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個上汽產品線的老哥聊天,非常搞笑,估計是去年年終獎不多或者沒有,對於國產車的卷價格非常氣憤,下面我大概說一下內容。
老哥是上汽新能源產品線的,榮威還是智己還是飛凡或者大眾ID系列,我不知道,也沒仔細問。
首先來一句就是,現在國產廠商就是作死,一個勁的卷,一台車賺幾千塊,哪有費用搞研發。
我一臉懵逼?
他接著說以前一輛車賺幾萬,現在搞得獎金都沒有,國產車哪來錢研發,純粹是吃老本,都是美麗國的技術。
我tm二臉懵逼??
然後又說,特斯拉一輛車賺幾萬,你拿什麽和他們競爭,這樣永遠追不上別人。
我tm直接三連懵逼!!!
但是礙於我是一個不怎麽喜歡反駁別人的人,而且我感受到了他薪資下降的可能,背後可能還肩負著魔都的房貸車貸養家,算了,李姐萬歲。後續還有很多言論類似吐槽,就不放了。
對於這幾個言論,我真的是,瞎子都能看出來中國目前純粹是幾代人的犧牲和奮鬥才換來目前國產車的騰飛,內燃機確實比他們差,但是我們彎道超車的電池技術增城插混技術,以及犧牲了無數人的人口紅利換來的低廉價格,進而去換取市場,怎麽就不行?
你豐田麵包車一輛加價幾十萬,之前賺那麽多錢,你的研發去哪兒了?現在還是老掉牙的技術,自己不思進取,反而責怪我們賣的太便宜。
我們現在利潤低因為我們想的遠,有憂患意識——活下去,不管對於企業還是個人才是現階段內憂外患下最需要關註的!
自古以來,我們要的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賺錢少?但是我們勒緊褲腰帶了啊,我們研發人員產線人員比別人薪資低了多少?相反技術叠代我們是最快的,去年的車今年要麽就是升級很多,要麽就是價格降了,你那些合資車有臉賺那麽多錢?還嘲笑我們賣車不賺錢,等到四面楚歌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多麽滑稽。
如果產品是以自己賺多少錢來衡量,而不是以品質和口碑來衡量的話,那真的是這樣的產品遲早被市場淘汰。
希望這位亞歷山大的老哥能明白國產好,比什麽外資好都好?。上汽不思進取,但是你自己可以思變。
(題外話,我感覺上汽也還行啊,只是飛凡半死不活,智己還行,還有人民之光五菱啊,只是什麽別克雪佛蘭,死了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