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各地出租車最大的問題是:服務品質得不到完善的保障周期。
我之前經常各地出差跑,杭州、武漢、上海、蘇州、北京、南京這幾個大城市去的最多。
基本上從機場、火車站、酒店前往客戶公司都是打車,遇到的各種糟心事不少。
歸納一下,主要分三種情況,難以維權:
1.上車前,對車輛情況缺乏準確預期。
比如有的高級酒店門口,門童和出租司機是有勾連的,普通1.2元的車是上不了車道的,爬活兒的基本那都是2元起的高檔車,偶爾還有2.5元的。
客人看到車已經給你停在門前,司機下車拉開車門了,大多不好意思不上去。
這些高級出租車尤其愛拉老外,去趟長城山腳下等著,「好心」告訴對方這裏不好打車等你們回來,一天來回兩趟就能掙一千多,去一趟機場基本也是一百多。
而網約車就不同了,打車之前,你能明確的知道來的是什麽車,什麽檔次,有預期大概會是什麽服務,價格會是多少。要等幾分鐘就能上車。
2.上車後的,對費用很容易有爭議。
很多出租都存在「宰客」的情況,尤其在武漢、杭州這樣的旅遊城市,本地出租車司機看到拎著行李箱的遊客最愛挺車,上車了就故意說本地話,假裝聽不太懂普通話。
繞幾圈路最後扔到酒店或者機場,50元的車程一般都能跑出來70多塊,你還沒法計較,因為他不是那種故意原地繞圈,是在幾條都能到的路上,刻意選稍微遠一些但快一些的高架之類。
這種情況下,哪怕你留了收據打了客服電話,也等不到退錢。
我在北京投訴過兩次繞路,坐在車裏電話投訴,對面讓我先把費用結了回去等他們處理。
過了幾天說查證了,的確繞路了,司機已經送去學習班了,但沒有提怎麽退給我費用。是不是真送去了,我也不知道,因為很多公司會保護他們自己的司機。
而網約車就很簡單了,有推薦導航路線,不按照開不等乘客有異議,APP就彈出提醒了,讓你確認是否路線正常。
我在武漢遇到過一次網約車繞路。
去看櫻花,回程睡著了。發現比去的時候多了20元。在APP上點了下投訴、繞遠、退費。不到1分鐘軟體對比了正常路線自動到賬。司機怎麽處理的我不在乎。
3.下車後,有問題不容易找到人。
我在出租車上忘過兩次比較貴重的東西,一次是北京丟的手機,一次是在泰國丟的是電腦。
非常幸運的是都留了小票,但打過去也找不到司機本人,都是公司的電話。
等待公司聯系司機的過程也是比較忐忑的,哪怕兩次都是下車不到五分鐘就反應過來忘記東西了,依然等待了幾個小時才拿回自己東西。這兩次我都給了司機幾百塊的小費感謝。
北京的那次印象尤為深刻,因為司機拿了五百塊的感謝費後依然不滿意,罵罵咧咧說就給這麽點兒,你那個蘋果手機一萬多呢。
我賠笑說自己是學生,手機父母給買的實在沒什麽錢,又給加了兩百,司機才不情不願地走了。
泰國的司機反而素質很高,沒要錢就準備走,而且是第二天專門跨了半個普吉島給我送過來的,因為前一天出租車公司就解釋了,說他回家了,距離這裏三小時車程。
我詢問了酒店的經理意見,表示給200元人民幣就很多了,但我依然給了他500,因為司機車上還帶著他老媽,說是老人自己在家沒人照顧,他都是帶著媽媽開車。
塞給他錢時候,他雙手合十推辭,我把錢給了老人才笑著收下。
網約車也丟過一次,同樣是電腦。打的是專車。
結果因為當天回家就洗澡,我忘了帶電腦回家這事,結果是網約車平台先打給我電話。
說司機聯系平台,希望得到我的手機全號,因為我忘記東西了,平台代為確認。
我這時才發現自己忘了東西,走下樓司機已經把車開回來了,前後沒有超過15分鐘。
我給他200元,他始終推辭不要。說公司有規定,不能要,而且有內部記錄。
我拉他下車,說剛才和你聊了一路世界杯,等下還說各自回家都要看球,我請你吃頓小龍蝦。
然後把這200塞到了他襯衫裏,他才沒再推辭。
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後來哪怕專車漲價到了普通快車的1.5倍左右,我依然會打。
總體而言:
出租車給人的感覺,沒有什麽服務精神,這就是一筆買賣,賣家和買家要鬥智鬥勇賽局。
而網約車給人的感覺,的確平台作為收費物件,再給使用者提供服務。雖然這幾年普通快車的品質在下降,只剩一些職業司機租別人車在跑,但至少平台監管是及時的。
如果乘客遇到了問題,出租車司機和他的公司給人感覺是一種「幫派和小弟」的共同體關系;而網約車平台和司機,反而是一種上級監督不講情面的規則關系。
打網約車,大機率你是能按照打的車型,費用,就預估這次旅程的體驗的。
而打出租車,每一次都好像在玩輪盤賭,很可能遇到個Giao司機,開啟一次奇妙的歷險。
關註也說,閱讀 更多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