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撞出來的,也是在實戰中磨煉出來的,我能想到最快速的判斷一台車是否安全的辦法就是看價格了。總體而言,價格越高的車,相對而言也就越安全。
原因也很簡單,價格貴,平均分攤下來的成本也高,也就大機率意味著在安全的配置上面願意花更多的錢。但是,凡事沒有絕對。
一台北京現代伊蘭特,跟一台寶馬3系對比,肯定是寶馬3系相對更為安全。無論是安全配置還是車身鋼材的用料,寶馬3系都要好於伊蘭特。
懂車大霹靂拆解了2022款北京現代伊蘭特,發現伊蘭特的主駕A柱跟副駕A柱所用的鋼材居然不一樣,主駕的更為強一些,抗拉強度為1583MPa,副駕卻只有678MPa,這明顯是為了應付主駕偏置碰撞。因為副駕沒有這個碰撞要求,所以就用了強度更低的鋼材,只是為了省點錢。
絲毫沒有考慮到副駕乘坐人員的安全效能。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比大小,通常大車的安全性要好於小車。原因是在發生碰撞的時候,大車因為體積大,有足夠的緩沖區間,而小車體積小,緩沖區間小,車內的人員受傷的機率會高於大車。
本田CRV跟本田飛度做對比。本田CRV車長4703,車重1.7噸。本田CRV,車長4125,車重1.1噸。這要是兩車發生碰撞,吃虧的肯定是本田飛度。
本田飛度在高速上面有很多案例,被追尾把兩廂車撞成了一廂車。要是本田飛度後排坐人了,估計這人員肯定傷的不輕。
為啥很多人都認為MPV不安全,因為MPV大部份都是7座的,座椅布局通常為2+2+3,通常第三排座位幾乎是緊貼的後門,或者距離後門的距離非常小。在高速上面一旦發生嚴重追尾,就會直接撞到第三排,這就是一個安全隱患。
在車輛發生碰撞的時候,只要是車內乘坐人員系好安全帶,誰的緩沖區間越大,誰的安全性就越高。什麽意思呢,拿一輛5座的車舉例子,車上5個位置,最為安全的位置是後排中間的位置,想不到吧,居然是那個坐起來最不舒服的位置是最為安全的。
後排中間座位最安全的結論來源於美國專家的一項調查:美國交通管理部門資助一專家小組對小汽車座位的安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專家小組以乘坐5人的小汽車 為研究物件,透過近10年的事故調查分析和無數次實車檢測得出結論:如果將汽車駕駛員座位的危險系數設定為100%作為參照對比標準,後排中間座位的危險系數為62.2%,是五個座位中最為安全的位置,其次是駕駛員後面的位置,然後是右後位置。最不安全的位置是副駕。
我們直觀上面認為一輛車是否安全,通常都是透過車身所使用的鋼材來判斷,比如A^(* ̄(oo) ̄)^所使用的高強度鋼,1800MPa就是要好於1500MPa。比如前防撞鋼梁,如果是一體式全鋁的,覆蓋面積大的,就是要好於焊接沖壓鋼的。
前防撞鋼梁也不是越硬越好,汽車在發生碰撞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總是得需要用東西來吸收,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軟的,可以變形的,來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但是碰撞產生的沖擊又不能侵入駕駛艙,這就需要A柱要足夠的強壯,保證駕駛艙的空間不被任何侵入。
通常的做法都是透過防撞鋼梁的設計來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然後防撞鋼梁後面還要設計有吸能盒,吸能盒的長度也要足夠長。
那麽鋼材好還是鋁材好呢?這裏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在我看來只要是滿足設計的,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都是OK的。
每個汽車企業都會有自己的設計要求,比如在做碰撞CAE的時候,都是用一定的速度,或者施加一定的力去模擬碰撞,不管是鋁材也還還是鋼材也罷,只要是透過了CAE測試,那都算是好的設計。 有的企業之所以選擇用鋁而不用鋼是因為鋁材更輕一些,可以把整車的重量減輕一點,對於油耗比加友善。有的企業用鋼材而不用鋁材是因為,鋼材的成本要比鋁便宜,可以省一些錢。
鋁材跟鋼材之間的競爭永遠是價格與輕量化的競爭,而不是強度的競爭。
關於汽車熱成型鋼的使用,通常汽車熱成型鋼用在白車身的A,B,C柱上面,A,B,C柱可以說是白車身最為關鍵的三個部位。這三個部位在發生碰撞的時候,可以非常好的保護駕駛艙以及乘客艙的空間不被侵入。、
下圖為沃爾沃的白車身鋼材使用情況,中紅色位置,用的都是超強度熱成型鋼材,其目的就是要保證在發生碰撞的時候車內空間不被侵占,保證車門可以正常開啟,來最大程度的保護人員的安全。
最後,10次車禍9次快,還有一次特別快。 無論汽車的安全性做的有多麽好,都耐不住你的不安全駕駛,沒有真正安全的車,但是有真正安全的駕駛。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