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各家新能源車企有啥是主流趨勢的話,除了飛行汽車,似乎就是AI了,就在最近又有一家新勢力發聲要發力做AI,造車新勢力紮堆做AI到底該怎麽看?AI能成為新勢力們的解藥嗎?
一、又有一家新勢力要做AI?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小鵬汽車再次強調自己要成為一家AI公司。據晚點Auto報道,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在釋出的2025開年內部信中表示,未來10年是AI的時代,AI的發展浪潮趨勢會比行動網際網路更大、持續時間更長,沒有人能打敗趨勢,AI也會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小鵬要成為全球領先AI汽車公司」。
過去一年,小鵬在以智慧駕駛為核心的AI研發投入上花費35億元,推出了覆蓋全國的自動駕駛系統,整車智慧生態也得到繼續升級。2022年4月,小鵬開始 「端到端」AI化的研發,並在今年5月上線智慧駕駛「端到端」方案,何小鵬在內部信中表示,10年對AI技術堅定投入,小鵬已開始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優勢和成本優勢,讓長板更長和更廣。
在內部信當中,何小鵬全面總結了小鵬2024年在產品技術、市場行銷、組織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取得的進展。目前小鵬的已經超額完成20個點的毛利變化,建立了從產品定義到交付的全鏈條規模化和體系化的能力。
何小鵬認為,2025年汽車市場的競爭一定會更加激烈,價格戰會從1月開始點燃。2025年,小鵬計劃推出多款全面搭載小鵬AI體系技術的全新車型,何小鵬稱,全年幾乎每個季度都會推出重磅新品和改款。
無獨有偶,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AI對於理想意味著全部」。「消失」9個月的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一回到公眾視野就這樣說道。李想認為,人工智慧將成為所有裝置、服務、套用和交易的核心入口,對蘋果而言,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如今這樣的判斷,同樣成為理想命運的拐點。在公司內部,李想更是對其高管說過,「如果不做人工智慧,我們將什麽都不是」。
李想表示,一個真正的大模型產品一定是能夠去自主使用所有的裝置,擁有所有的服務,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慧。在李想看來,一個真正的AI超級套用,得自主地使用所有裝置,具備所有服務。「理想同學」將來不僅可以在車上,還可以出現在手機、電腦,甚至智慧眼鏡上。
理想不僅在智慧駕駛領域投入巨大,還在基座模型、端到端和視覺語言模型(VLM)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布局。他提到,理想的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其中近一半用於AI領域。李想認為,隨著大模型的出現,人類將迎來根本性的改變。
二、做AI能成新勢力們的解藥嗎?
近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家造車新勢力,紛紛在AI領域發力,希望透過技術創新和套用,在這場汽車產業變革中占據主動地位。那麽,AI能否真正成為造車新勢力的解藥呢?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件事?
首先,AI正在快速改變著汽車產業。在當今汽車產業中,AI所代表的智慧汽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整個行業。其中,自動駕駛技術的高速發展是一個關鍵因素。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自動駕駛從最初的概念逐漸走向現實,並且正在向著更高級別的自動化邁進,其速度可謂是一日千裏,從最初的輔助駕駛功能,如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到如今部份車企已經能夠實作特定場景下的高度自動駕駛,甚至朝著完全可靠的無人駕駛目標穩步邁進。隨著傳感器技術、演算法最佳化以及算力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持續增強。
這種變革的力量不容小覷,因為它極有可能徹底顛覆傳統的汽車使用模式與市場格局,僅以蘿蔔快跑為例,其已經基本上可以實作了大規模的商用,甚至對其試驗城市的出行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面對如此巨大的變革浪潮,造車新勢力們深知,只有搶先入局,積極投身自動駕駛研發,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擁有上桌分羹的機會。倘若此時猶豫不決,待技術成熟、市場格局固化後,再想切入將難如登天。
同時,,智慧座艙也已成為新勢力車型的標配,而 AI 更是這一標配背後的靈魂所在。智慧座艙旨在為駕乘人員提供全方位、個人化的舒適體驗。透過 AI 技術,車輛能夠精準感知車內人員的狀態,自動調節座椅、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可以依據駕駛員的習慣偏好,智慧推薦音樂、導航路線;甚至借助語音互動,實作諸如控制車窗、查詢資訊等復雜操作,解放雙手,提升駕駛安全性與便捷性。新勢力們敏銳捕捉到這一關鍵要點,因而將 AI 作為智慧座艙研發的重中之重,力求借此打造差異化有利競爭,吸引更多消費者青睞。
其次,AI也是新勢力們突破競爭紅海的優先選項。新能源汽車市場在近年來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這個領域,市場競爭已經逐漸白熱化。在這個市場中,消費者面臨著眾多的選擇,包括不同品牌、不同車型、不同的續航裏程、不同的價格區間等。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傳統的競爭手段,如價格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消費者,但從長遠來看,單純的價格競爭會導致企業利潤空間的壓縮,並且難以建立起永續的有利競爭。
相比之下,科技創新,特別是AI創新,為新勢力提供了一個破局的選擇。AI技術在汽車上的套用可以帶來許多獨特的賣點。僅以使用者體驗為例,AI 驅動的智慧互動系統能夠實作跨場景、多模態的人車溝通,打造出專屬的、沈浸式的車內智慧生態,讓每一次出行都成為一種享受。這些基於 AI 的獨特賣點,不僅有助於新勢力在終端市場吸引消費者,提升品牌忠誠度,還能支撐產品的高端化定價策略,擺脫低價競爭的泥沼,為企業創造更為可觀的利潤空間,進而保障持續的研發投入,形成良性發展閉環。
第三,新勢力布局AI不僅僅因為車。正如李想所說,理想做AI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汽車這麽局限。理想的AI可以套用到車機之外的各個智慧場景,這反映了新勢力企業布局AI的一個重要原因——獲取除汽車之外的收益。
以車機系統為例,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車機系統可以成為一個智慧的行動終端。除了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車內的智慧服務外,還可以與外部的智慧裝置、智慧家居等進行連線。例如,當使用者在車內時,可以透過車機系統控制家中的智慧裝置,如提前開啟空調、檢視家中網路攝影機等。這種跨場景的套用拓展了AI的套用範圍,也為新勢力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對於新勢力企業來說,如果能夠將其在汽車上研發的AI技術拓展到其他智慧場景,就可以實作技術的復用,降低研發成本,同時開拓新的市場,增加企業的收益來源。這也是新勢力企業布局AI的一個重要戰略考量。
第四,AI雖好但風險也並不小。盡管發力 AI 為造車新勢力們展現出諸多誘人前景,但必須清醒認識到,在大模型等 AI 技術高速發展的背後,高投入所伴隨的高風險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新勢力企業頭頂,時刻不容忽視。
AI 研發,尤其是前沿的自動駕駛與智慧座艙大模型訓練,堪稱一場資金的 「無底洞」 式消耗戰。從研發人才的高薪聘請,到海量數據的采集、標註與儲存,再到超級算力的租賃與維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持續不斷地註入巨額資金。據不完全統計,一家造車新勢力企業若要建立起具備行業競爭力的 AI 研發體系,每年的投入少則數億元,多則上百億元,這對於尚未實作穩定盈利、資金鏈相對脆弱的部份新勢力而言,無疑是沈重的財務負擔。一旦後續資金補給不及預期,研發行程受阻,前期投入極有可能付諸東流,企業甚至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
在市場方面,雖然AI在汽車上的套用前景廣闊,但消費者對於AI功能的接受程度和付費意願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一些消費者可能對新技術持保守態度,擔心新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市場上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除了新勢力企業之間的競爭,傳統汽車制造商也在積極布局AI技術,科技巨頭也有可能跨界進入汽車AI市場。這種復雜的市場環境使得新勢力企業在發力AI時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造車新勢力全民發力 AI 是順應汽車產業智慧化變革大勢的必然之舉,但如何平衡好機會與風險之間的關系將是每個參與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如何找到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的新模式,其實也正在考驗著各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