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行業轉型「壓力山大」,歐盟排放處罰成眾矢之的

2024-12-18汽車

據外媒近日報道,奧地利議會網站公布的一份檔顯示,奧地利、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加入了義大利和捷克共和國的行列,敦促歐盟委員會尋找解決方案,以避免對車企因未達到歐盟2025年碳排放標準而被處以巨額罰款。與此同時,歐洲制造業大國——德國和法國也不支持對未達標的車企進行罰款,認為這會給歐洲汽車工業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歐盟釋出的2025-2035年的碳排放新規,自2025年起,車企旗下乘用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降至93.6克/公裏(WLTP標準),廂式貨車需降至153.9克/公裏。自2035年起,車企的乘用車和廂式貨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降至零。如果排放量超出規定數值,車企將面臨歐盟的罰款,超出部份會被征收95歐元/克的罰款,罰款金額還要乘以車企當年的銷量。

當前,由於歐洲電動汽車需求大幅放緩,再加上歐洲車企電動化轉型不力,導致大多數車企在達標上面臨著沈重的壓力。為此,不少車企呼籲歐盟重新做出調整,罰款將加劇它們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而它們本可以將這筆資金用於電動化投入上。此外,當前裁員、關廠等危機愈演愈烈,對車企處以巨額罰款將進一步削弱歐洲汽車業的競爭力,加劇歐洲汽車業的困境。

行業面臨巨額罰款

早在2019年12月,歐盟委員會了就釋出【歐洲綠色新政】,核心目標是到2050年歐盟實作碳中和。2021年7月,歐盟委員會出台「Fit for 55」一攬子立法提案,將【歐洲綠色新政】的細化實施計劃寫入法律。「Fit for 55」一攬子計劃為歐盟到2050年實作碳中和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涉及碳市場、能源、能效、交通、建築、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多個領域。作為「排放大戶」的交通領域,自然成了減排的重中之重。而實施更嚴格的新車減排標準,也是歐盟朝著2035年實作新車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重要一步。

歐盟當時提出【歐洲綠色新政】時,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尚處於高速增長中,不少歐洲車企都釋出了雄心勃勃的全面電動化計劃。因此,無論是對於「禁燃令」,還是對於更嚴格的減排目標,彼時反對的聲音並不大。不少車企認為,隨著電動汽車占整體車輛的銷售比例逐漸提升,達標前景還是較為明朗的。

但自去年以來,歐洲電動汽車增速開始放緩,今年更是轉為負增長,讓車企感到達標著實「壓力山大」。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釋出的數據,今年1~10月,歐盟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9%,而市場份額也從去年的14%降至13.2%。歐洲電動汽車銷量下滑,有整體車市不景氣的原因,有補貼退坡甚至取消的因素,也與充電基礎設施欠缺有關。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歐洲電動汽車售價比同級別燃油車更貴,而消費者已經不再願意為電動汽車支付更高的溢價。

根據Dataforce數據分析機構釋出的一份報告,按照主要車企在歐洲的車輛銷售比例,目前只有特斯拉和吉利集團的排放量低於歐盟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值,即93.6克/公裏。特斯拉因只銷售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而輕松達標,吉利則是由於沃爾沃和極星在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較高,因此整體排放量較低。相比之下,福特、大眾集團與目標值差距最大。據悉,多家車企曾因未達成歐盟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標而總共被罰款5.5億歐元。此外,不少碳排放超標的車企還向其他排放量較低的企業購買碳積分,組成「排放池」,以實作達標的目的。

歐洲多國齊聲反對

據外媒報道,義大利、捷克、奧地利、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7國在一份聯合提議中表示:「當前,歐洲汽車行業正處於關鍵時刻,面臨與生產、就業和全球競爭相關的重大挑戰。這需要歐盟采取緊急行動,更好地將汽車產業政策與歐盟脫碳和競爭力目標結合起來。歐盟將於2025年實施新的新車碳排放標準,但當前歐洲電動汽車銷量明顯放緩,無法滿足更嚴格標準的車企可能會面臨罰款。這將嚴重限制汽車行業再投資於創新和發展的能力,從而損害歐洲汽車行業在全球舞台上的競爭力。」

上述歐盟7國還呼籲歐盟委員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財政手段,在不會進一步損害歐洲汽車行業競爭力的情況下,促進行業轉型。對2025年歐盟新車碳排放標準進行評估,並進行監管,以防止用於清潔能源技術研發的投資外流。

此外,包括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汽車大國也表達了類似的態度。11月2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明確表示,歐盟不應對未達標的車企處以罰款。「這些資金必須留在公司內部,用於產業及企業自身的現代化改造。」他說。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表示,歐盟自2025年起應暫停對無法達標的汽車制造商征收罰款,企業有權靈活應對氣候保護方面相關規定,不應被強行征收數十億歐元罰款。「歐洲汽車行業在推動轉型上,應保持務實的態度。」哈貝克說。

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部長艾爾芒在11月初曾表示,法國將敦促歐盟委員會重新考慮從2026年開始分階段實施的處罰,同時尋求其他國家的支持。法國仍將致力於到2035年實作新車二氧化碳凈零排放,但在減排目標上需要「更大的靈活性」。「不應對那些致力於電動化轉型的車企處以罰款。」他說。

車企呼籲調整減排目標

對於2025年歐盟碳排放標準,包括雷諾、大眾集團等在內的多家歐洲車企均敦促歐盟審查、暫停或修改目標,理由是當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明顯放緩。

今年早些時候,大眾集團執行長奧博穆曾表示,由於純電動汽車銷量放緩,歐盟應調整二氧化碳減排目標。他還表示,大眾集團可能與一家旗下車型整體排放量較低的汽車制造商組成「排放池」,以降低碳排放總量。

今年10月,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當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份額持續萎縮,這向行業和政策制定者發出了一個極其令人擔憂的訊號。因此,我們聯合汽車制造商共同呼籲,歐盟在2025年新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生效之前采取緊急調整措施。」該協會指出,零排放轉型極具挑戰性,而現有的標準未能考慮到國際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無法適應現實世界的發展。「這將進一步削弱歐洲汽車業的競爭力,並造成可怕的後果。要麽是數十億歐元的罰款,而這些罰款本可以投資於零排放轉型;要麽是不必要的減產、裁員,並在面對來自其他汽車制造地區的激烈競爭之際,歐洲的供應鏈和價值鏈進一步遭受重創。」

值得註意的是,多家車企都支持調整目標,但Stellantis集團前掌門人唐唯實認為歐盟應堅持2025年新車排放目標,否則轉型就更慢了。「我們每停頓1秒,都是在失去提升自我的時間。」唐唯實10月在參加2024年巴黎車展時說。而今,隨著唐唯實出局,不知Stellantis集團的立場是否會發生變化。日前,Stellantis集團表示,將重新加入歐洲汽車工業協會。此前,在唐唯實推動下,Stellantis集團結束了該組織。

進入轉型「陣痛期」

縱觀全球發展趨勢,汽車產品的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而歐洲似乎已經進入「轉型陣痛期」,震蕩、壓力、焦慮、「疼痛感」在所難免。對於歐洲汽車行業來說,「凜冬」已至。

12月2日,大眾集團在德國的近10萬名員工參與罷工,以抗議管理層減薪、裁員甚至關閉工廠的計劃。12月9日,大眾集團德國員工又開始舉行新一輪警告性罷工,預計罷工潮將會持續到2025年。

福特在11月下旬宣布,計劃在歐洲裁員約4000人,此次裁員約占福特歐洲員工總數的14%。「伴隨著電動化轉型行程,全球汽車行業處於一個重大顛覆時期。‘陣痛’在歐洲尤為強烈,汽車制造商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經濟‘逆風’,同時還要應對減排標準趨嚴和電動汽車需求疲疲軟的錯位。」福特方面表示。

與此同時,大型零部件供應商的裁員潮一浪高過一浪。博世、采埃孚、大陸集團、舍弗勒……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上述零部件巨頭宣布在歐洲的裁員總數就已超過5萬人。而根據歐洲汽車供應商聯合會的數據,自2020年以來,若加上新冠疫情期間的裁員,歐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經削減了86000個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議會近日表決透過以馮德萊恩為主席的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名單,新一屆歐盟委員會於12月1日就職,任期5年。馮德萊恩11月27日宣布,她將親自領導一項新計劃,幫助陷入困境的歐洲汽車行業進行「深刻而顛覆性的轉型」。「歐洲汽車業是歐洲的驕傲,數百萬個工作崗位都依賴它。我們必須確保未來汽車將繼續在歐洲制造。」她說。日前,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宣布將撥款46億歐元,以推動凈零技術、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和可再生氫發展。

文/編輯:萬瑩 版式:李沛洋

喜歡請點亮分享、點贊、在看

給小編加個雞腿!