠形成萬億美元級別市場的「五大件」,大體上現在已經出現雛形,出現五個方向:一是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二是家用機器人,三是頭戴式AR/VR眼鏡或頭盔,四是柔性顯示,五是3D打印裝置。
2、當前,無論是中國還是全世界的經濟執行都受到了三個基本因素的沖擊和影響: 一是新冠疫情反復延宕;二是俄烏沖突升級;三是國際地緣政治競爭加劇。
3、與在別的地方生產後,透過進口來滿足當地需求相比,銷地產至少有四個優勢:一是可以繞開進口保護關稅的限制,二是由於在銷售地組織生產自然降低了物流成本,三是可以更加及時準確的掌握市場資訊,四是由於在當地組織生產,稅收、利潤和GDP都留在當地,產生的就業也都是當地的,自然形成了良性互動。
正文:
我就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沖擊及其發展趨勢談一點認識,我講兩部份的內容。
第一,中國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力量。
當前無論是中國還是全世界的經濟執行都受到了三個基本因素的沖擊和影響。 一是新冠疫情反復延宕;二是俄烏沖突升級;三是國際地緣政治競爭加劇。 所以,最近關於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各種觀點也比較雜,比較多,有人以新冠疫情沖擊為由,說全球化轉向了,供應鏈要近岸化;有人以俄烏沖突為由,說全球化終結了,新冷戰開始;也有人以個別國家搞的逆全球化為由,說全球化倒退了,總之,無非是說過去以水平分工為代表的全球化到頭了,碎片化了。所以,全球供應鏈要大調整。這些觀點看上去挺嚇人的,實際上也是很短視的,對此我們應該看看跨國公司上半年來是怎麽安排供應鏈的,又是怎樣應對供應鏈不確定性的。
實際上,全球化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直線發展的,總是在曲折中上升的,總是有各種不確定性。但不確定性中有確定性的主體,跨國公司應對種種不確定性,基本有兩種確定化的策略。
一是產地銷, 就是在一個地方生產產品後,直接銷往世界各地,這種模式下,一般需要當地營商環境符合至少五個條件,一是當地產業鏈配套比較齊全,容易形成各種產業鏈集群;二是交通物流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三是勞動力素質高成本相對低,並且足夠充裕;四是開放條件好,企業進行進出口貿易比較便利;五是當地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配套相對齊全,等等。
企業在這裏生產出產品後從產地直接銷售到全球市場,比如蘋果手機有一半出自於鄭州的富士康,2021年出貨1億台手機,絕大部份由蘋果公司銷往世界各地,這背後是圍繞著富士康鄭州做了大量的產業配套,集聚了零部件供應商、運輸企業、其他組裝環節廠商等等,甚至為富士康設立了綜合保稅區,形成了超千億的電子資訊工業集群。
另一種是銷地產, 在主要的銷售市場組織生產,直接滿足當地需求。這就需要當地的市場足夠大,與在別的地方生產後透過進口來滿足當地需求相比,銷地產至少有四個優勢。 一是可以繞開進口保護關稅的限制,二是由於在銷售地組織生產自然降低了物流成本,三是可以更加及時準確的掌握市場資訊, 根據當地客戶需求調整產品設計,更加敏捷的滿足客戶需求, 四是由於在當地組織生產,稅收、利潤和GDP都留在當地,產生的就業也都是當地的, 自然形成了良性互動,也就更容易減少各種非貿易壁壘。
比如2021年美國通用汽車全球銷售汽車600多萬輛,在上海和柳州的通用工廠每年合計生產300萬輛,在中國銷售290多萬台,是典型的銷地產。通用全球2000年時銷售800萬輛,現在它的全球800萬輛已經縮減到600萬輛,這600萬輛中有近300萬輛是在中國生產、銷售,它在世界各國除中國之外也就銷售了300萬輛,從當年的800萬輛降低到了300萬輛,所以,通用在中國市場不僅可以規避中國對進口乘用車高額關稅或其他的非關稅壁壘,還可以透過占領中國市場持續不斷的研發適合中國消費者偏好的產品,使得它以更好的適應與其他車企在全球的競爭。當然隨著中國繼續擴大開放,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不斷的下降減少,貼近中國消費者,以中國銷售為其高額研發融資,進而維系全球競爭力,是很多跨國企業的首要考慮。
跨國公司選擇產地銷和銷地產兩種模式是精心計算的結果,是考慮了各種不確定性後的理性選擇和最佳方案,這兩種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減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沖擊,比如產地銷模式,蘋果和富士康之所以選擇鄭州作為生產組裝基地,是因為這裏勞動力資源豐富,物流和相關產業配套好,是經過系統考察精心計算後的決策,絕不是隨意的投資沖動。
同樣,通用之所以選擇上海、柳州作為銷地產的基地,也是因為可以近距離的獲得客戶,而獲得客戶是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的確定性。所以,綜合這兩種模式,我們反過來思考全球化,未來只要人類社會各種消費需求在不斷增長,跨國投資貿易不會停止,還會繼續增長,只不過將會以更加集約、更加經濟的方式來呈現。
在這裏我想強調的是 中國經濟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力量。 因為中國是世界獨一無二、超大規模單一市場,產地銷和銷地產這兩種模式在中國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事實上與印度碎片化的市場不同,中國超大規模單一市場加上門類齊全的制造業體系,造就了中國經濟獨一無二的強大競爭力,進而造就了不會輕易被撼動的全球供應鏈和產業分工格局,具體而言,中國市場的規模效應可以大幅攤薄制造業的研發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物流成本、市場開發成本、甚至原材料采購成本, 這種規模優勢可以影響到整個制造業成本的30-40%, 一類產品只要在中國能夠生產,馬上就能大幅壓低同類產品售價,這是中國超大規模單一市場的威力所在。
另一方面,中國擁有世界近20%的人口,一個產品一旦占領中國市場,相當於世界市場20%的一種覆蓋,在這個意義上,在中國搞銷地產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個機遇。所以,在中國銷地產、產地銷是一個非常好的結合,中國的內迴圈、雙迴圈,銷地產的產品也可以有部份外銷,產地銷外銷的產品也有部份可以內銷,所以,銷地產和產地銷在中國也是可以形成雙迴圈的。這也就是為什麽特斯拉在如今情況下,仍然宣布擴大產能,再投入幾十億進行二期建設。
第二,應對新挑戰需要穩中求進,建立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鏈體系。
前面說到的穩,但還不夠,穩只是要守住現有的盤子。但真正的守住攤子的是進攻,只有進有所取、進有所成,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我們在一些領域受制於人的境地。為此,要在產業鏈、供應鏈等產業組織層面有新的叠代升級,有更高的品質和產業體系,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占據主動,才能進一步發揮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單一市場產地銷、銷地產的優勢,發揮內迴圈、外迴圈相互促進的優勢。
我們下一步要做五個層次產業鏈的努力。 首先以產業鏈招商打造產業鏈集群, 要從過去招商引資就計畫、論計畫的點對點招商模式,向產業鏈集群招商轉變,打造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遊緊密協同、供應鏈節約高效,規模要麽不幹,一幹就是幾千億、上萬億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從這次疫情應對來看,那些產業鏈相對完整,產業鏈自成體系的地方恢復起來要比兩頭在外,高度依賴國際供應鏈的地方要快要好。這種集群化生產模式降低了從全球采購零部件所帶來的風險,在疫情時期更突出了他們的競爭力,這種集群包括上中下遊產業鏈制造業集群,還包括一個集群同類化,比如汽車可以有獨特的產業鏈集群,也可以有通用的產業鏈集群,可以五六個產業鏈集群在一起,這樣零部件企業就可以既為這家企業的品種服務,又為那個企業品種服務,產生規模效應,所以叫做產業鏈集群,同類項產業鏈集群。還有一個是上中下遊生產線服務業的產業鏈集群。如果把這三種產業鏈集群都集聚起來,這個地方應對各種沖擊的影響就會小。
二是進一步自立自強加快補鏈擴鏈強鏈,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實作補鏈擴鏈強鏈的計劃,實作更高水平的分工,更深層次的整合,集中對相對薄弱的物流保險、工業設計、金融科技、數位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大力度補短板,這是補鏈。或者要利用日益形成的貿易關系將產業鏈上下遊優勢企業匯入,形成產業鏈高度整合,這是擴鏈。還有推動現有優勢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這是強鏈。推動補鏈擴鏈強鏈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實作更高產業鏈集群,這種產業鏈集群在國外需求依舊疲軟的時候可以透過努力,營造以當地需求、國內需求為拉動的內迴圈,保證產業鏈集群的健康發展。當國際市場復蘇的時候,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產業集群規模,發展品質。透過加強區域產業鏈合作帶動全球產業鏈的大迴圈,既有助於我們防範和應對類似新冠疫情這種全球斷鏈風險,又因為產業鏈集群本身形成巨大市場份額,可以有效阻礙未來在某些關鍵領域被人卡脖子的風險。
三是培育並形成一批既能組織中下遊產業鏈水平分工,又能實作垂直整合的制造業龍頭企業,也就是核心代工的龍頭企業。 中國制造業門類齊全,實際上在全世界形成了一個十分突出的產業能力,即對復雜產品的組裝能力,這類高技術復雜產品的組裝廠,固然仍停留於微笑曲線的中間,與掌握著三鏈的跨國公司比,我們所在的中間環節增加值利益不高,但也不要小瞧了這一能力,因為它是成百上千產業鏈組成的龍頭企業,這一能力背後是對產業管理水平供應鏈組織能力的整合,也是我們不可多得的一大優勢。
富士康、英業達、華碩等五大企業,把全球電腦手機80%的產品在做總裝,這就是他們的能力,他們到哪個城市布點,哪個城市跟著形成中下遊、中上遊等幾百、上千個產業鏈集群,在這個意義上講,龍頭代工企業是布局產業鏈的一個指揮棒。中國目前也開始有了這類企業,比如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都是最近幾年新崛起的、重要的,能夠在電子制造業領域、各種機械加工領域形成龍頭代工總裝,對產業鏈進行布局排程的企業,他們到哪兒,哪個城市的產業鏈集群就會相對較快形成。
四是要培育中國自己的生態主導型的鏈主企業, 微軟公司、google公司、蘋果公司都是生態主導型企業的典型例子。以蘋果公司為例,它是沒有部件制造商,不做硬體的企業,是以智慧財產權為基礎組織全球產業鏈的特殊商業組織,蘋果公司不直接生產蘋果手機,憑它擁有的專利商標、版權品牌、產品設計軟體、資料庫等產前產後的組織管理和經營,全球化的標準,全球蘋果手機產業鏈的標準由它提供,手機供應鏈的紐帶它管控,上千個供應鏈上企業互相清算結算的價值鏈、專利支付管理的樞紐由它掌控,它掌控著產業鏈標準、供應鏈紐帶和價值鏈樞紐,主導著蘋果的生態。當前中國在部份領域也有此類企業產生,我們都要倍加珍惜。
因為掌控三鏈的企業,看起來不做制造業,只做一些服務業,但是它掌握的生態使得蘋果產業鏈的全球利潤的80%長在它手裏,而幹活的上千個企業其實只分享20%的利益,這一類企業當然站在生態頂端,中國在產業鏈發展當中不能光是由產地銷、銷地產的吸引能力,更要有組織產業鏈布局龍頭企業,特別要爭取產生對三鏈控制的企業,在這個意義上,一是要利用中國大市場為這類企業推廣套用叠代技術,提供強有力支持,二是要鼓勵這類鏈頭企業樹立全球視野,根植全球體系,透過搭建國際交流計畫合作和市場開拓平台,幫助這類企業在全球開展智慧財產權、行業標準的布局,三是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生態主導型鏈頭企業的共性特征是在底層技術上形成自主的智慧財產權,要支持這類企業的發展壯大。
五是要謀劃布局一批符合未來產業變革方向的整機產品,這是新一類產業變革的制高點, 產業鏈集群化真正的主戰場在於一些世界性的具有萬億美元級別的,對中國國內來說就是萬億人民幣級別的耐用消費品的產業鏈集群,事實上全世界每隔二十到三十年就會產生四到五個代表性的耐用消費品,進入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千家萬戶,成為風靡一時的消費主流,不管在中國、亞洲、歐洲、美國都是如此,比如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手表、自由車、縫紉機、收音機等,八九十年代是空調、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新世紀以來二十年,在中國是手機、膝上型電腦、液晶面板電視機、汽車等,這些產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往往都超過萬億美元,在中國就是萬億人民幣,哪個國家、哪個城市能夠把這些產業發展起來形成集群,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走在前列。
當下,我們不是要著眼於過去二十年已經形成的四、五個產業鏈集群互相競爭,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未來的四大件、五大件,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從符合未來產業變革的方向整機產品入手,打造戰略性、全域性產業鏈,就是這個意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導思想。今後二三十年,能夠形成萬億美元級別市場的「五大件」,大體上現在已經出現雛形,出現五個方向。 一是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二是家用機器人,三是頭戴式AR/VR眼鏡或頭盔,四是柔性顯示,五是3D打印裝置, 要積極進行前瞻性布局主動出擊,圍繞這些重點產業形成一批國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形成一批能夠在全球去布局的龍頭代工組織企業,特別是能夠形成四五個新產業的鏈頭企業。
總之,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中國穩有基礎,近有所取,假以時日,穩中求進,不僅能夠構建中國本土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鏈體系,而且還有一批能在全球布局產業鏈、供應鏈的龍頭企業和鏈頭企業,我們不是等在國內讓全球的鏈頭和龍頭,因為中國有優勢而來布局產業鏈,我們自己能夠產生龍頭企業和鏈頭企業,不僅能夠在中國布局,而且主動到東南亞、RECP地區,到其他地區布局,那時候產業鏈布局主動權是中國人說了算,這是我們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根本之道。
(整理自黃奇帆於2022年6月25日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2022年中期)「穩字當頭的中國宏觀經濟」上的發言,未經本人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