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為什麽中國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

2022-07-01汽車

現在全世界都看清了一個真相,那就是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曾經西方人認為,只要打著環保的大旗提出發展新能源,那就能限制中國的工業產能,讓中國每年花大量的金錢購買碳排放指標,這種明目張膽的陽謀,既站在了道義的高點,又控制了中國的實力,還能變相的養肥自己,簡直就是一舉三得的天才謀劃。

可讓西方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幾年時間,中國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你的陽謀,也是我的陽謀,真正的較量,現在才剛剛開始。

不信,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不一樣的新聞。

先說第一個新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6月份,中國原油的進口量同比下降了10.7%。

我特意查了下數據,2023年一整年,我們光買石油,就花了高達2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照10%的目標去削減石油的進口,那每年能省下高達2000億人民幣,而中國最新服役的航母福建艦,預估成本也就在400億人民幣左右,所以理論上來講,發展新能源,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會極大的加快中國航母下水的速度,也會極快的拉近中國海軍和美國的規模差距。

再來看第二個新聞,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數據,2023年中國總共進口了汽車79.9萬輛,同比大幅下滑了8.9%,創下了近10年來汽車進口的最低數據,而7年之前的2017年,這個數據還是124萬輛,按照平均每輛汽車進口費用29萬人民幣去算,相比2017年,我們光買汽車這一項,就少花了1200多億,又省下了3艘航母。

這樣的成績得益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大爆發,我們從世界第一大汽車進口國,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這還沒完,我們接著看第三個新聞,根據專業機構的統計,2023年,中國的汽車產業鏈銷售、維修、改裝累積創造了7.44萬億人民幣的銷售額,成為了中國重要的經濟支柱行業之一。如果你對這個數位沒有概念,我拿另一個行業進行對比,房地產,大家都清楚,是我們無可爭議的支柱型產業,它在2023年創造的銷售額也才23.76萬億,也就是說汽車行業創造的效益,已經接近地產行業的1/3,雖然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成長空間我們完全可以期待,畢竟以前中國的汽車行業可是連房地產行業的零頭都比不上,你看現在,再想想10年之後,那時候會是什麽樣的場景?

最後來看第四個新聞,根據統計局釋出的數據,2023年,中國的光伏和風力發電量,已經超過了中國的居民用電量,也就是說就算只靠光伏和風力發電,也能維持中國人基本的生活。

如果放到國際上去對比,那我們僅僅是光伏和風力的發電量,就超過了俄羅斯和日本,高居世界第四,如果再加上水電這些可再生能源,甚至我們還能超越印度,成為僅次於世界霸主和我們自己的超級發電大國。

這是一個何等誇張的數位啊,讓那些叫囂新能源無用論的人,徹底啞口無言。

我之所以要講這四個新聞,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去爭論發展新能源有沒有用,因為事實已經在打很多人的臉。

當年我們要發展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我記得清清楚楚,國內一大群公知和目光短淺的人說這就是在浪費錢,有這麽多錢,為什麽不發給老百姓,這樣的言論當時全網都是,偶爾有一兩個站出來說新能源是趨勢的人,也會被嘲諷看不清問題的本質,但真正看不清本質的人,其實是他們自己。

因為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件事,表面看是汽車行業的事,但實際上卻是全球的能源革命之爭,而 誰能在能源革命中占得先機,是事關國運的重大事件。

不信你看看歷史。

當年美國為什麽能夠快速崛起?因為美國在開發密西西比河平原和西部的時候,發現了大量的石油資源,所以美國一躍成為了輪子上的國家,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而蘇聯為什麽在80年代的時候實力會出現嚴重的衰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東頻繁的鬧石油危機,然後80年代西方石油需求大跌,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而蘇聯的外匯很大一部份都是依賴於石油的出口,所以當石油賣不出價的時候,缺錢的蘇聯人一下子日常物資都開始短缺了,別說買那些小家電了,就連買個麵包都得排長隊,這樣維持了幾年,人心慢慢的就散了。

我們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麽80年的時候我們那麽困難?就是因為石油緊缺,不僅沒辦法透過賣石油去賺錢,每年還要拿大量的錢去進口石油,這樣的局面讓我們根本就沒有多的錢去買西方先進的裝置,所以逼急了我們連東風快遞都賣給了沙烏地,那段艱苦歲月,現在看來簡直是難以想象。

正是因為經歷過這段歷史,所以進入21世紀之後,我們非常重視能源領域的發展。

比如說2006年的時候,我們上馬了特高壓技術。

然後2008年之後,我們又開始大力扶持光伏和電動車領域。

當時很多人看不懂這些操作,天天在網上跟著罵,可你現在再看這些布局,是不是小學生都能看懂國家的布局?

光伏負責發電——特高壓負責運輸電力——電動車負責消費電力,這是一個完美的閉環,一旦產業布局成型,那中國就能同時解決能源安全和產業升級這兩個重大難題。

就拿新能源汽車來說,很多人對這個行業的理解非常膚淺,以為就是賣一個鐵盒子,但實際情況遠遠比你想的復雜。

我們為什麽要發展新能源汽車?除了眾所周知的能源安全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一個是打破西方的技術封鎖。

因為在燃油車領域,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希望追上西方,這不是我們的能力強不強的問題,而是西方花了上百年的時間,已經把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專利搞到了極致,只要我們進行技術研究,立馬就發現全是西方的專利,我們前進的路已經被他們給堵死了。

而且一開始我們想大力發展的也並不只是電動汽車,氫能源汽車我們也考慮過這條發展路徑,但最後我們一合計,發現日本這個國家竟然壟斷了全球83%的氫能源專利。

所以最後我們果斷決定押寶電動車,因為這條賽道大家都在同一起點。

這才是我們發展電動汽車最開始的起因,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句話, 歷史的抉擇,一定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的最優解 ,我們之所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就是因為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就是最適合我們國情的選擇。

現在看來,我們果然選對了方向,根據我查到的數據,經過十幾年的布局,在新能源領域,我們在全球已經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全球41%的鈷礦,73%的鈷精煉,77%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和92%的負極材料全都在我們手裏,還有全球66%的鋰電池在國內組裝,54%的電車在中國制造。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這意味著西方只要也發展新能源汽車,那最大頭的利潤必然會來到我們手裏,我們終於不用打長工,也能享受一下躺著賺錢的感覺。

而且除了打破技術封鎖這個原因。

還有第二個原因,那就是 新能源汽車將給中國帶來極大的產業利潤。

很多人以為汽車就是賣個鐵盒子,但實際上這個行業的利潤非常恐怖,後續產生的價值會遠遠超過賣車的利潤,因為它是一個高附加值的產業。

那什麽叫高附加值呢?我拿手機行業進行說明,蘋果賣手機到底賺的是什麽錢?並不是只有一個鐵盒子,而是我們在使用手機的時候還會使用手機的市集、手遊、系統、雲盤、瀏覽器,這些都可以進一步賺錢,就拿手遊來說,很多人每年在手遊會充很多錢,不要以為錢只是給遊戲公司賺了,那種廠家專屬的手遊伺服器,手機廠商也是要分成的,所謂的附加值其實就是這麽回事。

汽車行業也是一樣的道理,新能源汽車和AI智慧革命就是天作之合,我一個在比亞迪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說電動車與其說是一個車,倒不如說是一個大號的手機,它裏面擴充套件出來的功能會越來越多,每一項都能賺大錢,這就和你用手機刷抖音一樣,表面上你一毛錢都沒花,但實際上你的使用就是平台的利潤,光廣告費它都賺得盆滿缽滿。

電動汽車也是一樣的道理,產品它甚至可以不賺錢,但只要使用者群體起來了,那它賺錢的計畫會多得超乎你的想象。

所以當我們選擇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條道路時,那就是掀了全球產業鏈的桌子,憑什麽這些高利潤的產業只能讓你們美國、日本、德國人去玩?我們中國也想輕輕松松的賺大錢,所以我們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在進行全球產業重塑,這是一個會影響未來20-50年世界格局的大事情。

而且發展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影響還遠遠不止這些,因為汽車只是一個媒介,把新能源套用到汽車行業,是為了讓新能源獲得一個巨大的套用市場,有了市場就會有利潤,有了利潤就會進一步催生行業的發展,比如說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和儲能問題,市場逼著行業進步,一旦有一天我們能夠解決好電力的儲能問題,那就不是汽車能跑多遠的問題了。

可能我們的火車、飛機甚至是輪船,都能獲得廉價電力的支持,畢竟現在很多新能源發出來的電,受天氣、晝夜的影響很大,導致很多電力白白浪費,如果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那未來中國整個社會的執行,恐怕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為什麽新能源汽車的這場戰役會被稱為國運之戰了?因為它改變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原文先發於我的公眾號「楓冷慕詩」。

這是原文連結,大家喜歡可以關註下。

新能源汽車這場國運之戰,我們贏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