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廣汽集團正式釋出全新飛行汽車品牌「高域/GOVY」,同時釋出廣汽第二款飛行汽車產品GOVY AirJet。自去年6月份正式釋出首款飛行汽車GOVY AirCar宣布正式進軍「低空經濟」領域後,廣汽集團還規劃將飛行汽車與如祺出行、Robotaxi等一同構建廣汽未來的立體出行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也在公眾平台預告了一組海報。海報中,赫然是飛機的螺旋槳,並且中間有「大動作」三個大字,下方還有2024年12月21日的時間,讓不僅猜想此次簽約或與飛行汽車領域相關。
在低空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作為低空經濟的主要載體「飛行汽車」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關註。尤其是汽車企業,除開汽車與飛行汽車在技術、制造等方面融合度頗高以外,對於汽車企業而言在極具內卷的競爭下為了在電動化、智慧化方面展開差異化競爭,布局飛行汽車成為另一蹊徑。
但需要註意的是,低空經濟領域確實擁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同時也伴隨著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的挑戰,車企湧入該賽道成敗難辯。
車企蜂擁入局
當前,飛行汽車尚處於發展初期,按不同構型方案、動力型別、組合模組分為多種產品形態,各類技術路線正處於並列發展階段。
無疑,車企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和希望。
根據中車網統計,目前中國車企布局飛行汽車的不在少數。據悉,小鵬汽車是國內最先布局飛行汽車的車企,並且已經在上月完成了全球載人首飛。這對於飛行汽車的發展行程具有裏程碑意義。它不僅驗證了產品技術的成熟度和安全性,同時也標誌著國內車企在飛行汽車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除此之外,廣汽集團、長安汽車也在飛行汽車領域動作頻頻,前者剛釋出了第二款飛行汽車產品,後者則是在前不久的廣州車展宣布未來五年內計劃投入超500億元布局海陸空立體交通方案和人形機器人,更是於近期將公布新進展。
吉利控股集團近期在低空經濟領域同樣動作頻頻,2017年11月收購了美國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中文名為「太力飛車公司」)的全部業務及資產,近期又計劃透過註資約6.88億元人民幣收購德國飛行出租車初創公司Volocopter的85%股份,同時還在自主研發方面取得進展,旗下品牌沃飛長空(AEROFUGIA)在低空智慧交通飛行器研發與商業化營運領域表現活躍。
早些時候的2024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奇瑞在其展廳展示了一款奇瑞飛行汽車,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飛行汽車是原型機,目前正在研發中,已成功試飛,試飛距離大約80公裏,奇瑞宣稱「可以為大家實作打飛的的夢想」。
除此之外,一汽集團早已在此領域深耕,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副院長、智慧網聯開發院院長李丹此前在采訪中透露,一汽集團的飛行汽車樣機將在今年底推出。「這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大家拭目以待吧,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風口!」
市場前景廣闊
「這麽多企業包括車企都在布局低空經濟,說明飛行汽車這個市場開始熱起來了」業內資深汽車人感慨道。遙想幾年前,飛行汽車概念剛剛出世之時,被很多人認為是「無稽之談」,車企布局更被視為「好高騖遠」。以較早入局的小鵬汽車為例,布局飛行汽車一度被外界視為是拖累其盈利的「罪魁禍首」。
而如今,業界對飛行汽車的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飛行汽車被認為是集聚新能源、航空、新一代資訊、新材料等創新技術於一體的革命性交通工具,並在諸多套用場景中催生出新生態和新模式,已成為主要國家競相布局的新賽道。
低空經濟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千米低空,萬億市場,中國經濟新引擎」。有關機構研究結果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到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達到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低空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政策層面也在不斷釋放利好訊息。
早在2021年2月,中國政府就已經將「低空經濟」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一年後,交通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
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航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eVTOL實作試點執行,到2035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慧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作商業化、規模化套用。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後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釋出【通用航空裝備創新套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鼓勵飛行汽車技術研發、產品驗證及商業化套用場景探索」,並推動低空經濟基礎支撐體系建設;7月,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11月18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和重慶。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將600公尺以下空間的飛行管理權下放給地方政府的試點,是促進低空飛行器量產落地的重要舉措,將對飛行汽車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制約與瓶頸
專家認為,飛行汽車雖然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但其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待解決,制約實作「從0到1」跨越。
首先是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這是首要制約因素。飛行汽車的關鍵系統包括動力系統、飛控系統、機載系統。在這三部份中對布局企業提出了關於高效能電動化動力技術(電池、電機)、高比推力分布式推進技術、輕量化技術以及智慧行駛技術的挑戰和難點。
其次是產品標準和認證法規缺失,亟待建立。飛行汽車作為新型飛行器,技術新穎且復雜,現有飛行器或汽車的標準和認證體系對其不適用。例如,技術標準方面,飛行汽車無法完全依照汽車標準的要求設計,也缺乏可直接采用的民用航空器標準,需要建立新的技術標準和安全要求;測試試驗方面,飛行汽車產品的測試計畫、測試內容尚未形成統一的規範;適航認證方面,需要獲得型號合格證、生產授權證、單機適航證,以及執行授權證,稽核評估時間長,認證復雜。
再有就是配套設施、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這是一項長期工作,參考新能源汽車發展,在十余後的努力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目前仍處於待完善以及普及中。更不提飛行汽車相較於新能源汽車更為復雜,需要的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更為繁瑣和龐大。
最後是使用場景和商業化有待探索。飛行汽車套用場景為低空、點對點,雖然雜訊遠比直升機小,但城市上空執行頻次密集,對城市環境、居民生活的影響尚未可知。另一方面,飛行汽車因為制造成本、研發成本以及維護成本都過高的原因,如何進行商業化落地,讓企業達到盈利目的,仍是企業直面的難題。
當然,更多的挑戰也意味著更多的機遇,但從諸多車企湧入飛行汽車賽道即可預見,未來飛行汽車或將成為當下汽車行業的發展縮影,最終能笑到最後的一定是用產品和實力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