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突發解讀:本田、日產兩大汽車巨頭將合並,本田已回應!

2024-12-20汽車

汽車行業的大變革,不單單只是發生在中國。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已經就可能的合並展開談判。報道稱兩家公司計劃透過成立一個單一控股公司來營運,並將很快簽署一份關於新實體的諒解備忘錄。另外,由日產控股的三菱汽車也有可能被納入到新的控股公司旗下。

針對這一訊息,本田方面已經做出回應:正在考慮幾種選項,包括合並、資本合作或設立控股公司。據悉,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最快或在12月23日釋出有關可能合並的正式聲明。

但不管最終是本田和日產會以哪種形式進行「合並」或者「合作」,都將可能是自2021年Stellantis集團成立以來全球汽車行業最大的一次重組事件。這意味著日本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輪重新的整合梳理。

為什麽是日產和本田?

很多人會基於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將這種合並稱為「弱弱聯合」。其實如果從全球市場的銷量來說,雖然日系品牌在全球範圍內銷量都有所下滑,但日產加本田全年仍然有700萬輛左右的銷量,加上三菱大約有800萬輛,從規模上來說可以超過Stellantis和現代汽車,排在全球第三的位置。

壓力主要在財務上,特別是日產的處境更為艱難。今年早些時候的報告稱,當前日產的最大單一市場北美市場,營業利潤已經下滑了99%。據報道,日產僅剩12至14個月的現金儲備,並且還面臨著激進股東的壓力和巨額債務負擔。

本田方面雖然沒有那麽危險,但截至9月30日的六個月內,本田收入增長了12%,低於市場預期。三季度本田的歸母凈利潤僅有6.56億美元,同比下滑了61%。另外,本田已經再次下調了業績指引,這意味著本田的凈利潤還有大幅下滑的可能。

所以在目前這種大變革階段,即使銷量還沒到崩盤的程度,但是各家汽車制造商還是需要從資本層面上做好應對未來挑戰的準備。其實在此之前,豐田汽車已經入股了斯巴魯、鈴木汽車和馬自達,之前豐田無論是發表唱衰電動車的言論,還是釋出新的產品戰略,都是拉著一群小弟一起月台。雖然還不能稱為「合並」,但也已經是一個戰略同盟。

現在本田和日產也謀求合並,也就不難理解了。

日系車企轉型的代價

從企業層面來看,本田日產和三菱如果合並,將會是一個日本版的Stellantis集團。但與其將其看成是兩或三家車企之間的「抱團」,不如看成是整個日本汽車產業為了應對未來轉型和挑戰,所做的一種的格局重塑。

今年日本7家主要汽車制造商釋出的上半年財報中,有5家的銷量、利潤都出現了同步下滑。日本車在全球市場的整體低迷已經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從市場角度來看,是受到中國品牌崛起的影響。日系車在全球市場上主打的賣點都是低價、省油和耐用。而眼下,中國品牌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從價效比、節能等方面都超越了日系品牌。

但如果從產業角度看,日本汽車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在未來的趨勢,而不是短期的市場表現。

由於日本本土市場過度依賴於傳統的燃油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致使整個日本汽車產業在電動化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在電動化市場規劃上,以及電動化產業鏈布局上都全面落後於中國,甚至美國。雖然現在日系車企已經決心要迎頭趕上,但已經錯過了第一波電動車發展的黃金時期。

技術研發、產業鏈布局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補課」是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代價的。一方面要應對的是全球市場低迷和競爭壓力帶來的銷量、利潤下滑,另一方面則是要為電動化轉型投入很多,這對每家車企的財務狀況都是考驗。從資本層面來說,與其各幹各的,不如一起聯手聚焦,這才是促使日系車企們紛紛開始抱團的原因。

全球車企都在地震式的劇變

不光是日本車企,戰略收縮、降本增效、抱團取暖,是全球車企目前正在做或者2025年即將要做的事情。

眼下的德國狼堡,大眾汽車集團正在為關閉工廠、裁員和全員降薪等決策和相關工會談判。在談判沒有達成協定之前,聲勢浩大的工人罷工在大眾汽車全德國的10個工廠同時持續進行著。

大眾的目的非常明確:降本。今年1月-9月,大眾集團的營業收入為2372.79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8333.84億元),同比增長0.9%;營業利潤達129.07億歐元(折合人民幣997.29億元),同比減少20.5%。如果再不采取全面措施恢復競爭力,大眾可能將無法承擔未來電動化轉型所必要的投資。

底特律三巨頭中,通用汽車剛剛在上周正式宣布,將不再為子公司Cruise的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提供資金,相關部門將並入其他技術團隊。這意味著通用在自動駕駛出租車上投入的總計100億美金等於是打了水漂。另外,通用今年已經在美國本土裁撤了1000多人,明年計劃還將解雇將近1700人。這背後是通用正在面臨著巨大的削減成本的壓力。

福特的電動車業務仍然陷在虧損的泥沼裏,預計今年全年虧損高達50億美元,基於此福特也再次下調了2024年的盈利預期。並且,福特已經計劃從2025年開始關閉歐洲的部份工廠,並且在歐洲裁員4000人。

在中國,價格戰和殘酷的「內卷」已經開始自然淘汰一部份車企,今年高合、哪咤、極越相繼爆雷。而頭部車企們,也已經開始預見性的主動從戰略層面進行自我內部的整合,以更加聚焦核心業務。比如像吉利在今年就釋出了【台州宣言】,開始對旗下子品牌進行整合。可以預見的是,還會有越來越多車企從內部或外部開始進行調整。

大變革背景之下,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全球汽車產業都以各自的方式在準備著應對更加困難而艱巨的挑戰。(文/優視汽車 老炮 )

註: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一並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