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1/fe5df260e901c63f9ba5f63324fe073a.webp)
簡單地總結一下,該模型試圖預測是車手在每站的得分情況。需要考慮賽車的機械故障、場地影響等非車手因素。
為了比較不同年代的車手實力,模型使用了統一的評分系統,其得分規則與當前的 25-18-15-12-10相似,而第 10 位以外的得分呈指數型衰減,這樣表現較差汽車很容易被區分。得分所呈現的函式圖形像字母 S。
![](https://img.jasve.com/2024-1/45867c64e5c87e3fc524df13d1476828.webp)
函式相關變量:車手、團隊、賽季、車手年齡、車手經驗
該模型使用1950年至2019年間所有比賽的數據,透過計算,經驗在車手前兩個賽季的影響最顯著,之後迅速趨於平穩;年齡方面,25歲以下、35歲以上對車手的表現影響很大,而38歲後車手的表現急劇下滑。
![](https://img.jasve.com/2024-1/d54754c1347789812f7f279ced4a16cd.webp)
年齡、經驗對車手成績的影響
與其他模型一樣,我們需要結合具體賽況,以便更科學地對結果作出解釋。我註意到幾個問題。首先,該模型並未將碰撞歸咎於哪方;其次,車手在比賽中是否受到機械問題的影響(如長時間進站換胎、地面破損),也未納入到模型。處理這些情況依然需要主觀判斷,而非依靠該模型,然後許多比賽錄像已經缺失,無法還原現場。
不過該模型還是有很多用處的,比如我們可以衡量整個車隊整體的表現,以便賽季末的總結和提升。如果車手們實力相同,那麽開著不同賽車時表現會如何?不同時代的車手的賽車水平怎樣?這些計算是下文給各位車手排位的基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