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中歐電動車關稅,馬克龍在巴黎車展說了大實話

2024-10-21汽車

中國和歐盟之間,關於電動車關稅的談判進展如何?

10月17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回應稱「雙方在一些領域已取得重要進展」,但是,「由於歐方始終未積極回應涉及中歐業界核心關切的問題,磋商還存在重大分歧」。重大分歧的根源到底在哪裏?正在巴黎舉行的第90屆國際車展藏著「答案」。

「即使面臨困難,也要堅持下去」

10月初,歐盟投票決定,將對中國制造的電動車加征關稅,稅率從之前的10%提高至最高45.3%。這是中國電動車在嘗試開啟歐洲市場大門後,面對的最強大的阻力。盡管如此,今年的巴黎車展上,仍然有9家中國汽車品牌亮相,包括上汽大通、比亞迪、賽力斯、廣汽、小鵬、零跑、東風、紅旗、創維。

與此同時,在車展上,一直對是否要all in電動化比較遊移的歐洲車商依然努力展示他們在電動化層面取得的進展。雷諾推出了新款純電版SUV「雷諾4」等7款新車。特別是1961年上市的「雷諾4」,曾是全球累計銷量超過800萬輛的代表性燃油車。而很多歐洲本土品牌像雷諾一樣,以復活經典車型,推出電動版進行電動化轉型。

作為10個贊成追加關稅的歐盟國家之一,法國總統馬克龍試乘了雷諾車後表示,法國希望透過推動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來促進法國的再工業化——「法國必須繼續推進再工業化,繼續創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即使當前面臨困難,我們也要堅持下去。」

此次表態意味著,未來在東歐、南歐選址設廠的中國車企,即便實作了在地化生產,中國品牌電動車仍舊會面臨其他阻礙。

歐洲「醒」了,但「醒」得很痛苦

影響就業,就是影響選票。然而,歐盟一些國家同步取消電動車補貼的做法,已經不可避免地動搖了市場對於電動車的需求。可以說,歐洲是「醒」了,但是「醒」得很痛苦、很矛盾。

今年7月,德國新車市場電動汽車銷量大幅下滑,同比下降近37%,主要原因是因為經濟放緩、政府預算出現危機,德國政府決定終止電動汽車補貼計劃。該計劃曾為購買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新車的消費者,提供最高6000歐元的補助。自2016年以來,德國已為210萬輛電動汽車支付了100億歐元,但電動汽車在德國新車銷量中的占比剛剛超過20%。不僅是德國,瑞典也在2022年年底取消了類似的補貼計劃,該國電動汽車銷量隨即大幅下滑。

將歐洲汽車工業在中國競爭對手面前表現出的脆弱,歸咎於中國「不公平」的補貼,明顯回避了問題的根源:自從一個多世紀以前,汽車被發明以來,歐洲已經不再處於創新的前沿;而當中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時,歐洲的汽車制造商一直等到「柴油門」醜聞後,才開始轉變。

除了起步落後,歐洲人還犯了戰略上的錯誤。

當中國車商專註於大多數人都消費得起的、價格實惠的電動車型時,歐洲的汽車制造商則瞄準了高端車市場,售價低於2萬歐元的第一批歐洲電動車,今年才剛剛開始上市。其結果就是,中國品牌較早地積累了如何降低成本的經驗,同時受益於汽車行業非常重要的規模經濟。中國車商有能力在18個月裏就開發出一款車,而歐洲品牌的開發時間幾乎是中國的兩倍,這使得中國車商能夠不斷適應買主熱衷於技術創新的、非常不穩定的汽車市場。

從政治上來說,實施關稅壁壘是有用的。但是,在工業層面,這肯定不是有效的措施。要想駕馭洶湧而來的中國電動汽車浪潮,需要順著浪潮弄潮,而不是阻攔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