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開展受損房屋鑒定與賠付!天兵科技致歉,火箭墜落能走保險嗎

2024-07-03財經

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兵科技」)天龍三號液體運載火箭一子節火箭因試驗故障墜落起火引起廣泛關註。7月2日,天兵科技就該事件釋出致歉信。該公司表示,目前正協同當地政府開展針對周邊受損房屋的勘查、鑒定與賠付。

正如天兵科技所言:「每一次勇攀高峰的挑戰背後,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曾多次轉發「衛星保險」「商業航天保險」相關文章。

那麽,此次火箭因試驗故障墜落起火能否透過保險機制來轉移相關風險?

天兵科技將賠償受損居民

據天兵科技近日釋出的情況說明,2024年6月30日下午3點43分,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龍三號液體運載火箭在河南鞏義市綜合試驗中心開展了一子級九機並聯動力系統熱試車。試車過程中,火箭跌落在距離試車台西南1.5公裏的深山中,箭體跌落山中後解體。

對於6月30日發生的天龍三號液體運載火箭一子節火箭因試驗故障墜落起火事件,天兵科技7月釋出致歉信稱,此次墜落箭體散落在大山深處的安全布控區內,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仍對試驗基地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和負面影響。

天兵科技也表示,公司目前正協同當地政府開展針對周邊受損房屋的勘查、鑒定與賠付。將確保每位因試驗故障遭受財產損失的居民都能得到及時、高效且公正的賠償。

對於此次發射是否有保險進行保障以及後續是否涉及保險理賠,北京商報記者致函采訪天兵科技,截至發稿,該公司未進行回復。

根據上述事件,業內人士分析,天兵科技的天龍三號液體運載火箭在試驗過程中出現了故障,導致火箭墜落並起火,這一情形可能屬於責任保險的承保範圍,具體是否屬於承保範圍,如果投保了相關保險,則需要根據保險合約的具體條款以及事故的詳細情況來判斷。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分析表示,火箭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主要承保火箭發射過程中可能對第三方造成的損害。在上述事件中,如果火箭發射過程中對第三方造成了損害,如周邊居民的房屋受損,那麽這可能屬於火箭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的承保範圍。

多款保險可覆蓋航天全周期

提及航天系統工程,規模龐大、運作復雜、耗資巨大、風險集中是其典型標簽。與此同時,航天保險已經成為化解航天計畫風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航天保險是指投保人和承保人按照保險合約的約定,由承保人為在整個航天發射活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所造成的各項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航天保險中有共保和分保(再保險)兩種形式。

記者梳理發現,航天保險其中有包括衛星保險在內的多個細分險種,其中,商業發射計畫都要統一投保衛星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

楊澤雲表示,包括衛星、運載火箭、太空梭等各種航天產品在內的航天工業是耗資巨大、風險極高的科技活動。如果航天器發射成功,可以帶給全人類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然而,如果失敗或者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相當巨大。因此,在發展航天工業的同時,也一般透過保險的方式來轉移風險。

「一般來說,航天保險根據航天工業活動的過程來進行承保。具體來說,包括航天器發射前保險、發射保險、壽命保險。其中,發生前保險是對航天器在制造、試驗、運輸、安裝等發生前的過程中所遭受的意外損失提供風險保障的保險,同時,一般還提供第三者責任保險;發射保險是從航天器點火到發射後一定時間為止期間內發射失敗提供風險保障的航天保險,一般既包含航天器本身的損失,也包含發射失敗導致第三者的人身或者財產損失;壽命保險則是對航天器發射成功後到一定時間內提供意外損失保障的保險,主要承擔航天器因為太空風險或者自身原因造成墜毀、不能收回或者失去作用造成的損失責任。因為航天器是高科技產業,所以,一般也將其歸屬於科技保險。」楊澤雲表示。

不論能否觸發保險理賠環節,投保相關保險的保費都是業內關註的話題。以研制並行射一顆衛星為例,資金投入動輒上億元。那麽,為火箭或衛星等購買保險,價格幾何?

雖然行業鮮有保險公司公開透露保費明細,但從相關中標公告中,不難發現其中的「秘密」。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2023年披露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三號06星航天保險計畫中標公告,風雲三號06星航天保險計畫的首席保險人為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成交金額約為4500萬元。該計畫涉及風雲三號06星發射保險、在軌保險、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相關險種的預設保額合計達30億元左右。

具體來看,以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為例,該保險零免賠額,風險期間覆蓋運載火箭意向點火後365天。並且,該計畫的共同保險人包括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內的十余家險企。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保險涉及的理賠並不鮮有。6月25日,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衛通」)釋出公告稱,公司營運管理的中星6C衛星主要用於廣電專用衛星在軌安全備份,該星因衛星推力器出現故障,導致推進劑消耗增加,預計衛星剩余壽命減少。公司根據星群在軌保險保單規定,已向首席承保商提起中星6C衛星保險理賠程式。近日,該公司與保險承保商就賠付方案達成一致意見並簽署【責任解除協定】,確認中國衛通可從保險承保商獲得中星6C衛星的保險理賠款為3221.74萬美元。

需攻克保費厘定等難題

中國航天保險於20世紀80年代正式開始孕育;2004年進入市場化元年,進入了「半政策半市場」時期……從國內航天保險市場發展歷程來看,中國航天保險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在內的保險公司均有所涉獵航天保險領域。比如,人保財險獨家連續13年首席承保中國衛通星群在軌保險;2015年至今,平安產險首席或獨家承保18顆遙感衛星發射及在軌計畫;2021年,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還獨家承保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車在軌壽命保險計畫。

然而,航天保險的開發中仍面臨一些挑戰。不僅需要專業的經營團隊和技術人員來評估風險,業內人士也表示,航天活動具有高技術、高保額、高風險的特征,加之國內發射航天器數量及事故數量有限,導致保險費率較高且設計較為復雜。此外,市場規模有限,全球航天保險的保費收入每年在6億美元左右,屬於小而精的險種,市場規模相對較小。

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近期撰文指出,衛星保險的費率厘定除了需要考慮衛星自身技術成熟性和可靠性的諸多技術因素影響之外,還需考慮很多外部因素,定價機制比較復雜。而衛星技術的日新月異決定了在衛星保險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保單條款和固定的費率,對每個計畫的承保都需進行客製。

「由於標的少,理論上來說,並不符合大數法則,因此航天風險並非理想可保風險。有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共進行了223次航天發射任務,共發射航天器2932個。全球一年共超過200次,航天器不到3000個。」在楊澤雲看來,由於航天領域涉及國家科技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發展,大多數國家都為了支持航天發展而開辦了航天保險。但由於不滿足大數法則,航天保險經營面臨較大風險。一方面,多家保險公司共保,另一方面,透過再保險市場分保,最後,還需要政府的支持。

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火箭衛星技術的發展、衛星功能越來越豐富,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與航天相關的風險也會表現得越來越復雜多樣,因此加大產品開發創新力度是必要的。欲進一步擴大航天保險覆蓋面,要根據相關主體的風險保障需求來開發設計相關保險產品。比如可以進一步將保險責任拓展到相關工作人員的人身保障、從航天器制造到發射過程中的第三者責任保障、太空實驗保障、衛星商業服務責任保障等領域。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