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中國市場打噴嚏,歐洲車企閃了「腰」

2024-09-15汽車

2024年的歐洲車企,似乎進入到了一個身份轉換期。

近日,中汽協釋出的8月份及前8月產銷數據。數據顯示,前8月銷量達到1876.6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1021.3萬輛,同比增長20.4%,銷量占有率達到63.2%。對比之下,德系銷量占有率從2020年以來連續下滑,前8月僅為15.4%。

一方面,歐洲車企在中國市場銷量進一步收緊,另一方面,多數跨國車企市值在7月份後相繼踩下「急剎車」。一份汽車市值研究統計顯示,90%的跨國車企7月市值出現下滑,大多集中在10%左右,其中Stellantis 下滑振幅最大,達到17.2%。

不能說歐洲車企在華銷量占比減緩和車企市值變化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但將目光放置到2024年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營運,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中國市場格局的變化,正在嚴重影響著歐洲車企的銷量情況,甚至改變了其整體發展局勢。

1

歐洲車企業績下滑「調速」

回顧2024上半年,整個中國汽車市場處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尤其在去年的市場基調下,今年已到達競爭的「頂峰」。在通縮式價格混戰過程中,中國汽車市場從卷價格到卷技術,再到卷銷量,如火如荼的開發中,跨國車企成為最大「受害者」。

由於市場需求放緩、「價格戰」激烈,疊加通貨膨脹等因素,大眾集團、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等多家車企上半年在華銷量出現下滑。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寶馬在華銷量為37.59萬輛,同比下降4.2%;奔馳銷量35.26萬輛,同比下降6.5%;奧迪銷量32.04萬輛,同比微降1.9%。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在中國市場「失速」加重,跨國車企現在已開始陸續下調今年的利潤等目標。

近日,寶馬集團對2024財年業績指引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具體調整主要包括:與上年相比,交付量略有下降(此前為略有增加);2024年息稅前利潤率將在6%至7%之間(此前為8%至10%);資本使用報酬率(RoCE)在11%到13%之間(此前為15%到20%)。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大眾集團也將全年營業利潤率預期下調至「6.5%到7%」,全年營收增長預期為5%。而在整個上半年中,大眾集團的稅前利潤已同比下降11.4%;營業利潤率降至6.3%,低於去年同期的7.3%。其中核心大眾品牌的營業利潤率降至5%。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同樣采取了類似的舉措。在第二季度業績報告中,奔馳的營收、息稅前利潤同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降低的業績數據中,奔馳集團預計今年的調整後銷售報酬率將在10%-11%之間,低於之前的目標範圍10%-12%。

沃爾沃汽車近日也將今年的營業利潤率(剔除合資企業和聯營公司)預期從「8%以上」降至「7%-8%」,而在進行業績目標調整的前一天,沃爾沃汽車剛剛放棄了2030年實作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2

中國為「因」,歐洲為「果」

從一眾歐洲車企的表現來看,其業績指標數據全部呈現下滑趨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而最根本的莫過於在中國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歐洲車企的優勢正在快速減弱。

今年7月初時,雖然BBA紛紛宣布將全面結束「價格戰」,以品質和服務重新樹立豪華車市場的標桿。但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策略調整是豪華汽車品牌試圖在保持市場競爭力和維護品牌形象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其之後能否真正作用到消費市場中,改變市場競爭格局還需時間檢驗。

要知道,當前大多數跨國車企的最大市場之一是中國,然而受中國汽車品牌和新能源品牌的崛起,使得跨國車企的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導致跨國車企的銷量成績每況愈下,加上部份售價也有所下調,收益也相應降低。

除了中國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外,當前中國車企加速出海,在海外建廠進行全方位布局,這一度給跨國車企在當地市場的電動化發展造成了很大威脅。

如大眾汽車集團 CEO 奧博穆近日在執行關停德國本土工廠時所說,經濟環境變得更為艱難,新競爭者正進入歐洲市場。作為制造業基地,德國的競爭力正在進一步落後,大眾必須果斷行動。

因中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受到重創的不止是歐洲的汽車企業,數據顯示,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其電動汽車的註冊量在7月份同比下降36.8%,整個上半年電動汽車新註冊量的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15.8%下滑至12.5%。在一系列下滑數據的背後,反映出歐洲等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波動。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在國外市場的價效比遠超當地品牌,且技術更為先進,配置更為豐富,從中國到全球,中國電動汽車已經占到全球領先位置,即便未來會面臨高關稅,但也占有較大優勢,歐洲車企需要保持謹慎態度。

3

「逆風」之下,皆為勇夫

有經濟學家指出,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車企必須考慮到日益嚴峻的全球貿易關系、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加速、供應鏈問題和芯片短缺等情況,這都將在很大程度影響歐洲車企在中國以及全球的發展形勢。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歐洲車企不斷遭遇「逆風」,這時就需要它們及時應對並避免局勢變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這個層面出發審視跨國車企調整戰略目標,這既是對未來的一種合理預期,也是在資本市場給投資者進行心理預防。可回過頭來說,無論是區域市場原因,還是電動化的趨勢變化,車企要做的就是透過調整自身戰略、夯實產品實力,在中國市場實作維穩發展。

面對中國的挑戰,寶馬集團首先強調,未來將透過加大研發投入和加快本土化研釋出局,特別加強電動化和數位化研發等方面的發展,以實作永續發展。同時寶馬集團將於2028年推出量產氫燃料電池車,致力於在2050年之前實作「碳中和」,並率先在高端乘用車領域釋出量產氫燃料電池車。

此外,大眾集團表示不再一味追求激進電氣化,而是在推進電動化的同時不放棄燃油車市場;奔馳在中國保持謹慎態度,近日已官宣擬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在華投資超140億元,以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與電動化行程;沃爾沃汽車則堅定不移地推動電氣化轉型和投資純電動車型……

當然,也有汽車行業專家認為,盡管德國車企在電動化方面暫時放緩步伐,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市場逐漸成熟,這些車企可能在未來重新加碼投資電動汽車業務,在中國市場找到新切入點。

在下半年的角逐中,跨國車企面臨的形勢會更加復雜,而這不是一家車企的事,也不是一個市場的事,而是全球汽車需要共同面對且一起解決的事情。該過程中,跨國車企需要時刻根據中國市場變化,審時度勢,及時作出適應力戰略調整和目標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