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保時捷中國總裁回應「米時捷」時表示,「或許是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2024-04-15汽車

SU7像個極霸矛的Taycan,你說像邁凱倫我都覺得算你見過車

前臉和車尾妥妥的不是邁凱倫就是蓮花,尤其是曲線型的前後輪剎車進出風口除了這兩家不會有其他人用,那個「土星」尾燈更是和Emiya的車尾簡直是一脈相承。

誰家波子身上有長這樣的剎車進風口,人家都是直接大格柵大開槽的,拍扁甲殼蟲跟你鬧呢?

讓我們再看看真正的保時捷車頭和車尾長什麽樣的。

先看車尾:

這是992的屁股,開創了新一代波子的貫穿式尾燈
帕梅的
Taycan
哪怕回溯到上一代的991也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這像個機霸毛?

設計語言完全兩套的好不好?

波子都是一脈相承的拍扁甲殼蟲,整個車尾就是一坨圓潤的橢圓形,最多為了放尾翼給你捏條棱出來,SU7這種棱角分明明顯有個切面的車尾除了中間那條棱有點嫌疑之外哪裏像波子的屁股了?

這要是都能叫像,那隔壁老王和你的血緣關系都能讓你給他簽死亡證明了好不好?

最幽默的是有個堅持不懈在所有SU7回答下面展示自己黑料庫存的海軍,發的圖裏面找SU7的屁股抄襲的證據都找到林肯上去了,有種繪圈小畫家鑒抄的美,生動地展現了自己有多不懂車:

布局是挺像的,但輪廓完全兩個東西,與寬窄低趴的SU7相比,林肯這標準行政轎車風的高大磚頭外形一看就是劈彎就會直接飛出去的

但凡知道林肯現在是啥幾把水平也不會這麽往林肯身上貼金, 有種張博士試圖論證殲20的方案來自某個他不說我都沒聽說過的NG垂起戰鬥機方案、剛毅試圖論證殲20的方案來自某個同樣他不說(以及毛子自己不展出)我都沒聽說過的米格局兩側進氣I.42隱身改方案的美。

還有說抄馬丁的,更是不知所雲。

燈和擴散器是有點像,但是線條差得更遠了。

另外,說到抄馬丁,按照統一標準, 問界這個前臉的帳咱要不要算一下?

車頭更不用說了,波子全系臉上都沒單獨的剎車進風口:

還是992
還是帕梅

因為波子的前臉布局作為品牌形象是傳承自911的, 而911一個後置發動機跑車為什麽要開單獨的前剎車進風口,直接TMD用前格柵不就完了?

(冷知識:這也使得波子成為所有大廠中唯一一個設計上始終沒有前臉格柵的車企,因為它的進氣格柵,無論發動機是前置還是後置,都出於和911一脈相承的目的放在底下而不是放在前臉上)

一直被銳評有被抄襲嫌疑的Taycan倒是確實前臉有剎車進風口了,可惜無論是布局還是形狀都和SU7完全兩個世界:

如果這叫抄襲,那全世界的鴨式布局飛機都抄了飛行者一號。

當然,大部份只會對著外觀拿放大鏡鑒抄襲的噴子,就像大多數瞎幾把畫「架空」車輛飛機船舶載具的小畫家一樣, 可能連車為什麽要有剎車進出風口都不知道, 真就以為車身外形都是孩子不懂事, 圖好看畫著玩的。

說到車身外形,其實SU7最像保時捷的還就是車身外形:

這個側面曲線確實和Taycan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就像上面那個回答提到的那樣,像也沒什麽奇怪的, 因為波子的車身外形幾乎就是轎車/轎跑設計的最優解——要不然911這個拍扁甲殼蟲憑什麽活了半個多世紀的,難道就憑情懷?

另外就是,雖然前剎車進風口的設計更像是窩邁,但出風口的位置顯然也是對Taycan的直接借鑒:

盡管如此,和進風口一樣,借鑒的只有位置。SU7的出風口繼承了類似邁凱倫和蓮花式的前臉風格,無論是出風口本身的截面形狀還是其後風道的形狀都是更流暢融入車身的流線型,相比之下Taycan的出風口就像前面提到的品牌特征一樣一脈相承,直接就是一條開槽。

而這條開槽也直接影響了整個車身腰線的設計。Taycan在車門下部棱線的位置,借助這一開槽,和其他的保時捷一樣有一個明顯的台階,形成了一個類似底板邊緣的設計,而SU7是沒有的。SU7的車身側面沒有捏出棱和台階,而是采用了柔和的曲線過渡和融入,讓整個側面變成了一片連續的曲面,這一點實際上仍然是蓮花/邁凱倫式的風格。

此外,總的來說,作為轎車,Taycan的整個車身曲線看起來要顯得更加「散」、更加「大塊」一點,更接近帕梅一些。

從前面看尤為明顯,Taycan雖然作為一個電車完全沒有把頭弄得特別大的必要,但車頭還是顯得非常大塊凸起,讓整體輪廓向帕梅看齊
對比一下帕梅,同時也可以註意到Taycan的前剎車出風口位置實際上是來自於帕梅,只不過帕梅給做了個鍍鉻框而不是直接開了條槽

而且也有帕梅那種「拍扁卡宴」的拉長感。

不同的是帕梅的車尾幾乎是一個完整的「蛋」型,也因此C柱往後稍微有點膨脹,而Taycan把這條曲線收緊了,從更傾向溜背變成了更傾向轎跑的樣子

而SU7相比之下就更加飽滿緊湊,側面曲線稍高了一點,車頭則明顯緊湊得多。

也因此,SU7看起來很運動,開起來更運動。

車頭明顯矮了一截
整個車身線條如果從透視角度看甚至更像是一輛放大的卡曼,和Taycan實際上貌合神離

第一次擱路邊看到卡曼的時候就對這車後輪拱的線條印象深刻,所以在SU7上再次看到差不多的後輪拱線條的時候我就知道這車的運動感肯定很強。

而這個凸起的後輪拱也是得益於那個在Taycan上並不存在的後輪剎車風道(卡曼則是得益於前面的進氣口):

SU7也借助這個設計完全改變了後車身的形狀,變得和Taycan截然不同。

實際上,該說不說,這種借助剎車風道變得線條分明的後輪拱設計深得我心,而我第一次對這種設計產生深刻印象是在……

……M4 GT3上。而從M4 GT3也能看出來,這種設計配合一個切面、而不是波子那樣圓潤外形的車尾,能讓整個後車身看起來更加運動、更加「肌肉」。

總的來說,和我之前的回答一樣,我對SU7的設計的評價是:

如果讓邁凱倫/蓮花造一台四門轎車會是什麽樣子

在此基礎上再加一個:

亦或者如果波子不那麽執著於產品線區分,然後把帕梅/Taycan突出運動感造成了大號911/718而不是拍扁卡宴會是什麽樣子

以上。

你說得對,所以下面四張圖一定都是同一種飛機:

「這不看著挺像的嗎,蘇47?」

說實話,能認定SU7就是保時捷的人, 和看到所有雙發前掠翼飛機都說蘇47的臭菌靡大概真的沒什麽區別。

在評論區補充了所以也就在這裏寫一下。

剛好今天有群友偶遇了真的Taycan:

說實話這個角度完全不像SU7,一點也不像。

然後仔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Taycan為什麽不像。Taycan的整個車頂玻璃覆蓋區域,也就是所謂的「溫室」區域,實際上看起來像是「扣」在底盤上一樣,和車體之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轉折,並且向內收了一段,就像一個凸出的氣泡一樣。

相比之下,SU7的車頂,和其他轎車一樣,是正常的平滑傾斜過渡與車門相接的。

這實際上是一個顯得很「轎車」的特征,而不是跑車,因為這種轉折要麽是為了寬體增加下壓力/抓地面積,要麽是為了縮小座艙投影減少阻力。

實際上,如果我們進一步觀察,會發現Taycan的整個車頂和機蓋輪廓,意外地像保時捷的另一台車。

哪一台呢?

保時捷963 LMDh耐力賽車。

是的,這個內收的座艙,加上凸起的前輪拱和機蓋中央部位,實際上是 非常「原型車」和跑車的設計風格 ,很少出現在一般的轎車身上。

同時我們也能看出來963和Taycan在外觀設計上許多顯著相似的元素,顯然是保時捷為了打造自己新一代家族化設計語言的嘗試。比如,那個被認為是SU7抄襲最顯眼元素、與保時捷自911開始一脈相承大圓燈截然不同的矩陣大燈,同樣出現在了963的身上;Taycan的輪拱和機蓋更加寬闊扁平,同樣與963的前車身設計相似。

新一代Hypercar規則下,由於對效能視窗限制放寬,設計有了更多空間,各家打造的原型車都融入了更多街車元素以宣傳自身品牌形象。本身而言,「原型車」這個組別的本意一開始就是基於跑車品牌、但沒有量產限制的專用賽車,後來為什麽演變成了LMP1那樣的套殼方程式式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總之參加WEC和其他耐力賽事的廠家,總會想辦法營造自己賽車和街車在技術上的聯系。所以保時捷對Taycan和963進行家族化設計合情合理。

而這也直接導致了Taycan的整個前臉和SU7幾乎可以說完全不同,往後一路順延,最終SU7和Taycan實際上真正可以說是高度相似的只有側面曲線,連車身橫截面都不一樣了。

另外,

我們期待適用同等標準甚至更高要求的企業與我們進行公平、公正、誠實、合法的良性競爭。

考慮到SU7現在真能在賽道上刷出來和Taycan旗鼓相當甚至更快的圈速,各家測評裏展現出的操控性和底盤素質也幾乎無懈可擊, 保時捷總裁這句話罵的究竟是誰我不好說。

有人提到了當年被德國車媒怒炸的雙環:

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我是說可能,眾泰和雙環被黑,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抄襲,還因為 他們根本就是虛有其表,除了那個殼子下面的底盤簡直就是工業垃圾?

當年國產車為什麽天天被黑,因為是真的欠黑,經歷過的人估計還有印象。別說什麽駕駛體驗操控性甚至碰撞安全性這些高端要求了,就最最基本的 「能開,能正常開,別趴窩,沒事別掉東西 」,能全部滿足的車型對於當時的國產車都算是迫真國貨之光了,完了跑起來,你地板油能穩定開到高速限速,而且沒抖的跟最大表速試飛一樣,也沒猛噴黑煙發出拖拉機一樣的動靜,那簡直是品質上乘的國產佳作。

人家黑的不是你的外觀抄襲, 黑的是你慘不忍睹的品質和毫不走心的設計水平。

好了,現在SU7出來了,釋出前大家都在黑,以為 又是一個外觀靠縫蹭熱度虛有其表、只會吹捧車機彩電,刷零百繃直線,吹車內儲物空間大,實際上毫無操控性的典型新勢力工業垃圾。

結果這車下了賽道TMD在小圈裏跑的比Taycan自己都快,都能和992和M4這種玩意肩並肩了。

這時候你還攻擊它抄襲,難道不是自取其辱?

人家花你五分之一的售價造出來的車,在最關鍵的核心效能方面居然可以和你相比, 你這時候如果說它是抄襲,那請問你這多了五倍價錢卻沒建立起明顯優勢的「原裝」又強在哪裏了?

(當然這話說得有點過,Taycan這五倍的價錢在很多地方確實是沒有白多的,至少Taycan GT現在可以在紐北刷出最速四門轎車圈速而不會熱衰竭,SU7這個天馬推一圈就分層分到姥姥家的買菜石頭胎和飛個四五圈就能磨沒了的剎車皮離Taycan顯然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同樣顯然並不是不可逾越的距離。)

有一句話,同樣是在這段時間裏開始有人刷的,很符合這種情況:

外形相似,阻力系數誰大誰尷尬。

波子這句話不僅僅是高情商,更是因為人家清楚地知道,如果他用抄襲和低品質的刻板印象攻擊你,那你最好是真的低品質——你要是實際上設計水平並不差,那這套話術就玩不轉了,反而只會讓他們自取其辱。

畢竟保時捷靠著911一個拍扁甲殼蟲混了70多年,而且至今還能在紐北摁著各路外形酷炫的超跑的頭猛揍,背後的技術和效能水平過硬程度自然不必多言,所以他們自然也清楚得很。

他們是真的看到了SU7究竟是什麽,而這下面幾乎所有攻擊SU7的人都沒有。

我們期待適用同等標準甚至更高要求的企業與我們進行公平、公正、誠實、合法的良性競爭。

很多人只看到了後面的「公平、公正、誠實、合法的良性競爭」,卻沒看到前面的 「適用同等標準甚至更高要求的企業」。

還是那句話,考慮到新勢力造車水平現狀, 保時捷總裁這到底罵的是誰,我不好說。

另外有人黑「心有靈犀」的,確實這轉譯加了點戲,但是原話是:

Regarding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Xiaomi SU7 and Porsche, I think it could be that good designs often resonate in a similar way.

「至於SU7和保時捷之間的相似性,我想是因為好的設計總是能以相似的方式引起共鳴。」

人家這原話比加戲的轉譯清楚多了,還有什麽說的?

寶馬320i
奧迪A3
新Polo三廂

瀉藥,平時擱路上大老遠看到這仨車, 在看到頭燈尾燈之前多半分不出來到底誰是誰

以及,說到不同品牌之間的相似度,我一直很想吐槽的一個事順便吐槽一下:

福特真的TMD就一點也不在意標致這個是個人都看得出來是在碰瓷野馬的新品牌形象尾燈?

這玩意剛出來的時候reddit上就有人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