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中國汽車出口600萬輛:打了誰的臉,傷了誰的心|救贖2024

2025-01-17汽車

來自產業鏈上下遊不同品類、不同維度、不同口徑的統計表格紛紛被填滿。是的,經過一年的顛沛流離,汽車行業再度迎來年終交卷時刻。

盡管汽車行業在價格戰、內卷等中性甚至略帶負面的關鍵詞下迎來收官,但最終交付的答卷卻可圈可點。

2024年,國內汽車產銷再度完成突破3000萬輛的壯舉,產銷分別累計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其中,實作飛躍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年產銷量均首次突破100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40%,迎來高品質發展階段。

在國內車市不斷完成壯舉的同時,中國汽車的出海大業同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數據顯示,盡管收到歐盟反補貼調查等因素影響,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依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全年出口銷量來到了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為這個奔波的2024年來了一記漂亮的收尾。

當前,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產業正處於從出口驅動向全球化發展的關鍵階段。而無論是從銷量數據的比重,還是出口的音量及其對行業的意義,不斷取得突破的出海成績,不僅鞏固了中國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的地位,也成為推動汽車產銷增長的重要動力。

「從北京到羅馬」

從車型來看,包括轎車、SUV和MPV在內的乘用車依然是出口當仁不讓的主力。其中,乘用車出口495.5萬輛,同比增長19.7%。尤其是SUV車型,憑借其越野效能和寬敞空間已成為海外消費者的首選。

另外,包括貨車和客車在內的商用車也是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車型,其出口總量為90.4萬輛,同比增長17.5%。考慮到隨著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商用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這為中國商用車出口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而從燃料驅動形式來看,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出口的一大亮點,也是中國汽車有別於或者說優於國外品牌汽車的賽道。

如果說,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一,傳統燃油車作出了巨大貢獻。那麽,隨著全球對環保和永續發展的日益重視,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愈發快速提升。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實作同比增長。

2024年前11個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82.34萬輛,同比增長17.5%。按照海關總署統計口徑,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海關總署在介紹時表示,「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把這些新能源汽車首尾相連,可以從北京到羅馬。」

回望過去,從2021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出口占比微乎其微,到如今突破200萬輛,托舉自主品牌強勢崛起,在此期間,中國連續超越南韓、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新能源成為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的重要標簽。

那麽,話說回來,這來自中國的600萬輛汽車,都是哪些車企提供的呢?

從歷年表現來看,整車出口量榜單前十企業基本是上汽、奇瑞、特斯拉、長安、東風、吉利、長城、北汽、江汽和重汽等。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他9家都是中國車企,而這9大傳統車企的出口量總和也已經接近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的90%。

到了2024年,依然是這些出口大戶在表演。奇瑞以114.4萬輛的成績居首,上汽緊隨其後,包括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北汽、特斯拉、江淮和東風共同占領出口車企前十的高地。

在增速方面,比亞迪以43.3萬輛的成績位居第一,同比增長71.8%;其次是長安和江淮,分別以53.6萬輛和24.9萬輛的成績實作了49.6%和46.7%的增長率。

而從出口目的國的占比來看,過去的一年,中國汽車出口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不僅涵蓋了已開發國家市場,也包括了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市場。

目前,中國整車出口量前三大目的國為俄羅斯、墨西哥和阿聯。

其中,對阿聯出口量同比達三位數增長。2024年前11個月,中國對俄羅斯出口整車數量為105.97萬輛,同比增長26.1%;對墨西哥出口整車數量為42.2萬輛,同比增長12.1%;對阿聯出口量整車數為29.16萬輛,同比增長113%。

而從國家分布上來看,巴西、泰國、以色列、英國、德國以及其他主流市場上,中國車企表現良好。北歐市場上,上汽、吉利、比亞迪等車企表現相對優秀。其中,比利時、英國和巴西為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前三大出口目的國。

2024年前11個月,中國對比利時出口新能源乘用車金額為64.32億美元,同比增長21.7%;對英國出口新能源乘用車金額為33.56億美元,同比下降24.5%;對巴西出口新能源乘用車金額為29.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8.7%。

更多的銷量表現,更多的市場開拓,更多的車企參與,更多出口額的增加......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汽車正在駛向羅馬,駛向全球。

走得寬,才能走得遠

雖然中國汽車出海如今已經站在600萬輛的台階之上,但回望過去,這一路並不輕松。

自從1957年約旦海外貿易董事長訂購了3輛國產汽車,中國汽車出口實作零的突破,但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汽車出口進展並不順利。直到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實際出口105萬輛,實作第一次飛躍。

而真正實作量變的是過去三年,中國汽車出口規模接連取得裏程碑式突破。從2021年出口量突破200萬輛大關,超越南韓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出口國;到2022年出口量闖入300萬輛,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再到2023年出口量跨越了兩個百萬級台階,達到522萬輛,打破了日本連續七年汽車出口第一的成績,躋身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成為第一汽車出口國之後,中國汽車出海加速布局。

去年,商務部等9部門釋出了【關於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從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健全國際物流體系、加強金融支持、最佳化貿易促進活動、營造良好貿易環境、增強風險防範能力6個方面提出舉措,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的提質增效。

在政策的推動下,一眾中國車企加快出海步伐。以比亞迪為例,其2024年乘用車海外銷售量達41萬輛,同比增長71.9%。同時,在泰國、匈牙利和巴西等國投資建廠,進一步提升了其在海外市場的生產能力和競爭力。

如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經覆蓋了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在歐洲、南美等地區,比亞迪的汽車產品受到了當地消費者的認可。

而像比亞迪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從傳統大廠到新勢力,它們積極加強國際合作,穩紮穩打地在海外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行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產品和服務進入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鏈條最為健全的上汽集團,在海外擁有三大研發創新中心,4座整車制造基地,100余個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和2800多個行銷服務網點……已成為一家全產業鏈出海的車企。

不過,中國汽車出海的挑戰也一直存在。

去年下半年,歐盟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最高35.3%的額外關稅,這種「打不過就作弊」的醜陋行徑,不僅挑戰了汽車產業鏈競爭的底線,更擾亂了全球車市的健康發展。

當然,對於中國車企而言,在歐盟加征關稅後,其出口的註意力將轉向中東、拉美和東南亞等市場,這些市場的電動汽車份額大都在快速增長。另外,奇瑞就和西班牙的Ebro-EV Motors同意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電動汽車;Stellantis也已與零跑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在出海過程中,中國車企無非是在歷經磨礪後羽翼漸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很多人表示中國汽車出海早已經「輕舟已過萬重山」,但對於「汽車出口第一大國」這個稱號,我們仍要理性看待,盲目自信和過度自嗨要不得。

因為對比傳統汽車工業強國,我們在海外市場的整體銷量和影響力還存在差距。

2023年,日本車企海外市場銷量達2000萬輛,德國車企也達到1500萬輛以上。相比之下,中國汽車以整車出口為主的方式進行銷售,尚未真正紮根海外,其體量與海外研發、海外生產的日系、德系車也不具備可比性。

所幸在政策支持和企業戰略遠見下,很多出海車企選擇在海外建廠、供應鏈本土化,並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與企業文化。總之,對於中國汽車出海而言,把路走寬,未來才能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