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大批次生產的亞洲汽車品牌,有跑車系列產品的應該不能算在這個問題的回答裏;
透過資本手段,由亞洲企業收購的歐美跑車公司也不能成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單純土生土長的亞洲跑車公司,印象中好像真沒幾個,但依舊還是有的:
現存最知名的莫過於日本的Dome童夢了,成立於1975年,最早是以改裝本田S系列跑車起家,1978年推出震驚車壇之作Zero,此車相信是不少70後、80後車迷的床頭必備海報了。之後有開始參加三級方程式式、一級方程式式、Super GT等各種賽事,目前主營業務是GT300賽車的底盤開發。
日本的Aspark成立於2005年,老板吉田正典的正職是生產銷售醫療器械,開家跑車公司就是為了圓夢,2019年推出2000匹級的電動跑車Owl。
阿聯的W Motor成立於2012年,是中東第一家跑車公司,【速7】裏面那台Lykan HyperSport就是他們的產品。目前主營業務是電動車輛的研發,當然跑車也會繼續生產。
除了依然還健在的少數外,還有一家曾經存在過的車廠值得回味,南韓品牌Proto Motors成立於1997年,結業於2017年,主要車型是Spirra,一台使用Hyundai V6的中置引擎跑車,國內也曾賣出過幾台,當時的總代理在上海吳中路,開業時還去報道過。
亞洲地區的跑車少,這跟工業化起步晚、汽車工業起步晚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尤其是亞洲對於工業化的理解除了日本能夠得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尾班車外,包括中國在內連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是搭了個尾班車,所以很難萌生出類似歐美那種「蚊型車廠」或者「專業跑車公司」的土壤。這個跟人種的才智、智商之類沒什麽關系,相信如果放開手讓咱們自由造車,經過幾年後,相信也能出現一些驚世駭俗的作品,但.......
市場在哪?成本為何?這都是蚊型跑車公司必須面對的問題,造車不是憑理想開玩笑的事,亞洲首富(當然不是指那種靠股票市值充氣出來的首富,而是天天有過億現金流進賬那種,說哪類人?懂的人自然懂)也扛不住,上述的那些跑車公司,包括歐美現存的那些蚊型車廠,要麽品牌上去了,靠品牌認可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獲得生存空間;要麽就是主營業務不是造車,只是透過造車強化品牌為其他更賺錢的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