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新能源貨車商業保險難題:「保」與「拒」如何賽局

2024-12-29汽車

最近,有多地新能源貨車司機和銷售企業反映,他們遇到了商業保險投保難。無論是新車還是舊車,在一些地區,各大保險公司明確拒絕為新能源貨運車輛承保商業險。即便有些地區可以承保,卻增加了多項強制購買條款。

今年以來,新能源車大賣,在國內乘用車銷量中已經占據半壁江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曾經在年初印發【關於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型財險公司「積極承保新能源車商業保險,確保實作願保盡保」。新能源貨車投保難在哪裏?保險公司為何拒絕承保新能源貨車商業險?一邊是車主保費高,一邊是險企承保虧,這樣的兩難局面如何破題?

沈陽多數保險公司不承保新能源貨車商業險

在遼寧沈陽,某品牌的新能源貨車經銷商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們銷售的新車商業保險越來越難上,一開始只是價格貴,後來條件越來越苛刻。

新能源貨車經銷商 李先生: 2023年10月左右的時候,一部份保險公司不收保費了,大一點的保險公司,新能源車保費比油車的保費要貴一些,上浮30%左右。2024年的下半年,7月份以後,非營運的車都不給上了,你想買保險,只給辦營運的,這樣保費基本上就破萬了,要在12000元左右。

10月份以後,李先生發現,本地大部份保險公司已經不再承保新能源貨車商業險,他們只能利用在行業多年的關系找人在外省出保險,但這樣的渠道也越來越難, 不到10萬元的車型,一年的保費甚至要兩萬元左右。

由於正常渠道無法上商業險,李先生和同行的新能源貨車銷量受到很大影響,七成交易因為無法上商業保險而被取消,有的為了上保險,甚至買客運版車型來拉貨。

新能源貨車經銷商 李先生: 10輛車當中有1輛能在本地找人交上高額保險,有1-2輛是只上交強險「裸奔」的,剩下7輛基本上我有60%-70%基本是退掉、買不成的,或者把它變成一個客運版的車型。我們的車型分貨運版的和客運版的,他們冒著客車來載貨的風險,也不願意承受保險保不上或者高保費。

記者和李先生一起隨機來到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門店,一進門工作人員直接告知, 新能源貨車上交強險都要層層上報,商業險一概不保

保險公司因利潤不承保 車輛駕駛風險陡增

不僅是門店,一位與李先生有多年合作關系的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坦言,他們也想出單賺錢,但全省的新能源貨車都有上險難的問題。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今年行業對新能源貨車的稽核突然變嚴,主要是因為作為新生事物,新能源貨車此前產品設計經驗不足,今年賠付率太高。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 今年突然整個行業都是這樣的情況,去年沒保也不知道賠付是多少,預估的賠付,結果賠得太多,所以今年全給限制住了。將來肯定得統一解決,存在風險太大了。

保險公司考慮利潤不承保就能規避風險,但行駛在路上的司機風險陡增。

沈陽一家貨運租賃公司的負責人魏先生透露,他們的新能源貨車今年保險到期後,一旦此前出過險,就再上不了商業險,只能鋌而走險去買所謂的「統籌險」。他明白一旦發生事故,統籌公司很容易拒賠甚至幹脆聯系不到,但也沒有其他辦法。

沈陽一家貨運租賃公司負責人 魏先生: 現在可以說,保險是這個行業沈重的負擔。現在有100多輛車,商業險比例占到一半,其他的份額我們變相走了統籌。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它的不確定性太強了,不知道來年會是什麽情況。我們只能把一部份新能源電車淘汰。

雖然魏先生打算把新能源貨車賣掉規避風險,但二手車商卻也不敢再接。

二手車商 賈先生: 如果我去交保險,第一是交不上,第二如果是找人交上了,保險費甚至都達到車價的一半還要多。一是收的時候沒商業保險,二是賣的時候沒保險,太難了。

記者: 新能源二手車基本上在貨車這方面,銷售停滯了?

二手車商 賈先生: 停滯了,特別少。真要是有事故,後果不可預測,所以客戶也不認。

新能源車投保難 物流電車買保險被拒

不僅僅是在遼寧,全國多地的司機、車主都在反映同樣的問題。四川成都的一家物流配送公司近期就碰到了這樣的麻煩事。

近期,四川成都的一家物流配送企業想為新購置的13輛新能源車購買商業保險,一共咨詢了12家保險公司,沒想到,其中11家直接拒絕承保,只有一家公司給出了報價,但價格也比燃油車高出許多。

除了保費昂貴外,購買保險時沒有可選擇性也是該企業面臨的困境之一。

四川某物流配送公司負責人 李先生: 有好幾項都是我們不太需要的險種,但是強行搭配銷售,比如說像我們是貨運車輛,其實是不需要購買乘客的險種;第二就是駕駛員和乘客的精神撫慰險,對我們來說也是不太需要的,但是我們必須去承受它。

新能源貨車保費貴 根源是賠付率高

剛在北京購買新能源自卸車的張先生也是同樣的情況,托人找中介才找到一家願意承保的保險公司,可兩萬多元一年的費用,讓他犯了難。

張先生: 說是新能源車賠付率高,現在商業險都在22000-24000元不等,4輛車我只是上了交強險,關鍵是不換新能源車好多手續辦不了,所以必須得換。這個時候沒有商業險對誰都不負責任,司機開車不負責任,對社會也是不負責任的。

山西運城的南先生有多輛貨車運送自家產品,他告訴記者,去年買的新能源貨車今年沒法續商業險,今年新買的更是不行。一位代理多家保險公司業務的資深保險中介告訴記者,新能源貨車保費貴,根源是賠付率高,保險公司不賺反賠。

保險中介: 商業險並不是強制的,主要是因為車的賠付太高了,特別是電池的賠付,畢竟保險公司也是要盈利的。

這位保險中介人員解釋,他接觸了不少新能源貨車理賠案,廠家與保險公司對於電池「是換還是修」有極大爭議。面對新技術,保險公司議價權很低,導致動輒賠償高昂電池費用,最終惡性迴圈。

保險中介: 電池廠家對這一塊卡得非常嚴,首先廠家授權地很少,只允許在有限的幾個授權地去維修,如果是在其他地方維修,廠家就不給質保了。保險公司在電池這塊沒有議價能力,不像以前的燃油車,保險公司可以去找一些修理廠維修,但是電池這一塊保險公司也不敢,或者保險公司願意有的客戶不願意,所以最後就只能在這一塊認虧。

新能源私家車有沒有遇到類似問題?

透過剛才這幾個案例,大概能明白一個邏輯:

投保方 來說,新能源貨車投保難,一是願意承保的保險公司非常少,二是保費貴。

而對於 保險公司 來說,賠付率高是根本,「電池是修還是換」,這是個專業問題,保險公司目前也很難有明確的答案。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表示,

一是相比燃油貨車,新能源貨車電池的出險率和維修費較高,保險公司不願意承擔較大的經濟損失 。

二是新能源貨車保險相關標準尚不完善,還處於試驗階段,甚至有的還沒開始實用,所以保險公司不願意上。

三是保險公司商業險並非強制,保險公司可以選擇不承保。

相比之下,新能源乘用車的使用場景相對單一,主要用於日常通勤和家庭出行,行駛裏程相對明確固定,出險率比較低。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規模龐大,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願意提供相關保險服務。

專家:保險公司對電池損壞鑒定沒有話語權

下面我們再換個思路,從保險的角度來看看他們的考量。白玉瑋是一名在多家保險公司工作過的資深保險專家,他說城市貨運車輛在油車時代的出險率不低,導致相關研究不多,到了電車時代,保險公司面對迅猛變化,應對不足。

資深保險專家 白玉瑋: 傳統燃油汽車的輕卡,在賠付率方面也不是很樂觀,這塊業務僅次於網約車出租車和重型大貨車的賠付率,不賠不賺,甚至說是微虧的狀態,屬於雞肋業務。長期以來保險公司並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底子不好。現在更新叠代新能源車之後,也沒有經驗和能力去運作這件事情,營運出了很大的問題。

白玉瑋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貨運車輛上保險遇到難題,普通私家車其實也面臨保費比油車更高的問題, 其根源就在於,保險公司在電車時代,對於電池損壞的鑒定沒有話語權。 新能源貨車價格低、折舊快的特性又放大了這一問題,一旦遇到事故傷及電池,更換費用往往趕上了折舊後的車輛價值。

一些地方保險行業協會、監管單位為了避免沒有商業險可保的情況,又強行讓一家或幾家保險公司承保此類業務。這時,賣方會提高保險價格,買方又難以承受,效果不理想。如何解決難題?

資深保險專家 白玉瑋: 傳統的商業車險,從技術角度來講,已經不能適用於現在這麽龐大復雜新增的這些風險。燃油車時代的演算法、燃油車時代的條款已經不適應了。 它的裏程、天氣、路況,甚至它的擁堵程度,可以透過地圖數據、交通數據以及歷史的中保信理賠數據辨識。 新產品跑得多,風險必然高,支付的保費也必然高,跑得少支出保費也少,其實客戶也能接受。

2023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67億元

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 全行業2023年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達109%, 綜合成本率是保險公司用來核算經營成本的核心數據,包含公司營運、賠付等各項支出。綜合成本率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產險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109%,這意味著保險公司每承保100元的新能源車險業務,其總成本為109元。這導致保險公司2023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67億元;賠付率達84%,比燃油車高約10個百分點。

如今,我們不可能靠行政指令強迫保險公司賠錢來給新能源貨車承保,那麽 如何才能讓新能源貨車安心上路?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表示,

一是在市場成熟度低的當下,生產車輛的廠家可以開展內保業務,對自己廠家生產的新能源貨車直接維修和賠付。

二是保險公司應該加強與生產車輛的廠家和維修企業的合作,透過深入了解新能源貨車的特性和風險,開發出更加合理的保險方案 。

三是新能源貨車車主也應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和安全意識,加強車輛維護和保養工作,減少事故發生的機率。(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