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去年的,當時的大眾ID系列在價效比方面不能與國產新能源車相比。
而近期,上汽大眾ID.3從16.2888萬降到了12.59萬元,8月份銷量也破萬了。隨後,一汽-大眾ID.4 CROZZ推出優惠活動,新車售價低至14.59萬起。目前的3000輛ID.4 CROZZ已經銷售一空。
那麽,僅僅一兩年,前後差別為何會如此大呢?先來看看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畫像。
![](https://img.jasve.com/2024-4/c94f5a8f3a29e72f461bd395b0705c7f.webp)
可以發現
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人群日趨年輕化,根據調查,00後考慮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因素為駕駛感受、節能環保,90後更註重用車成本、日常出行以及配置功能多樣性。因此,在價效比方面大眾不占優勢。
![](https://img.jasve.com/2024-4/28babd7c3b21c244b2dd2cd91cd9c2e8.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4/cce817f8ed73d8f46d755d677f0f6a28.webp)
在中國市場,大眾應該是合資電動車領域發展較好的國際車企,不可否認大眾ID.系列的機械素質都不錯,而且給出了非常高的優惠力度,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的關註。
但仍然無法與中國電動汽車競爭,隨著眼下「價格內卷」的汽車市場競爭中,大眾ID.家族的壓力也就有了。
同價位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在智慧化、舒適性方面要比大眾ID.系列產品更值得考慮。
![](https://img.jasve.com/2024-4/674bf39611d2e8d3044a837bb3141a79.webp)
ID系列在產品定義上依然是低調穩妥路線,造型設計無亮點;動力指標不追求激進拔尖,續航、加速夠用即可;智慧化方面,能用就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連駕駛質感,也是符合大眾一貫的質感特點,不突兀,不冒險。
但對大部份純電車的目標消費群體,他們買一輛純電車,更看重的其實還是智慧化、電動化,而這,恰恰是ID系列最不擅長的。
今年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三車企分別是比亞迪、廣汽埃安和理想汽車,而上汽大眾未進入TOP10。
![](https://img.jasve.com/2024-4/96b0bdb26ebeebe6da22701afcf8a9cb.webp)
如果ID系列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得一個好的發展,可能需要明白如今的消費者想要什麽,然後轉變思路,進行創新和突破,而不是還在燃油車的層面上來賣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